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程
八項規定實施以來成效顯著。日前,中央紀委網站公布,2015年2月份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9類問題中,8類問題比率下降。其中,公款出國境旅游問題下降最為明顯,降幅達75%;樓堂館所違規問題也下降了四成。
然而在有些問題上,“四風”頑疾依然存在。2月份,公款吃喝不降反升,比1月上升近30%。同時,今年以來,各地紀檢部門已通報多起公款吃喝案件。最典型的案例要屬上海踩踏事件當晚,上海黃浦區原區委書記、區長等6名區領導在高檔場所吃喝。為何相比其他禁令,一些黨員領導干部更容易把禁止公款吃喝當做“耳旁風”?
從思想認識上說,公款吃喝在部分干部心中似乎是小事。不少干部長期存有這樣一種觀念:不裝進自己口袋,可以吃到自己胃里,吃點喝點理所當然。河南省紀委近日發布的《2014年河南省黨員干部工作作風狀況分析報告》顯示,一些黨員干部不敢公開大吃大喝了,但吃喝從高檔餐館向內部食堂、小飯館、農家樂、私人會所、企業轉移;在高檔餐館吃飯不敢開稅控發票了,全部開成定額發票,分解入賬報銷;將吃喝產生費用開具辦公用品發票,化整為零在單位財務報銷。
從官場積習的角度看,“酒桌辦事”陋習仍在。在少數地方和單位,“接待就是生產力,酒桌辦事效率高”依然是公務活動中不成文的潛規則,推杯換盞之間,拉近關系、勾兌感情,繼而提出正規場合不好說、不能說、不便說的訴求。
很多“酒桌辦事”背后,是正常辦事流程的阻塞,是權力的交換和濫用。如果不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公款吃喝即便風頭被遏制,也隨時可能卷土重來。
從行為代價上看,公費出國、公車私用、違規建設樓堂館所等擺在明面上的問題,大家看得著、易監督,違規成本高、懲戒力度大,治理相對容易見成效。而公款吃喝則要隱蔽得多,難治理得多,相關處罰也往往“輕描淡寫”。公款吃喝絕非“管不住嘴”的小事。不守小節、不守規矩,往往是腐化墮落的開始。目前公款吃喝的“逆勢反彈”提醒我們,作風建設非一日之功。
近日,多省已下發通知,部署對機關內部食堂和培訓中心等接待場所開展專項檢查,杜絕公款吃喝向內部食堂等場所轉移。下一階段,要繼續讓紀律嚴起來、落下去,該紀律處分的及時處分、該組織處理的作出處理,表明堅決態度、形成強力震懾,防止公款吃喝“花樣翻新”、卷土重來。
(摘自《瞭望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