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
【摘 要】《擋馬》一劇是全國有名的折子戲,源于清代錢德蒼《綴白裘》十二編本第十一編“花部”專集:焦贊常弟名光普,原為宗將,被俘后流落塞外,隱姓埋名,酒肆棲身;楊八姐喬裝潛入遼境,刺探軍情,歸途中奔馬被擋,進店小憩。焦光普窺見客人過關的腰牌,幾翻施計盜取。楊八姐發現酒保形跡鬼崇,倍加警覺,刺殺中探出真情,二人不勝驚喜,結伴同返宋營。
【關鍵詞】折子戲;人物;交流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6-0011-01
1997年,當時在海南省文化藝術學校就讀的我,有幸成為瓊劇折子戲《擋馬》劇組的演員,飾演楊八姐一角。這是學校的一個重點劇組,由外聘的京劇老師指導,我有幸學習了這出有名的武打折子戲。在學習身段之前,老師給我們講述了《擋馬》一劇楊八姐形象塑造的特點。《擋馬》是清代地方戲中獨創的楊家將劇目,以武打取勝,將楊家部將中一些平凡的“小人物”擢升為主角,這是民間藝人和文人作家對小說《楊家將》故事的創造和發展。兩位京劇老師傳授楊八姐的表演,雙腳掏翎絕技、三寸厚靴走圓場、開打、椅子功,英武挺撥,極博眾賞;塑造人物形體和內心精益求精,集唱、念、做、打、翻等尖端技巧,要能做到自我保護的剛柔并濟!《擋馬》一劇成為演出多場并隨團出訪外國的劇目,得到老師的贊賞和觀眾的肯定。因為《擋馬》的成功出演,我以武旦行當被分配到海口市瓊劇團。《擋馬》也成為海口市瓊劇團和我個人的保留劇目。
在多年出演《擋馬》的過程中,我對楊八姐這個角色有了更深切的體會。要將武戲演好,不但要講究武功架子,打得干凈利索,更要走進人物內心世界。把握人物內心的心理活動,以此指導自己的表演,才能更加貼切地展示人物形象。現就本人多年來飾演楊八姐一角淺談幾點體會。
一是楊八姐人物的塑造。楊八姐在戲中為女扮男裝,無論在出場時還是在劇中人物焦光普面前,都必須有男子漢氣概,用的必須是完全的武生身段和動作,以顯示出武生的剛。但在首段出場和內心獨白的表演及演唱中,應流露出女子柔的感覺,在表演中需剛柔并濟,念白時也要大小嗓相結合,以展現剛與柔的對比。為了將楊八姐這個形象刻畫得更加生動鮮明,我在無數次練習中,慢慢感覺和體會,逐步掌握楊八姐這個人物的飾演技巧,并在多場演出中獲得成功。
二是劇中的打斗場面的控制。楊八姐是進番打探軍情的,女扮男裝以保護自我。初次交鋒的瞬間神態:焦光普回首,撲朔迷離之間,正欲辨別番將;楊八姐掏翎掀桌,威鎮酒保,掩飾女兒行藏,四目對視,蓄勢待發。在焦光普“偷牌”的過程中,楊八姐觀畫起舞,細微觀察,焦光普緊跟不能得逞,兩人身段的配合嚴密而又盎然有趣。兩人并非你來我往地激烈打斗,楊八姐是怕被人發現身份自我保護;焦光普是發現八姐,想要解釋清楚,卻被劈頭蓋臉地打殺。兩者沒有真正的對抗,而是人物互相試探心理狀態,八姐出劍時需恰到好處,輕重適宜,與焦光普的閃和躲形成漂亮的造型,以達到美且真實的展現。
三是善于把握與劇中人物的交流和觀眾的交流。與劇中人物的交流,有相互交流和影響交流,如《擋馬》劇中,在客棧里,要善于觀察焦光普的詭異行動,他心里在想什么?準備要干什么?不用言語而把自己的思想、意愿、態度、情感相互交流著、傳遞著,雙方的行動交流在一起,這就是相互交流。還有就是影響交流,如焦光普三番四次想用手偷走八姐的腰牌,讓八姐有所覺察。這種交流是同臺者的一方以自己的行動有效地傳達給對方,切實地影響對方,以達到改變對方行動的目的,是一種與觀眾的間接交流,它是通過與對手直接交流的同時產生的間接交流。還有與觀眾的交流,比如焦光普從楊八姐的言行舉止中,憑自己的直覺和生活經驗判斷眼前這位番將不是八姐,就是九妹:“將軍你豈是姓楊,我姓焦,你姓焦,將軍,你豈是天波府楊八姐。”兩人的交流是直接的,是自覺地進行的,與觀眾的交流則是間接的,是不自覺地進行的。這就是與觀眾的間接交流。
所謂十年磨一戲,藝術無止境。一出戲,要多演、多磨、多研究、多探索才能“出戲”!這樣才能真正走進人物內心,用心去體會和感受才能更貼切地表現和塑造一個成功的藝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