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欣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湖南 益陽 413000)
高職學院校園文化品牌活動的培育研究
——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為例
陳欣欣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湖南 益陽 413000)
高職學院校園文化品牌活動的培育是在傳統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上,整合各方面資源,不斷探索發展起來的。其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升職業素質,更好地服務于專業教學教改,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在品牌活動的培育探索過程中,須緊密結合專業知識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以達到育人和服務社會的目標。
高職校園文化;人文素質教育;教育引導;職業素養
國內外的學術界和教育主管部門之所以重視校園文化,是因為它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一方面要重視實現對學生精神、心靈、性格的塑造,另一方面也應重視如何讓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培養、形成和提升,換句話說,就是要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而高職學院校園文化品牌活動的培育是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和主要課題。
(一)校園文化品牌活動的涵義
校園文化品牌活動是最近幾年各個院校根據以往校園活動散、雜、目標性較差的現狀加以整合和提煉,通過對校園文化活動開展中取得的一些影響較大、質量較高、教育效果較明顯的資源加以整合,以此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校園文化活動。
(二)校園文化品牌活動的功能
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學生參與度不高、活動量多而質次、與專業聯系較少的校園文化活動現狀,能更好地滿足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的需要。
首先,校園文化品牌活動作為學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先進典型的代表,起著引領示范和輻射作用,具有導向功能、輻射功能,能引領校園文化活動的先進性方向,促進廣大師生主動學習、參與。其次。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具有凝聚功能。校園文化品牌活動是一種具有名牌效應的校園文化活動,其較高的知曉度、美譽度和普及度,很容易被學校師生們了解和接受,且品牌所代表和蘊含的學院精神、價值主張、人文特色會對廣大師生產生磁場作用,吸引、凝聚著眾多師生來參與。從而極大地提高師生對品牌的吸引力,進而促進學風校風建設和校園文化活動育人目標的實現。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自2005年籌建以來,順應“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時代旋律,面向湖南工藝美術和現代藝術設計產業,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為宗旨,深入開展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和社會服務等教育教學活動。而每年的校園文化藝術節、社團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就是圍繞如何培養文化傳承創新的高素質、高技能設計類人才開展的,為實現學生能想、敢想、能說、會做的教學改革目標搭建校園文化平臺。
(一)我院培育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的情況
我院每年上半年的社團文化藝術節和下半年的校園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經過幾年積累和沉淀,具備較強的專業性,已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產生了一定的品牌效應。
1.“藝術設計”專業類品牌活動
目前,我院已連續開展了六屆社團文化藝術節和七屆校園文化藝術節,其活動有視覺傳達系以“美麗校園”、“最美笑臉”等為題的攝影比賽活動、以“繪新繪色”百米畫卷、世界大學城空間刊頭設計等為題的平面設計類活動、有環境藝術設計系的“紅旗手繪”等立體建筑設計類比賽活動、有服裝藝術設計系的“穿針引線”、裝飾藝術設計系的“COSPLAY”等動漫類活動。這些“藝術設計”系列活動充分體現了我院的專業特色,豐富了學生“第二課堂”的專業實踐技能鍛煉的內容,每項活動學生參與人數在開展范圍內都達到50%以上。
2.人文教育類品牌活動
以人文教育、傳統文化的熏陶、黨團員教育等為基礎,積極整合,我院形成了涵蓋面較廣較深的人文類品牌活動。如目前我院根據已有的雷鋒活動月、讀書活動月,“5.25”心理健康活動月、感恩文化節等系列活動在人文素質教育方面進行豐富和提升形成品牌。
一是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促進學生思想觀念、職業道德意識等的養成。具體活動表現為“3.15維權活動,為你、為我、為大家”系列活動(如3.15權益知識搶答賽、權益競猜小游戲等)、“設計之我見”征文比賽、“我的就業之本”主題班會等。二是通過學習工美史、設計史、湘繡史等課程,加強傳統文化的熏陶。具體活動表現為“談古論今、我是一名設計師”校園文化藝術節辯論賽(研討會)、“我心目中的設計名人”主題班會等。三是積極開辟實踐服務基地,加強實踐服務能力的鍛煉,注重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具體體現在“弘揚雷鋒精神,爭做時代新人”和“文明交通勸導員”、“四點半學校”義務支教、暑期“三下鄉”等黨團員先鋒隊志愿服務、德育實踐基地的建設等。四是舉辦優秀畢業生成長成才勵志報告會和成功校友創業報告會。
(二)我院培育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所發揮的作用
近年來,我院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育人效果。很多同學都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使得自身素質在各方面都有顯著提升,同時帶動學院的校風、學風進一步改變提高。
1.學生思想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學生通過參加校園文化活動,思想道德素質提高明顯:學習上由以往的被動學習甚至不學習到現在的主動學習、喜歡學習,課堂到課率也由以前的80%—90%上升到現在的98%以上。遞交入黨申請書、積極向組織靠攏的同學也由以往的寥寥無幾到現在學院黨校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都要舉辦幾期才能滿足需要。學生普遍熱心公益事業,充當“文明交通勸導員”、參加敬老院服務活動的學生爭先恐后。學生自強自立、奮勇拼搏,如我院學生蔣桐萬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
