周彥秋大慶油田信息技術公司乘風莊分公司,黑龍江大慶 163000
NGN網絡的發展思路深入分析
周彥秋
大慶油田信息技術公司乘風莊分公司,黑龍江大慶 163000
摘 要文章首先基于NGN網絡的幾個方面特征,從技術領域展開剖析,而后進一步以此作為基礎,針對其工作環境中的協議加以討論,希望對于更了解NGN的技術特征有著一定的積極價值,并且能夠幫助深入發現不足和進行改善。
關鍵詞NGN;特征;協議
當前信息環境之下,為了面向數據消費主體提供更連貫的多角度無縫業務,三網融合已經成為整個網絡環境的重要發展方向。在這樣的整體背景之下,下一代網絡(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開始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焦點,其主要作用在于能夠有效提供多種數據傳輸業務,包括話音、數據和多媒體等,并且保持良好的開放和兼容狀態。
NGN網絡的核心理念在于,將現有的市內固話、移動電話等通信需求整合在一個相對統一的網絡平臺環境之上,并且增加多媒體數據服務及其他增值型服務,對應地提出更為綜合的管理方式。通過對于網絡結構的優化,NGN能夠有效實現網絡之間,以及業務之間的融合,而在NGN的技術體系中,包含了多項技術思想用于支持其實現。
首先,分離網關作為NGN網絡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是考慮到集成網關在IP電話的大規模部署環境中存在一定限制。集成網關一方面需要實現媒體格式的轉化,另一方面則同時擔負起信令的轉化,具體而言,就是要在IP網一側執行H.323或SIP協議的同時,在SCN一側執行ISDN/PSTN信令。過于復雜的職能決定了其自身在擴展性以及故障處理方面表現較弱。因此NGN系統中選用了網關的分離,具體而言,就是將傳統網關分離成為三個主要部分,包括媒體網關MG、信令網關SG以及軟交換。其中媒體網關的主要職能在于承擔起媒體的轉化,確保SCN以及IP兩側網絡保持有效連接和暢通;在這樣的體系之下,信令網關的價值主要在于實現信令的轉化,即從TDM電路方式轉換成IP網傳送方式;最后,軟交換作為NGN網絡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實現依據對應的信令,展開對于媒體網關的控制控制,諸如連接的建立和釋放等,其存在是對于信令消息的響應和深入處理,同時負責資源的控制、認真以及網絡安全。由此可以見,軟交換是整個NGN網絡的核心所在,對于整個網絡體系而言發揮著重要的控制作用。
其次,統一的IP核心網絡,也是NGN網絡的重要特征。IP核心網絡結構共分為四層,從下而上分別是接入層、媒體層、控制層以及業務層。其中業務層主要包括無線網、電話網以及電視網絡,以及其所覆蓋的諸多接入設備;媒體層主要為網關提供工作的空間,負責將用戶送達的信息進行轉化,方便在IP網上進行傳輸;控制層中主要用于實現軟交換,完成各種呼叫控制和相應業務處理信息的傳送;而業務層則包含了應用服務器,實現各種增值服務和管理功能的提供。
最后,NGN還在接口方面保持了良好的開放特征。對于NGN網絡而言,軟交換本身開放和分層的結構,以及其層與層之間的開放API接口,都為開放奠定了基礎,并且不同的層之間保持相對的獨立,便于其實現改進。軟交換從根本上實現了業務與呼叫控制分離以及呼叫控制與承載業務分離兩個層面價值,并且吸取了多種技術的長處,不但實現了網絡的融合,更實現了業務的融合,并且使業務能夠獨立于網絡而存在,靈活地構建了實際引用中的業務體系。
為了使NGN網絡能夠在軟交換的基礎之上提供一個面向全數據多業務的通信環境,包括國際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國際電信聯盟遠程通信標準化組織(ITU-T)等相關組織都在不斷對其標準協議實現完善,其中包括諸如H.248/Megaco、SIP、BICC、SIGTRAN、H.323等在內的諸多協議。
在NGN網絡的協議結構中,主要協議重點包括SIP協議、BICC協議、H.248/Megaco協議、SIGTRAN協議以及H.323協議五個方面。其中SIP協議是IETF制定的多媒體框架協議,獨立于底層協議,其主要的工作職責在于保證網絡環境中的兩端及多端之間能夠實現基于IP的多媒體通信,并且對于該通信過程展開對應的管理。該協議在SMTP以及HTTP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其控制的對話包括多媒體會議、基于網絡的電話呼叫以及多媒體發布等。
BICC協議主要用于協調呼叫控制和承載控制分離,使呼叫控制信令能夠在多個網絡上承載。該協議的發展基礎為之前的ISUP協議,目前扮演著傳統電信網朝向綜合多業務網演進的重要支持。
H.248/Megaco協議主要用于媒體網關控制,并且對多個網關之間的通信進行協調和控制。該協議是NGN網絡進行網關分離的突出標志之一,其存在能夠保證業務與控制各自保持相對獨立的發展狀態,從而保持良好的開放特征。其發展基礎為MGCP協議,并且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實現了控制媒體的更為全面機制,同時支持傳統網絡終端的呼叫。
SIGTRAN在NGN體系中的任務在于建立起一套能夠支持PSTN/ISDN信令傳輸的機制。而H.323則作為分組網的實時音頻、視頻和數據通信的標準出現,同時支持VoIP和多媒體應用。
從NGN網絡的構成以及協議體系特征兩個層面,都可以看出其良好的開放以及融合工作特點。在實際的應用環境中,相關部門必須以一種嚴謹地態度對待該技術體系,并且依據實際情況,逐一展開NGN網絡的實施,確保整個過渡的無縫實現。
參考文獻
[1]Rich Poole. Softswitch Applications in Wireless Core Networks[C]//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 Wireless Working Group.2002.
[2]李?;?電信網絡交換技術的發展及趨勢[J].通信世界,2003(2).
[3]韋樂平.電信網的技術轉型和下一代網的發展思考[J].2004全球NGN高峰論壇會刊,2004(4).
作者簡介:周彥秋,工作單位為大慶油田信息技術公司乘風莊分公司。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5)18-0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