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胡亦聞
(海南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海南 海口 570100)
人類情感的表達有很多途徑,而音樂堪稱為最為完美的表達形式。在音樂的浩瀚海洋中,鋼琴作為“樂器之王”更是受到人們的密切關注。而要真正完成情感的完美演繹,就需要不斷地提升鋼琴演奏地情感表達能力。
樂譜的準確解讀是鋼琴演奏最為基礎的一步,也將直接決定演奏者能否完成情感的正確表達。因此,正式的演奏之前,演奏者必須對樂譜的基礎知識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其中最為基本的三種標記就是音樂術語、力度標記和速度變化。音樂術語實際上就是幫助演奏者識別音樂風格的鑰匙,這對于鋼琴演奏情感的表達來講是基礎的認知環節;力度標記是鋼琴演奏情感表達最為直接的表現形式,也是演奏者與樂曲作者情感形成共鳴的基本要素,因此,鋼琴演奏者必須明確地知道力度的一般標記。在古典音樂當中,力度標記是從pp~ff,而浪漫樂派的力度標記則是pppp~ffff;速度變化則對樂器情感表達效果有直接的影響。所以,演奏者必須理解作曲者的創作本意,然后以此為基礎正確把握演奏的速度,準確地表現鋼琴演奏的情感。以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為例,在演奏第三大段快板主題的第二次時,就要使用正確的演奏速度,以呈現出一種輕巧而靈活的樂曲演奏特點。理解創作者的作曲意圖,是能夠正確完成情感表達的基礎因素。而對于一個優秀的鋼琴演奏者來講,不僅需要理解創作者的創作本意,同時還應當在不違背作品真實情感的基礎上,以理性的思維進行個性化的二次情感創作,這也是升華音樂作品的重要方式。例如,貝多芬的《熱情》第三章,作者當時的創作意圖是為了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戰斗勇氣和豪情,但是,如果演奏者只是單純地遵循這些標記進行演奏,就只會讓聽眾感受到凌亂而瘋狂的情感。而要正確表達這種豪邁的情感,就必須充分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并要投入自身的演奏情感和智慧,完成作曲的二次情感創作,以讓聽眾享受一場聽覺盛宴。
二次創作顧名思義就是在成熟作品之上的第二次音樂創作。當然,二次創作需要保證原有作品思想情感的不變,然后在掌握了作品基本內容之后,融入自身對于作品的看法和見解,從而最終表現在作品中的過程。實際上,每一個演奏者都在無意識地進行著二次創作,而要真正保證這一創作的效果,就應當正確把握二次創作的合理尺度。在進行二次創作時,首先演奏者應當具備一定程度的二次創作熱情,這是為了保證演奏作品具備生機和活力,并引起觀眾對于作品熱烈的反應態度。其次,演奏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演奏智慧和才能,這是實現二次創作具備一定高度的前提條件。再次,演奏者應當具備一定的洞察能力,這種洞察力主要表現在演奏者能夠正確分辨音樂素材和音樂情緒表達之間的關系。例如,在演奏十八世紀的古典作品時,就必須將古典音樂的聲音——管風琴,作為重要的考量因素,而且,十八世紀的音樂主要的作用就是供貴族日常娛樂。這些因素的存在,都需要演奏者必須從深層次上認識古典音樂,以保證這一時期音樂作品情感的正確表達。最后,演奏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分析能力。這種分析能力應當是全面的,只有完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演奏者才能夠準確地把握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也才能夠完成演奏中正確情感的表達。
對于一個優秀的鋼琴演奏者來講,首先需要具備的素質就是良好的空間感、靈活的手臂反應、辨別音質以及正確的領悟能力等。其次,鋼琴演奏者還需要能夠正確演奏作品的能力,對于作品中所有樂譜的標記,除了能夠正確認識之外,還應當正確演奏出來,以達到人琴合一的境界。最后,鋼琴演奏者必須具有平衡情感的能力,也就是說,在鋼琴演奏時,除了能夠準確地體驗到樂曲的情感細節之外,還能夠以理性的思維合理控制情感的宣泄,以實現情感服從于樂曲的目的,從而為聽眾提供一種和諧的氛圍。演奏者一旦無法正確地把握這兩者的尺度,就非常容易出現情感偏激或者是毫無情感的演奏失誤。
在21世紀的今天,鋼琴演奏已經越來越普遍,而如何正確地表達鋼琴演奏的情感依然是鋼琴演奏者面臨的一個難點。一個優秀的鋼琴演奏者,除了需要具備良好的演奏技術,還應當能夠正確地解讀樂譜,完成正確理解原有創作意圖的二次合理創作,并能夠完美地結合演奏技巧和樂感。只有這樣,才能夠將作品中的情感完美地演繹出來。
[1]楊賢忠.論鋼琴演奏中情感因素的技巧化[J].藝術百家,2010,(z2):50-51.
[2]崔鴻源.鋼琴演奏中的音色審美[J].藝術百家,2011,(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