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迪
(成都藝術職業學院 視覺傳達學院, 四川 成都 611433)
關于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建設的探討
戴 迪
(成都藝術職業學院 視覺傳達學院, 四川 成都 611433)
內涵建設是當前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專業建設要從院校實際情況出發,明確專業建設方向,制定出完整的專業建設發展規劃,切實圍繞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專業教學團隊、實踐教學條件、社會服務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藝術設計專業建設如何更好地適應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創新的需要提出粗淺的見解,以期更好地促進專業發展。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建設
進入21世紀的中國,社會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社會商品經濟的繁榮帶動了大量行業的發展,各行各業對掌握相關技能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在此契機下,高等職業院校的數量也急劇增加,特別是藝術設計教育更是在全國遍地開花。面對生源危機和社會對設計人才不斷提出新變化和新要求的情況下如何實施品牌戰略,打造特色專業成為了高職院校擺脫困境并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手段。特色專業是一個學校的品牌和靈魂,對一所高職院校來說,社會可能記不住學校的名字,但是如果一兩個專業成為品牌專業,那么學生和家長會記住,行業會記住,政府也會記住。特色專業建設是高職學校內涵建設的核心內容,無論是國家啟動的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工作還是百所示范和百所骨干院校建設項目,其核心目的都是圍繞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推動內涵建設。目前,各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存在著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建設模糊、教學方式缺乏針對性等問題,這些都是教學改革中的深層問題,也只有通過專業內涵建設才能解決。
學校設置一個專業,首先應該明確開設的理由(社會需求)、人才培養的規格(辦學定位)、育人的軟硬件條件(培養能力)以及專業發展未來的愿景(規劃目標)。許多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上與社會產業和行業需求脫節,院系在設置專業時,往往沒有深入行業內部對社會需求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甚至對當地政府制定的經濟發展規劃都不了解,在實際的工作中,盲目申辦、招生噱頭和對“夕陽”專業的難以割舍的情況時有發生,這樣的情況使專業門類日趨龐雜,沖淡了辦學特色,模糊了發展方向。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的是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正確認識和定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專業建設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藝術設計教育不管是本科教育還是高職教育都極為強調實踐操作能力,從藝術設計教育的教學規律出發,高職藝術設計教育最為核心的職業能力還是對美和創意的思考及應用。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高職院校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體如下:(一)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二)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三)加大實習實訓在教學中的比重,創新頂崗實習形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四)健全學生實習責任保險制度。(五)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六)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完善支持政策,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根據要求,專業建設要涉及到建設背景(市場調研的背景、調研目的、調研基本信息、調研結果分析和建議)、建設基礎(專業現有條件、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建設目標(省級重點)、建設思路(國際化視野、企業先導和辦學模式、專業特色鮮明)、建設內容(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校內實訓室(工作室)建設規劃、教學設備的基本要求(含職業技能鑒定要求)、實訓室管理制度、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經費預算、進度安排和預期效果。
(一)專業建設中加強專業調研工作,一方面可以獲得第一手資料,為專業建設提供教學依據,另一方面可以根據調研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和專業方向。
(二)專業建設必須進行頂層設計,既包括了學院層面對專業建設的要求,也包括了專業層面對教學團隊的要求。
(三)加強校企合作內涵建設,院校要與企業開展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共同發展。
(四)加強與教學實施配套的教學條件建設,逐步形成以產養訓。
(五)職業教育的多樣性是它的特質之一,“一刀切”的所謂標準、模式都將把職業教育引向歧途,專業特色才是高職院校建設和發展的立足點。
高等藝術設計教育不能像普通本科院校一樣實行大而全的辦學模式,特別是在藝術設計專業在全國范圍內遍地開花的情況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應該走特色專精的辦學思路,如果一個院校集中力量辦好一個專業,創立一個教育品牌,打造一個職業教育中心地位,那么,這所學校在未來的發展中就能夠屹立不倒。
[1]教育部等6部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教發[2014]6號)[S].
[2]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S].
G4
A
1007-0125(2015)06-02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