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輝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音樂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低音提琴演奏技術對其音色的影響探析
李亦輝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音樂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在樂器演奏中,低音提琴具有著獨特的音色特征,而要使用低音提琴呈現出良好的聲音,就需要掌握扎實的低音提琴演奏技巧,并在認識到低音提琴音色影響因素的基礎上來降低這些因素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本文以提升低音提琴演奏過程中的音色表現力為出發點,從撥弦、弓子壓力、演奏姿勢以及揉弦四個方面對低音提琴演奏技術對音色的影響作出了分析與探討。
低音提琴;演奏技術;音色
低音提琴憑借自身音色的包容性、飽滿性,不僅在提琴樂器中具有著重要的地位,并且在獨奏以及合奏方面都體現出了與眾不同的魅力。而在低音提琴的演奏中,其音色特征與音色變化對演奏效果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影響低音提琴音色的技術因素作出分析,從而對低音提琴演奏中音色的正確呈現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低音提琴的演奏過程中,許多地方需要使用到撥弦技法。在演奏實踐中,撥弦手法的不同會讓低音提琴呈現出不同的音色。從低音提琴撥弦技法的過程來看,撥弦要求低音提琴的演奏者能夠同時依靠手臂、手腕以及指尖的力量。在指尖發力過程中,如果指尖過緊,則會容易導致琴弦打到指板上,而如果指尖過松,則會容易導致通過撥弦產生的音色欠缺活力。因此,在演奏低音提琴的過程中,要求撥弦體現出彈性和沖擊力。當然,針對演奏曲目的不同,低音提琴的撥弦力度也應當體現出一定差異。撥弦的手法有很多種,如在jazz中,撥弦可以表現出打節奏的效果,也可以表現出旋律線條。在不同風格作品的演奏中,為了演奏出具有不同效果的音色,這些技法的選擇要體現出針對性。
在低音提琴的演奏過程中,握弓姿勢主要包括法式弓與德式弓兩類。兩者的區別在于,法式弓的姿勢為手掌向下,而德式弓的姿勢為手掌向上,另外,法式弓拇指需要在弓桿之下,而德式弓拇指則在弓桿之上。當演奏者使用低音提琴進行演奏時,無論使用哪種握弓方式,都需要注意對弓子所產生的壓力控制。如果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的手臂過于放松,則低音提琴所產生的聲音欠缺穿透力,這會導致低音提琴的聲音在遠處聽起來過于模糊。而如果演奏者的手臂給予弓子的壓力太大,則會導致低音提琴所產生的聲音欠缺彈性。因此,低音提琴良好音色的發出應當重視手臂力量的控制,只有根據演奏需要給予弓子適當的壓力,才能夠讓低音提琴呈現出具有彈性的音色。
在低音提琴的演奏中,演奏姿勢主要包括坐姿與站姿兩種,不同的演奏姿勢也會讓低音提琴呈現出不同的音色。其中,坐姿主要是交響樂團演奏中使用的姿勢,這種姿勢要求演奏者坐在凳子前沿,兩只腳分別處在凳子踏板與地面上,在這種姿勢下人體會稍微前傾。在坐姿演奏中,低音提琴不能靠在腿部內側,否則將會對低音提琴的共鳴產生影響并對低音提琴呈現出的音色與音量造成影響。在采用坐姿進行低音提琴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需要放松,要用腰部的力量進行全身帶動,從而確保力量應用于低音提琴的琴弦之上。在一些作品的演奏中,如果演奏者能夠隨著音律對身體進行擺動,則能夠更好地表現出作品所需要呈現出的音色。站姿則多應用于獨奏與室內演奏過程中,演奏者的站立姿勢應當為分開兩腳站立,并讓身體適當前傾,演奏者的雙腳需要和低音提琴的底柱呈立體三角狀,從而確保低音提琴能夠穩固地操控。在使用站姿演奏的過程中,由于站姿相對于坐姿而言具有著一定的不穩定性,因此會在產生振動的情況下導致低音提琴音色受到影響。
在低音提琴的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往往會通過轉換琴弦振動頻率來表達自身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這種演奏技術即揉弦。在這種技術的使用中,演奏者需要利用肘關節來對手腕和小臂進行帶動,并通過手指面的上下變化來呈現出具有波動的聲音。從揉弦技術對音色的影響因素來看,主要是低音提琴具有著較粗的陰線,并且欠缺適當的頻率與節奏。另外,在揉弦技術的使用中,演奏者需要根據作品差異來選擇不同的揉弦手法,從而表現出不同的音色。在此方面,揉弦技法的選用首先需要與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律動性相符合。如果作品需要低音提琴音色表現出較強的密度與較大的強度,則揉弦應當具有較快的速度和較小的幅度,從而確保呈現出有力的音色。如果作品需要低音鋼琴音色表現出比較柔和的特征,則需要減慢速度并加大幅度,從而確保呈現出具有較大波動的音色。
綜上所述,在低音提琴的演奏中,撥弦技法、弓子壓力、演奏姿勢以及揉弦技法等都會對低音提琴的演奏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無論是在低音提琴的教學還是低音提琴的演奏實踐中,都應當認識到這些影響因素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從而確保低音提琴在演奏過程中呈現出滿足作品演奏需求的音色。
[1]周力,楊舒童.低音提琴琴弓的構成及運用[J].民族音樂,2011(01).
[2]李娜.淺析低音提琴的發音[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
J622.4
A
1007-0125(2015)06-00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