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莉
(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文化館 云南 馬關 663700)
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思考
徐春莉
(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文化館 云南 馬關 663700)
現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思想活躍度的提高,文化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豐富,文化在生活中的意義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基層文化工作要想提高整體質量必須對文化進行發展和創新才能適應與時俱進的新需求。本文主要從幾個方面對如何將群眾文化工作建設好進行探討。
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思考
群眾文化工作作為我國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開展群眾文化的建設活動,必須找到與時俱進的策略,借以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基層群眾對于文化生活的要求也顯得十分迫切,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所以,文化建設工作者必須深入基層,廣交朋友,設身處地的為人民群眾的需求著想,進行走訪、溝通和交流,摸準人民群眾的切實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地計劃群眾文化活動。文化館以及文化服務中心需要每年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詳盡的文化活動計劃,確保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穩步發展。
努力創建一只專業技術強、政治素養高的群眾文化工作隊伍,有利于保障基層文化建設的根本需求,群眾文化工作者有著引導人、武裝人、鼓舞人、造就人的光榮職責,所以,必須重視隊伍素質的提高,只有具有無私的奉獻精神的文化建設隊伍才能更好地為基層群眾服務。專業技術人才一定要不斷加強專業素質的提高,以及文化素養的完善,逐漸成為文化建設隊伍中的骨干力量。同時也要注重對業余文化隊伍的建設,爭取形成高素質、活動力強的業務群眾文化建設體系,為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整體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訓,保障群眾文化的建設與時俱進。首先要提高管理干部的待遇,借以保障物質生活的提高,以便更好地從物質文明過度到精神文明的建設。其次要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有利于管理干部發揮潛能和天賦,愉悅的工作,有利于對群眾文化建設的推動。
文化體制改革必須圍繞著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大力發展以及與經營性文化產業的完美結合來進行。公益性的文化事業是面向全社會的為全體人民提供的公共性質的文化產品及文化服務,主要由政府主導。而經營性質的文化產業是面對市場的,產品特點具有經濟形態,是文化領域的經濟產業,主要由市場進行主導。文化館、文化站等基層群眾文化部門必須堅持公益性特征,在機制改革的整個過程中必須給與充分的重視和體現。公益性與經營性兩種性質的文化產業的相互結合是十分重要的,各自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過程中必須把握好二者之間的關系,促進二者的共同繁榮和共同發展。
結合地區特色進行品牌打造。挖掘轄區內的文化資源,要有突出的文化特色,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書法、美術、舞蹈、攝影、戲劇等文藝精品,在精品上下功夫,借以全面地提高群眾文化建設的水平和層次。另外,要對品牌進行打造,立足于轄區的實際,凝聚文藝骨干,創新作品,打造內容豐富、主題鮮明的文化品牌,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
整合資源,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和繁榮,從人力、財力、物力三個方面積極挖掘,注重人才的引進,挖掘活動設施和場所,對現有資源進行綜合利用,提高文化設施的利用率。爭取多種方式的資助提高群眾文化的發展態勢。多元化的運作是群眾文化建設的一條嶄新的道路,豐富了群眾文化的內涵,結合居民的真實需求發展社區文化,根據職業特點以及文化層次開展有針對性的文化活動。
以社區小分隊的形式,宣傳文化方針,加大文化工作的宣傳力度,整合各小區的優秀文藝團體和隊伍,開展戲劇、歌舞、小品、器樂等多種新式、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組建靈活的隊伍,激發基層群眾的參與熱情。
綜上所述,開展群眾文化的建設活動,必須找到與時俱進的策略,借以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振奮精神,找到搞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新方法,借以促進基層群眾文化的發展,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添磚加瓦。
[1]丁剛.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考[J].安徽新戲,2001(02).
[2]葛敏.新時期如何進一步繁榮發展群眾文化的思考[J].大陸橋視野,2008(05).
[3]李錦坤,楊立新.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新[J].湖北社會科學,2005(09).
G24
A
1007-0125(2015)06-0267-01
徐春莉(1978-),女,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工作單位:馬關縣文化館,專業技術職稱: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