2.學生專業技能得到充分發展。通過校園文化品牌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專業素養、專業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學生參加國家、省市組織的各項各類比賽捷報頻傳,如我院學生參加“真維斯”服裝設計大賽以優異成績獲得免費去加拿大學習深造的機會。
3.畢業生綜合素質穩步提升,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評價較高。近年來,我院學生的初次就業率達到90%以上,其中校園文化活動對學生的熏陶、影響作用不容忽視。通過品牌活動的開展,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創新創造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穩步提升,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評價普遍好。
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是職業教育體系的兩大動力,也是研究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培育的兩大方向,同時還應結合院校、企業和學生實際需求挖掘優勢項目和資源。
(一)以人文素質教育引導為魂培育校園文化品牌活動
人文素質教育引導系列活動,即以一般文化素質、精神品格、職業素養教育為指導開展的系列活動是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培育的精髓所在。目前90后作為大學生的主體,出現很多挑戰傳統道德觀念的觀點和行為,并且為社會所關注,所以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審視和改進現有思想道德和傳統文化的教育,而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就是一個重要途徑。
高職學院校園文化品牌活動的培育應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的要求,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不斷對傳統的校園文化進行傳承和創新,將學會做人與學會做事有機的結合,最終達到全面發展的目標。
(二)以專業能力提升引導為徑培育校園文化品牌活動
開展專業能力提升引導系列活動,即在校園文化活動充分銜接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創新能力的實踐型和理論研究型的各類專業賽事活動,是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的最終出發點和落腳點。如我院以社團文化藝術節和校園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為依托,正在不斷挖掘和打造專業性較強且參與度高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以此來推進專業教學改革的步伐。為推動專業能力的提升,培養設計專業人才,我院專業能力提升系列的校園文化活動著重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開展針對專業知識鞏固提升拓展的各類比賽類活動。為聯系專業課堂,銜接專業理論知識,視傳系連續開展了以“美麗校園”、“最美笑臉”等為題的攝影比賽,這些活動全程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策劃、組織、實施,既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與學生所學專業掛鉤,加強了對專業知識的運用與鞏固提高。同時還有我院連續開展了兩年的“夢想綻放”畢業設計作品展示開放周、“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學院獎”等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專業的學習熱情。
2.與所學專業緊密結合開展的各類創業規劃大賽類活動。近年來,我院積極組建由招生就業處、團委牽頭的各院系大學生創業規劃大賽;建設大學生創業街;每年投入一定的學生創業經費,用于邀請專家講座、學生調研、學習等,目的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通過以湖南省黃炎培創業大賽、益陽市“挑戰杯”創業規劃大賽、各院系創業規劃大賽等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就業創業的思考與規劃。
3.引進企業、社會資源融進校園文化,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具體活動表現為:(1)利用社會企業資源,為學生就業創業提供指導,創造機會,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貫穿職業素養培養的全過程。定期邀請企業成功人士、優秀畢業校友、實踐專家開展“面對面”交流、致美講壇等活動。(2)加強校企合作,建設仿真實訓室、仿真工作室,為學生參加杜會實踐鍛煉搭建平臺。通過各項技能大賽,定期輪派優秀選手去企業頂崗實習,學生作業即產品,真正將學生知識轉化為能力。
同時,搭建人文素質教育引導系列與專業能力提升系列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需學院高度重視、師資力量更進、校企合作充分展開。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單憑學生工作部門、團委是不可能有效開展起來的,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豐富和發展起來。如應進一步加強思政隊伍力量,配備校外輔導員、實踐專家,創建社會實踐基地等。
(三)結合院校、企業和學生實際需求充分挖掘優勢項目和資源
在校園文化品牌活動的培育中,我們不能盲目開展多而次的校園活動,而應結合院校自己的實際情況,多角度認真開展企業和學生需求調研,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校園文化活動的作用,充分挖掘優勢項目和資源,即開展什么樣的活動讓學生想出來、由誰來主辦由學生提出來,開展對各專業知識領域職業能力的匹配分析活動,以便創造性地開設與專業相適應的校園品牌活動,并定期做好效果反饋調查。
[1]朱光,湯雪銀.略論校園文化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人力資源管理,2010(04).
[2]付子順.推進特色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選擇[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03).
[3]朱京鳳.目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J].中國成人教育,2010(04).
[4]雷久相.試論高職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互動與融合[J].教育與職業,2006(9).
G4
A
1007-0125(2015)06-0182-02
陳欣欣(1982-),男,湖南益陽人,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在讀碩士,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教師,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