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峰
(海南大學 藝術學院,海南 海口 570100)
淺析舞蹈文化及舞蹈創作
白金峰
(海南大學 藝術學院,海南 海口 570100)
舞蹈是一門超越人種與國度的肢體藝術,不僅僅體現著人類的形體美感,也包含著創作者與表演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與價值,更為主要的是舞蹈表現著時代和時代之中的文化,表現著不同時期的價值觀念與不同時期的文化內涵。本文本著讓舞蹈創作回歸到舞蹈文化之中的精神對舞蹈文化與舞蹈創作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舞蹈文化;舞蹈藝術;舞蹈創作
舞蹈藝術,是體現人類的形體美感的藝術,也是包含著演繹者的情感的藝術,更是表現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區域的文化的藝術,她深深根植于一個國家的共同的價值觀念與整個民族的文化印記中。當舞蹈的創作脫離了舞蹈所根植的舞蹈文化的時候,舞蹈藝術就失去了歷史厚重感,舞蹈也就變得迷茫。
舞蹈文化是以肢體的動作與表現手法作為符號來區別與判斷的,是舞蹈藝術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地吸收文化特點與價值觀念而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與地域特色的肢體動作與舞臺表現形式。舞蹈文化包含并傳承著民族的獨特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方式。例如,蒙古族的舞蹈就迥別于南方少數民族的舞蹈,一個展現著大草原的遼闊與牧人的勇敢,而另一個則深深地與大自然融合起來,演繹著自然的美好。一般來說,舞蹈文化與舞蹈創作是密不可分的,傳統的舞蹈創作應當基于歷史文化,并要表達出特定時期的民族情感和性格特點,也要表現出時代的主旋律,例如,《紅色娘子軍》這部芭蕾舞巨作就是我們的舞蹈創作者基于當時的歷史背景、當時的時代主題而創作的,不僅僅賦予了這部舞蹈時代的特征更賦予了我們國家特有的靈魂,那就是革命主義與抗爭主義精神,芭蕾舞劇不單單可以表現出形體的美好,更能表現出那段歷史的恢弘氣勢。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新時期的舞蹈創作與舞蹈文化的結合不再那么密切,舞蹈文化也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自己的變化。舞蹈創作蘊含著舞蹈文化,舞蹈的發展推動著舞蹈文化的發展,他們的關系不再像以前一樣密切,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舞蹈創作就可以離開舞蹈文化而獨立存在,也不意味著舞蹈文化可以獨立于舞蹈創作之外。
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舞蹈創作,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自己的載體,而舞蹈文化的載體實質上就是舞蹈本身,而舞蹈要發展就離不開一部部新的作品,而優秀的舞蹈創作能夠極大地推動舞蹈文化的發展,舞蹈文化的發展是沒有辦法獨立于舞蹈創作之外的。同樣的,舞蹈創作也不能缺少舞蹈文化的參與,無論舞蹈創作者主觀上是否樂意,他的作品或多或少的都會有一定的舞蹈文化的烙印,除此之外,即使創作者刻意地避開舞蹈文化,舞蹈的創作也不能沒有舞蹈文化作為指導,沒有舞蹈文化的創作是沒有生命力的,也是缺少舞蹈營養的。可以說,舞蹈文化和舞蹈創作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時舞蹈文化與舞蹈創作也是相輔相成的。可以說,舞蹈必須蘊含一定的文化,不然這樣的作品是沒有生命力的。
(一)在舞蹈創作中推動舞蹈文化現代化的發展
在創作舞蹈時要不斷打破固有的創作方式,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大膽的創新,在舞蹈的創作中將傳統的民族的舞蹈文化與舞蹈價值觀念與現代的舞蹈形式相結合,或者用民族的傳統的舞蹈形式表現現代人的價值觀念,在時代的碰撞之中,推動舞蹈文化的發展,讓舞蹈創作在表現舞蹈文化的同時更加能夠引起現代人的共鳴。
(二)舞蹈創作更加注重文化底蘊的表現
我國的舞蹈一般都有著深深的中國文化背景,能讓我們輕易地嗅到中國味,她們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舞蹈創作不再注重舞蹈背后的文化內涵,而是更加想要通過舞蹈演員的形體美吸引觀眾。所以當前的舞蹈創作更應當注重舞蹈文化的內涵,提高舞蹈創作者對于舞蹈文化的理解與認識,使其更好地將舞蹈作品的文化內涵表現出來。
(三)舞蹈創作注重吸收西方舞蹈文化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不僅僅西方的舞蹈形式與舞蹈技巧傳入中國,隨之而來的西方的舞蹈文化也深深地影響到了我國舞蹈的發展。想要讓舞蹈文化與舞蹈創作的關系更加緊密,就必須豐富我國的舞蹈文化。在吸收西方舞蹈精髓,促進我國舞蹈文化發展的同時,也要讓我國的舞蹈文化走向世界,并使我國的舞蹈更加國際化,更加親民,更加具有生命力。
舞蹈藝術,應該是表現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區域的文化的藝術,她應該深深根植于一個國家的共同的價值觀念與整個民族的文化印記中,深深地根植于舞蹈文化之中。舞蹈藝術重新擔負起歷史責任,恢復應有的生命力。讓舞蹈的前景不再迷茫是每一個舞蹈人的責任。
[1]姜濤.舞蹈文化及舞蹈創作之我見[J].改革與開放,2012,(10):112-113.
[2]扎西江措.當代民族舞蹈創作中的繼承與創新[J].藝術評論,2012,(6):123-124.
J7
A
1007-0125(2015)06-01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