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姣婧
(湖南城市學院 音樂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素質教育的理念已經全面滲透現今的高校教學。高校學生審美素質的提高,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真理的追求熱情,促進其身心發展,最終能夠實現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音樂是美的一種載體,通過對音樂的欣賞,能夠使得學生對音樂當中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所表達出的感情進行深入理解,從而能夠提升其精神層次。因此,在審美素質教育當中運用音樂欣賞的方式,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
音樂是人類情感的一種載體,是情感展現的一種直接形式,優秀的音樂作品能夠直達聆聽者的內心,使得聽眾能夠通過音樂的欣賞,了解作者當時的內心動態以及所渲染的情感。而音樂作品的記錄以及傳播,則完全依靠旋律進行。換言之,旋律即是音樂的語言。音樂的氣勢、音樂的優美、音樂的節奏均依靠旋律而展示。例如,高亢的音樂氣勢將會使得聽眾心情激動,節奏舒緩的音樂將會使得聽眾心情平緩。而在對音樂作品進行賞析的過程中,也只有當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同學生的生活經歷等產生共鳴時,方能使得學生對音樂的真諦進行理解。因此,不同生活經歷、不同情感的學生,對于音樂的欣賞也不盡相同。此外,音樂的傳播無國家、地域的限制,因此在對不同民族的音樂進行欣賞的過程中,通過對旋律當中的抑揚頓挫進行賞析,則能夠體會到異族風情,了解其音樂當中的情感。此外,當運用音樂欣賞的方式開展審美素質教育時,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是非的辨別能力,使其能夠對美有著全新的詮釋,豐富其情感,消除其雜念,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能夠極大程度地提升其審美能力。
運用音樂欣賞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審美素質教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愉悅其心情,改善其精神面貌。在輕松的環境當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地彌補其性格缺陷。同時,由于音樂有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因此在審美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采用音樂欣賞的方式,能夠對學生的情緒進行合理的調節,緩解其心理的疲勞程度,提升其生活的健康指數。許多高校開設了音樂課程,而該類課程的開設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有著極大的積極作用。在現今的音樂當中,其主要包括民族音樂、古典音樂以及現代音樂三種。而對不同類型的音樂進行欣賞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在對音樂進行欣賞的過程中,充分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以及情感變化,對音樂進行細細品味。首先,應對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體會。同時,根據對音樂作品所流露的情感的體會,結合自身的經歷,使單純的音樂欣賞變為對自身生活的感觸,進而產生情感共鳴。
第一,對音樂效果進行深入賞析。優秀的音樂作品是通過聲音傳遞到聽眾的耳朵當中,因此當人們在對音樂進行欣賞的過程中,應首先對音樂的效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例如對高低音、音樂的節奏等。從而能夠在欣賞的過程中,達到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入欣賞的目的,為審美素質教育提供幫助。
第二,提升對音樂的欣賞能力。高校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賞析的過程中,應在具備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的同時,擁有對音樂進行辨析的能力。例如,在對某個音樂作品進行欣賞時,高校學生首先應能夠對音樂作品當中的高音區以及低音區進行區分,對音樂的節拍進行辨析,從而能夠全面了解音樂作品,有助于其體會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一般而言,音樂作品通常包含著特定時代下作者的感情。同時,對于音樂而言,其多數作品均有歌詞相配。而理解歌詞含義的難度較小,且加之其具有直觀的特點,因此學生在對其所表達的意義進行體會的過程中,則能夠結合相應的旋律、節拍等,對音樂當中的情感進行把握。此外,學生可通過對作者的創作背景、當時的心態等進行學習,從而能夠對音樂作品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深層次的理解。
第三,提升對音樂的整體把握能力。在對音樂作品進行賞析的過程中,學生只有掌握音樂的各個要素,才能夠對音樂作品的相關內容進行品評。然而,在音樂的賞析期間,各個要素之間并非毫無關聯,例如樂曲結構的差異,通常預示著音樂當中所包含情感的差異;而當聲部存在差異時,則會帶給聽眾不同的感受。在欣賞音樂作品時,學生能夠擁有較強的整體把握能力,則對審美素質的提升有著較大的幫助。此外,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可以震撼學生的心靈,使其得到思想上的啟發。
第四,延長對音樂作品的記憶時間。音樂作品的欣賞均有時間的限制,在音樂的播放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終將結束。因此,記住音樂作品當中的相關內容,則對音樂欣賞有著重要的作用。當高校的學生對音樂作品沒有充足的記憶時間時,將不能對前一部分的音樂進行深刻的記憶,從而在對后一部分的音樂進行欣賞時,無法將前后若干部分的音樂聯系起來。同時,當高校學生無法對之前所欣賞過的音樂進行深刻記憶時,在欣賞不同類型、不同時代的音樂時,則無法將它們進行深入對比。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提升,影響其審美素質的提高。
第五,加強多元化音樂對學生的作用。在對高校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教育的過程中,多元化的音樂欣賞教育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在實際音樂教育的過程中,運用多元化的方式則能夠對學生的心靈進行徹底的凈化,使其能夠自覺地對其行為進行約束。同時,運用多元化的音樂教育方式,能夠使得學生在欣賞不同類型的音樂時,將音樂同自身的切身感受緊密聯系起來,進而提升其審美素質。此外,在多元化的音樂教育模式實行的過程中,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底蘊的學生均能夠通過音樂教育積累更多的文化知識,最終達到提升其綜合素質的目的。
總而言之,大學生正處于認識世界、感知世界的時期,其情感較為豐富。在素質教育全面實行的今天,采用音樂欣賞的方式對其進行審美素質教育,則能夠較好地凈化其心靈,使其精神得到升華。在對高校學生實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其直接目的在于提升其音樂審美的素質,使其養成熱愛生活的習慣。而對生活的熱愛,最終能夠提升他們的審美素質。
[1]湛洋,齊曉芳.高校教學中的音樂審美素質教育[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12,(04):26-27.
[2]張青梅.點亮學生的審美之窗——音樂欣賞課的情感作用[J].新西部(下半月),2013,(10):41-42.
[3]劉雋.新課改下中學寫作教學中審美素質的培養[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02):12-13.
[4]袁瓊.語文教學中的“審美素質”教育[J].安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綜合版),2013,(04):33-34.
[5]陳曉蕾.談高校音樂欣賞課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作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