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波
(林甸縣文化館 黑龍江 林甸 166300)
漫談打擊樂的發展創新意識
劉文波
(林甸縣文化館 黑龍江 林甸 166300)
二十一世紀是文化大交融、大匯合的時代,各國民族文化都將得到空前的發展,具有異國情調和特色情懷的音樂將會得到國際音樂市場的青睞,而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特色文化藝術必會給歐洲音樂帶來巨大沖擊,特別是以中國傳統打擊樂為代表的那些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形式,定會在國際樂壇呈現出一片百花齊艷的景象。所以我們要正視打擊樂在今天發展上的不足,抓住它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文化特色鮮明、品種繁多的優勢條件,努力擴大中國打擊樂的影響力,為國際音樂藝術作出貢獻。
打擊樂;現狀;解決辦法
當今世界是文化交融的時代,打擊樂作為中國傳統的音樂形式,要想屹立于世界舞臺,必須打破傳統的演奏形式。因此,我們要對傳統打擊樂進行深入的挖掘,領悟其精髓;并吸取西方打擊樂的先進技能,結合現代人的需求,選擇精品傳統曲目進行高質量的改編和新編,從而帶來內容和形式更加完美的樂曲。這就要求打擊樂領域的專業人才不僅要熟練掌握各種打擊樂的演奏特點,不斷強化打擊樂的創新思維,同時還要繼續開拓打擊樂的教育新思維。
架子鼓并不是由單一的鼓組成的,通常會由很多個部件共同構成。不少剛剛接觸架子鼓的學生在面臨眾多架子鼓時會不知所措,因此對于初學者來講,有必要從架子鼓的基本演奏方法開始進行學習。小鼓擊奏法:小鼓通常又被稱之為軍鼓,屬于架子鼓之一,同時也是西洋無調打擊樂器的組成部分。小鼓的打擊方式也就是架子鼓的演奏姿勢,通常來講,在進行架子鼓演奏時,需要雙腳踩釵和丁鼓,因此鼓手就必須坐著進行整場音樂演奏。在演奏過程當中,鼓手坐姿要端正,與此同時其胸部、雙肩、手臂等要處于放松的狀態。在表演過程中,雙臂要采用向上自然彎曲的方式放置在整個鼓面上,擊鼓時雙手握槌,用右手拇指的二個關節、食指的第二和第三關節握住槌部,并且整個拇指和食指的第三個關節要合攏,無名指自然彎曲并要與槌柄保持一定的距離,使得鼓手能夠將鼓槌置于其控制范圍之內。左手掌心向內,拇指指腹處要緊緊夾住鼓槌的末端,為防止鼓槌下滑可用無名指的第三個關節牢牢托住鼓槌下端,與此同時其他手指要向掌心的方向慢慢彎曲進而握成球狀。在鼓手的演奏過程中,除了要正確地拿槌之外,還要掌握一定的演奏方法。對于架子鼓的鼓乒而言,要避免擊奏的演奏方式,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彈擊。鼓手擊打了鼓面之后要立馬回到最初時的預備動作,擊鼓動作要完成得干脆利落,擊鼓時間非常短,并且還要保證擊鼓要有彈性并能產生共振,鼓手要證所擊的鼓集中、有力,音響效果豐滿。初學者要多練習擊鼓的位置,明確地擊在小鼓中心點上。但在初學之時,鼓手切不能過于心急采用雙手擊鼓的方法,要先單手后雙手地進行擊鼓練習。
小軍鼓要注意倚音以及后八分音符的演奏。倚音在軍鼓中是比較難的,需要大量練習。后八分音符演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首曲子的音樂感覺要營造出一種軍隊的感覺,所以拍子不能拖,只能往前趕。
鐘琴最主要要注意的是速度、倚音、音的準確性和音色。速度是需要大量時間來練習的,音色對于每種樂器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對于打擊樂器中的鍵盤打擊也是如此。鐘琴區別于其他鍵盤打擊的地方就是止音。
鈴鼓主要是用手拍擊出一連串的八分符的節奏。
三角鐵發音高低不同,敲擊三角鐵不同部位,其音高、音色略有不同,底邊音最低,等腰上段的音較高。奏震音則反復快速敲擊角隅的兩邊,或在三角內劃圓圈輪擊三邊。
大鼓最主要的是聲音要具有彈性和爆發力,在力度強的地方要把聲音打“透”,使整個大鼓震動,聲音穿透出來,這樣才能達到宏偉壯觀的效果。
我們必須謹記:雖然順應潮流的發展,中國打擊樂需要結合其他國家的音樂以豐富其多彩性、現代性、新穎性、驚艷性,但是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我們的民族性,民族性絕對不能被抹殺掉,這將是中國打擊樂屹立于國際音樂舞臺最有利的特色保障,也最能傳達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精髓。
J647.5
A
1007-0125(2015)06-00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