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倩倩
(廈門大學 藝術學院音樂系,福建 廈門 361005)
音樂聽覺在鋼琴演奏中的應用分析
黃倩倩
(廈門大學 藝術學院音樂系,福建 廈門 361005)
本文主要介紹了音樂聽覺的重要性,著重分析其在鋼琴演奏中所發揮的作用,旨在發揮聽覺藝術的魅力。
音樂聽覺;鋼琴演奏;應用
從聽覺上對音樂進行賞析是一種最純粹的藝術評價,過濾掉雜質,將音符的起伏表達得淋漓盡致,無需判斷浮夸的表情是否違和,只需賦予耳朵“心靈的眼睛”,音樂的訴說將在演奏者與欣賞者之間不期而遇,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音樂聽覺
音樂聽覺是人們評判音樂最重要的方式,當一首曲目開始時,人們常常會不自覺地閉目聆聽,而在欣賞的過程中,也可將其分為外部聽覺和內心聽覺。外部聽覺僅僅是人們對音符的第一感受,可判斷音樂的基本基調。進而,通過音樂的款款深情,產生內心共鳴,猶如一個故事的吟唱。每一首鋼琴曲目都有其特殊的創作背景,演奏過程中的快慢、節奏以及強弱變化均有不同的表現力和表達效果[1]。例如《維也納森林的故事》中,音樂的開始猶如萬物的蘇醒,低沉的鐘聲伴隨著歡暢的雀躍聲逐漸深入,直至達到高潮。此時歡呼聲戛然而止,悠然婉轉的音符跳躍而來,猶如調皮的夜間精靈們安靜地聆聽仙子動聽的歌聲,并沉醉其中。
(二)音樂聽覺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聽覺是上天賦予音樂家最重要的禮物,通過聽覺不僅可以判斷自己的演奏水平,也可創作出出色的音樂作品。貝多芬作為著名的鋼琴音樂家,晚年失聰后仍然堅持創作,他利用一根棒,將其一端接觸鋼琴,一端接觸牙齒,用最特殊的方式來完成音樂聽覺[2]。如果忽視了音樂聽覺,就仿佛失去靈魂的音樂,空洞而機械的表達將不能感染任何欣賞者。部分鋼琴演奏者在訓練的過程中,往往將注意力停留在指法和音符的準確度上,造成了機械式的訓練,忽視了音樂聽覺的重要性,很少通過聆聽來進行自我檢驗。若未能突破這一障礙,其鋼琴演奏僅僅是一曲了無生機的作品,一旦與眾多音樂家合作,其無力的應和感將暴露無遺[3]。音樂聽覺正是鋼琴演奏者的瓶頸,若要從質的層面上提高其演奏技巧,必須通過聽覺的引導,通過打開心靈的眼睛,來達成音符間的和諧。
若將鋼琴演奏比作大海中航行的船只,音樂聽覺就是為其指向的燈塔。為了演奏出有靈魂的作品,必須學會用耳朵去練習、去感受。
(一)聆聽
首先,聆聽一首完整的鋼琴演奏作品,感受其中的情緒變化,辨別各種樂章的層次感,將自己融入其中,讓音樂打動自己的心靈,用心去感受其中的故事,繪制出一副內心的畫面。只有真正了解了音樂的內涵,才能將音樂曲目表現得有靈性和活力。
(二)辨別
通過對音樂的初步聆聽,會對音樂作品定下一個基調,在內心繪制出一幅完美的圖畫,圖畫中的每一個線條、每一處色彩均是自我演奏訓練過程中的目標。在練習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反復的聆聽來判斷音樂的音色、旋律、高低、強弱等,不能僅僅以完成一首完整的作品為目標,而要將耳朵作為自己的指導老師,在練習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審視,來完成每一處的旋律線條和音色色彩,更好地演繹一首音樂作品。
1.旋律。旋律是鋼琴演奏的主線,只有清晰地辨別彈奏旋律,才能達到結構上的完整,否則將會出現零落不堪的演奏。練習時不是對音符的復制,而是要達到樂譜間的連貫和流暢,各部分的承接和轉入必須自然,每一個音符都是有生命力的。
2.節奏。節奏是鋼琴演奏的基調,與音樂旋律有著密切的聯系。節奏感是激發人們心靈反應最重要的因素,輕快的節奏可以引發人們歡樂的感受,悠揚婉轉的旋律可引發人們的無限哀思或浪漫情愁。在完成音樂的彈奏時,節奏對指法的配合和活動有著較高的要求,在指法熟練的基礎上,也要指引其隨心靈而動,通過聽覺的審視將其潤色得更為飽滿[4]。
3.音色。音色是鋼琴演奏的活力,充滿色調的音樂才是真正有生命的作品。不同的作品有著不同的音色特點,或明麗、或陰沉、或尖銳、或溫暖,均是對內心感受的表達。例如肖邦的《夜曲》,沉靜而緩和,寧靜而和諧,似乎與夜色渾然一體。
音樂聽覺是鋼琴演奏者最重要的導師,在訓練的同時不忘進行聽覺上的自我審視,充分利用耳朵去感受音樂的生命,表達出充滿靈魂和生命的作品。
[1]盧睿琦.內心音樂聽覺的培養在鋼琴學習中的實證探究[J].音樂時空,2013,11(10):148-149.
[2]丁玲.淺談教學與音樂聽覺訓練在鋼琴復調作品中的關系[J].群文天地,2013,8(7):200-200.
[3]王仔.談鋼琴即興伴奏中音樂聽覺的建立[J].遼寧高職學報,2010,12(7):78-80.
[4]尚媛.鋼琴彈奏中的內心音樂聽覺與無聲音樂空間[J].文教資料,2010,32(26):115-116.
J624.1
A
1007-0125(2015)06-00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