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興枝
雙排CT低劑量掃描聯合實驗室檢查在肺癌篩查中的作用探討
秦興枝
目的 探討雙排CT低劑量掃描聯合實驗室檢查在肺癌篩查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120例呼吸科患者均分為A組、B組、C組(n=40)。A組患者采取雙排CT低劑量掃描聯合實驗室檢查,B組患者采取痰液細胞學檢測,C組患者采取血清肺癌標志物檢測,對比3種方法對肺癌篩選結果的影響。結果 A組患者檢測初篩陽性率為80.00%,顯著高于B組的62.50%和C組的6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雙排CT低劑量掃描聯合實驗室檢查可有效降低輻射劑量,確保較高的肺癌診斷率,在肺癌篩查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雙排CT;低劑量掃描;實驗室檢查;肺癌
肺癌的早期篩查能為肺癌早期診治提供充分的依據。影像學檢查是肺癌普查的首選方法,其具有明顯的無創性,可準確顯示肺內病灶[1]。目前,相關研究表明,低劑量多層螺旋CT掃描可實現輻射劑量的最小化,確保較高的疾病診斷率[2]。為分析雙排
CT低劑量掃描聯合實驗室檢查在肺癌篩查中的作用,本院對收治的呼吸科患者分為三組,分別采取雙排CT低劑量掃描聯合實驗室檢查、痰液細胞學檢測、血清肺癌標志物檢測,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120例呼吸科患者臨床資料。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120例患者均分為A組、B組、C組(n=40)。A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42~64歲,平均年齡(57.42±2.32)歲。B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41~65歲,平均年齡(58.32±2.57)歲。C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43~63歲,平均年齡(56.68±2.79)歲。經纖支鏡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患者均符合肺癌的診斷標準[3],排除精神系統疾病者、合并其他部位腫瘤者、對CT造影劑過敏者。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 篩查方法
1.2.1 痰液細胞學檢測 B組早晨空腹取患者新鮮痰液,每隔10分鐘取1次送至實驗室檢驗,共抽取5次,檢測痰液中是否有肺癌細胞。
1.2.2 血清肺癌標志物檢測 C組采集患者血液,進行血清樣本胚抗原、細胞角質片斷抗原21-1、鱗癌抗原等指標檢測[4]。
1.2.3 雙排CT低劑量掃描聯合實驗室檢查 在痰液細胞學檢測、血清肺癌標志物檢測、X線胸部攝片、病理學檢查基礎上。A組加以實施雙排CT檢測,掃描范圍自肺尖至肋隔角。CT掃描參數如下:球管電壓120kV;電流40mAs;層厚1.0mm;螺距0.8;掃描時間5~8s[5]。患者取仰臥位,實施半秒掃描法。由專業的醫療人員進行讀片并記錄結果,包括:結節形態、大小、位置、數量等,并確定具體的臨床診斷。CT部分實驗結果影像。見圖1。
1.3 研究方法 經2位讀片醫生最后診斷雙排CT檢測陽性則判定初篩陽性;1次以上痰液細胞學檢測出肺癌細胞則判定為初篩陽性;1次以上血清肺癌標志物檢測判定初篩陽性[6]。對比
3種方法初篩陽性率。

圖1 CT部分影像表現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組患者檢測初篩陽性率為80.00%,顯著高于B組的62.50%和C組的6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種檢測方法初篩陽性率比較(n)
肺癌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惡性腫瘤,此病具有發病率、病死率較高等特征。由于肺癌較難發現,患者就診時大多為晚期。研究顯示,如早期發現治療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達90.00%。因此,必須為肺癌患者提供早期診治措施,以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普通X線平片、多層螺旋CT及磁共振作為常用的胸部影像學檢查方法,由于螺旋CT具有較高的空間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可作為肺部病變的優選影像學檢查方法。雙排CT低劑量掃描其應用優勢在于:對比度和分辨率均較高、數字化程度高、可多角度觀察、圖像質量高等優勢。相關專家提出低劑量CT概念[7],此技術在確保圖像診斷質量的同時,可有效減少患者及必需陪護人員的X線福射劑量。較大輻射劑量為螺旋CT獲取高質量成像的基礎,而在大型體檢篩查中,大多數為正常人群,無需大福射劑量CT篩查早肺部疾病,可適當降低射線劑量。由于肺組織具含氣的特征,大多研究認為低劑量CT(30mAs,120~130kV),可明確大約直徑3.0mm的肺部結節陰影,可精準顯示肺部小病灶[8]。通過掌握低劑量螺旋CT掃描技術,可在降低患者輻射劑量的同時,切實提高肺癌病灶的檢出率、符合率[9]。分葉征、壞死、鈣化、細短毛刺、胸膜凹陷征、磨玻璃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等作為肺癌的常見征象,雙排CT低劑量掃描均可清晰顯示相關的肺癌征象[6]。而通過結合實驗室檢查,可顯示血清中多種腫瘤標記物水平的異常,確定痰培養中是否出現癌癥細胞,最終提高肺癌診斷陽性率[10]。
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檢測初篩陽性率為80.00%,明顯低于B組的62.50%、C組的6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雙排CT低劑量掃描聯合實驗室檢查對肺癌篩查的陽性率最高,效果顯著優于單獨痰液細胞學檢測和單獨血清肺癌標志物檢測。綜上所述,雙排CT低劑量掃描聯合實驗室檢查作為一種安全、經濟、高效的方法,將此方法應用于肺癌篩查中,可確保較高的診斷陽性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臨床推廣。
[1] 任宏偉,向婕.雙排CT低劑量掃描聯合實驗室檢查在肺癌篩查中的價值分析[J].河北醫藥,2014,10(36):1513-1515.
[2] 韋進,王小文,吳廣仕,等.多排螺旋CT低劑量非螺旋掃描篩查早期肺癌的應用探討[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0(2):144-146.
[3] 李柏振,盧洪波,植昌杰,等.低劑量CT掃描在老年人肺癌診斷中的應用分析(附49例報告)[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7):960-961.
[4] Sommer G,Tremper J,Koenigkam-Santos M,et al.Lung nodule detection in a high-risk population:comparis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J].Eur J Radiol,2014,83(3):600-605. [5] 姚道德,楊文兵.多層螺旋CT低劑量掃描在監測早期肺癌動態進展的應用價值研究[J].當代醫學,2014,20(2):119-120.
[6] Tang W,Wu N,Huang Y,et al.Results of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screening for early lung cancer:prevalence in 4 690 asymptomatic participants[J].Chinese Journal of Oncology, 2014,36(7):549-554.
[7] 邢雪蓮.多層螺旋CT低劑量掃描在監測早期肺癌動態進展的應用價值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3):411-412.
[8] 戰忠利,孫蕾娜.WHO 2004年版肺癌組織學分類與臨床意義[J].當代醫學,2009,15(8):145-147.
[9] 胡小波,曹建民,陳波,等.肺癌介入治療現狀與進展[J].當代醫學,2009,15(17):366-368.
[10] 徐勤,敬文斌,陳永芊,等.低劑量螺旋CT對肺癌高危人群篩查的價值[J].現代腫瘤醫學,2012,20(3):530-53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4.099
江蘇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第三人民醫院放射科(秦興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