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地下電影的共性分析"/>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岳 揚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重慶 404100)
從紐約地下到第六代
——關于地下電影的共性分析
岳 揚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重慶 404100)
中國電影在百年發展的歷程中,產生了獨特的代際劃分隨著中國經濟浪潮的發展和影像獨立化、個人化時代的到來,以第六代導演為主體的影像表達方式開始出現,它們更多的是和政治無關的個人表達,并且和時代相掛鉤,這讓人聯想起曾經在美國60年代出現的地下電影浪潮。因此,本文對二者進行分析,試圖找出其中的聯系。
美國地下獨立電影;中國90年度;低成本
美國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曾說:“當我用‘地下’這個詞去形容我們的電影時,我想說的只是低成本,非好萊塢,通常是16mm。”由瑪雅德倫和亞歷山大·哈米德于1943年執導的《午后的羅網》被認為是第一部有重要影響的美國實驗電影。這部電影是瑪雅德倫用16毫米的攝像機和她的丈夫哈米德在自己家共同完成的,原本是舞蹈家的瑪雅因為受丈夫影響接觸了前衛藝術,她將當時研究的弗洛依德理論和超現實的手法結合,完美地表達了一個迷惘狀態下的女人的形象。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講,實驗電影和地下電影有著共通性和延續性,但是兩者之間的差異也微妙地存在著,并不是所有的低成本電影都叫藝術電影或者前衛電影,美國電影獨立制作者羅杰寇曼是其中一個代表,他拍攝了一系列成本低、拍攝時間短、特效粗劣的電影,這些電影在影史上又被稱為剝削電影。和獨立電影一樣,這些剝削電影都不受影片制作規則的約束,因此他開啟了美國60年代剝削電影的風潮,并影響了此后一大批美國電影導演。在那個年代,受派拉蒙判決的影響,電影分級制度剛剛開啟,大型片場失去了青少年市場,而這些剝削電影迎合了青年人的口味,主要的題材包括情色、暴力、嗑藥等。在60年代中期,恐怖片和科幻片的數量也大規模增長,代表作是羅梅羅的《活死人之夜》,當時的影評人認為該影片是“恐怖電影界一道新的曙光”。它開啟了血腥恐怖電影與超級暴力電影的另外一種表現手法,一位電影史學家指出:喬·治羅梅羅將橡膠面具、化妝、紙板與影子等神秘物體運用在電影中的創意,有著開先河的殊榮。喬治·羅梅羅也揭露了場景設立在農村與美國郊區的用意,是因為將恐怖情境設定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特別的地點,反而更能展現剝削電影背后存在的力量。本片提供了一個以低成本仍能創作出有利可圖的電影的典范,1980年代的暴力血腥電影,像1978年約翰卡本特的《月光光心慌慌》、1984年韋斯·克雷文的《猛鬼街》,都借用了許多《活死人之夜》的手法。
中國的70年代,也是獨立電影的開創時期,而中國獨立電影則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以吳文光為代表的,在體制外拍攝一些表達內心訴求的紀錄片,如《流浪北京》;而另外一種則是以婁燁和張元為代表的第六代導演拍攝的一些沒有通過國家電影電視總局審查的影片,主要代表作品有《頤和園》、《春風沉醉的晚上》等。關于中國獨立電影的探討還要追溯到中國80年代期間,當時的代表導演是謝飛、吳貽弓、黃蜀芹、吳天明,這批電影人要探討如何丟掉戲劇的拐杖,提倡紀實的風格,他們推崇巴贊和卡拉考爾的紀實電影理論,而吳文光的《流浪北京》則是探討生活的另個維度,更多關注灰暗和絕望的層面,他在拍攝《流浪北京》時說“某種東西要結束了,我要把它拍下來”。果然,在紀錄片完成后,隨之而來的90年代,從集體到個人,整個國家的物質生活和精神追求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嬗變,影片也有了記錄這種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意義。
綜合幾個導演來看,諸如婁燁、張元、吳文光等,這些地下電影工作者其實是在當時影視領域封閉狀態下,民間影像生產力的一種釋放方式。他們以自己的方式,為當代中國電影留下了主流之外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和態度,記錄了這個時代的另一群人,比如《春風沉醉的晚上》中的同性戀。他們也是中國影視業制作者的中堅力量,他們走向了國際,在某種程度上,在國際電影節上輸入了中國文化這種新鮮的血液。
反觀新世紀的中國電影,那些當年執著于個人化表達的第六代導演,仍然在拍攝作品,相比于走向國際、有代表作的第五代導演,第六代更多地仍然在思考中國社會的諸多問題。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的營銷也需要作相應的準備,我們的地下影像表達不僅是出于本能,而且要成為一種自覺,就像王小帥的《闖入者》里面最后窗子的那個空鏡頭,耐人尋味,更催人思考。
[1][美]羅伯特·C·艾倫,道格拉斯·戈梅里.電影史:理論與實踐[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
[2]A·L·李斯.實驗電影史和錄像史[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出版,2010.
[3]王小魯.電影與時代病:獨立電影文化評價與見證[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9.
[4]崔衛平.我們時代的敘事[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8.
[5]張獻民.看不見的影像[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
[6]戴錦華.霧中風景——初讀第六代[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J9
A
1007-0125(2015)06-0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