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東方周刊》評論員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但世界總有背陰面。監管未及之時,獨立用權之處,是從政者的特殊考場。如何杜絕“背陰面”的腐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的“慎獨”,就是“背陰面”專用防腐劑。
慎獨是黨員干部抵抗外界誘惑的內在定力。長期以來,中央制定了名目繁多、細致入微的黨紀法規,但仍有王敏之流的腐敗行徑先后發生。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人從未將黨紀國法內化為自身行為準則。法規再多,監管不可能毫無紕漏,在反腐制度建設尚在完善過程之中時,尤其如此。面對誘惑,從政者必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敬畏人民利益、敬畏黨的事業,才能在監管未及的“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嚴以修身,嚴以律己。
慎獨給從政者帶來清醒的辨別力。慎獨要求保持謹慎,決不是因循守舊,謹小慎微,而是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共產黨人內心定力的源泉來自堅定的政治理想、明確的政治方向和鮮明的政治原則。信仰是改革前行路上的燈塔,即便周邊漩渦遍布、暗礁叢生,眼望燈塔便不會迷失方向。落馬高官回溯過往,從政之初大多胸懷天下、躊躇滿志,一朝不慎誤入歧途,直至萬劫不復。現實政治的復雜性在于,雖不見硝煙彌漫,卻隨處都有糖衣炮彈。最初的“糊涂”絕非偶然,而是燈紅酒綠中辨別力下降的必然結果。因此,唯有時刻保持清醒,才能在使用權力時小心翼翼,如履如臨。
慎獨能提高從政者抗腐敗的免疫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平時不刻意“慎獨”,不注意防范找上門來的錯誤,老是懷著僥幸心理去為不可為之事,非栽跟斗不可。保持定力和辨別力,時時處處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久而久之,慎獨者必定會形成一套功能強大且聲名在外的免疫系統,讓“腐蝕劑”屢試屢敗,甚至聞之喪膽。
黨紀國法的約束是底線,道德操守的修為是頂線。手握權力、肩負責任的黨政領導干部,決不可以“底線思維”自我滿足,而是需要慎獨、慎初、慎微,不斷提高黨性修養,防微杜漸,筑牢防線。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