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巍
(大慶市歌舞劇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63000)
談廣場舞蹈創作中的地方特色
王 巍
(大慶市歌舞劇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63000)
舞蹈是人類最早產生的藝術,早在人類語言、音樂產生之前,舞蹈就被用來表達情感與思想。而發展至今的舞蹈,內容更加豐富,現代的舞蹈結合了音樂、動作,甚至一些現代科技手段,是一種視覺、聽覺上的藝術,并且舞蹈的種類繁多,各具特色。
舞蹈;創作;地方特色
不同文化孕育出不同的舞蹈,例如我國五十六個不同民族有五十六種不同的民族舞蹈。壯族舞蹈,源于對狩獵的模仿,與古時候的巫師酬神的活動有關,壯族舞蹈以師公舞、銅鑼舞、繡球舞等著名;維吾爾族吸取了古西域樂舞的精髓,形成了具有多種形式、風格特殊的舞蹈;傣族舞蹈,是一種具有中方文化和南亞文化的民族舞蹈,在云南西雙版納特別的自然環境的影響下,逐漸形成了其獨特的舞蹈藝術風格;藏族舞蹈,充分展示了內蒙古大草原的生活情景,自由、熱情、豪邁,配上馬頭琴的音樂,更加展示出了少數民族舞蹈的獨特魅力。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既是群眾文化工作者對群眾舞蹈創作的著力點,也是人民群眾對參與文化活動的需求,只有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與溝通,才能及時地把體現群眾生活、反映群眾心愿的舞蹈搬上舞臺,為群眾所接受,體現群眾生活,舞蹈藝術有利于激發人們的想象力,培養創造力,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形成高尚的道德境界和情操。在新時期,文化創新必須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且我們要大膽借鑒、吸收世界一切的先進文化,只有這樣,創新才能連續進行,不斷發展。
堅持群眾舞蹈發展創新的主題,處理好主旋律與多樣化、普及與提高的關系。舞蹈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它在表現生活的基礎上,既能反映社會生活,也能塑造和刻畫不同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所以,群眾舞蹈創作必須貫穿發展主題,根據現代社會的需要,加以創造性的發展與運用,將專業舞蹈與群眾舞蹈進行有機的結合,最大限度地激活生產力中人這一最活躍的因素。
(一)充分融合民間元素,除了充分利用現有的地方歌曲外,廣場舞的創作還應充分融合地方民間元素,各個民族都有著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從民族色彩而言和民間文化而言,有采茶燈舞、馬燈舞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創作元素融人到廣場舞的創作中。而這樣的創作可以豐富廣場舞的內容,同時也是對廣場舞的一種創新,使之不僅局限于原有的舞蹈,此外,還可以融合地方的景色景點、傳說故事等,讓廣場舞表演與這些內容結合,使廣場舞愛好者在跳出屬于自己的舞蹈的同時,也讓更多的人了解當地的文化。
(二)充分發揮傳播途徑,廣場舞在創作完成后更多的是需要進行傳播發展。盡管各地每年都組織不同級別的廣場舞培訓,但相對參與到廣場舞活動的人數而言,能參加培訓的人數比例卻不大。在這里就需要做好宣傳工作,一是將所創作的廣場舞制作成光盤,發放到每個文體活動點,讓活動點負責人或活動點舞蹈教學領頭人進行教學,讓更多的人學會跳這些廣場舞,避免這些廣場舞創作出來后只有少數人會跳或者被束之高閣。二是將廣場舞上傳到各大視頻網站,讓其他地方的廣場舞愛好者跳起來,從而實現展現地方特色這一文化功能。三是通過一些比賽或展示,檢驗這些廣場舞創作的效果,看其是否能被群眾所接受,同時也在比賽或展示中獲取新的創作靈感和創作方向。可以說,廣場舞作為一項群眾喜聞樂見、積極參與的健身活動,已成為豐富群眾文化娛樂活動,幫助群眾強身健體的有效形式,它的發展范圍只會越來越廣,而我們的文化工作者更應充分利用好這一文化傳播形式,創作出既受群眾歡迎、適合傳播的廣場舞,更應創作出能展現地方特色、表達群眾心聲的廣場舞。
廣場舞既然是群眾舞蹈,它必然要突出民族的、民俗的、民間的特色,要有土色土香的味道,才能被認可。這就要求,一是從民族舞中挖掘富有代表性的舞蹈詞匯來表達創作者的意圖;二是要求在舞蹈表演中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感情真摯,表達出對人生的愛和對美的追求,唯其如此,觀眾才會和演員融為一體。
J7
A
1007-0125(2015)06-01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