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玨,金 燕,李靈軍
(1.北京東方園林股份有限公司,100017,北京;2.云南省普洱市水務局,665000,普洱;3.新華水利控股集團公司,100053,北京)
隨著國內城鎮的快速發展,城市河流和湖泊受到排污和濱岸建設的雙重壓力,致使水質下降,水陸交錯帶遭到嚴重破壞,淺層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城市化發展對城市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以及城市水環境治理與景觀建設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結合云南省普洱市中心城市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研究并提出了城市水系的綜合整治方案和生態技術措施,以解決當前普洱市中心城市建設和發展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根據 《普洱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和《普洱市城市發展戰略規劃綱要》,普洱市中心城區按照控制區860 km2、規劃區 314 km2、核心區 100 km23個層次進行規劃布局,拓展城市發展空間。2015年人口將達到28萬人,2020年人口達到37萬人。隨著普洱市中心城區城鎮化的推進,城市面臨以下主要問題:
①城鎮生活和工業用水需求不斷增長,普洱市中心城區周邊水庫建成后,擠占了思茅河的生態用水,城市供水和河道生態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配置工程難以滿足普洱市中心城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河道生態用水。
②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和城市規模擴大,城建區面積增加,不透水面積隨之增多,產匯流時間縮短,局部區域在雨強為30 mm/h時即形成澇水災害,此種情形幾乎年年發生;加之山區洪水陡漲陡落的特點,增加了防洪難度。
③人口發展帶來污染壓力,隨著普洱市經濟發展,工業廢水排放量增加迅速,城鎮生活污水、第三產業污水排放是導致水體污染的重要原因。除污染源外,由于水資源豐枯變化和城市生活生產用水擠占了部分生態用水,河流生態基流量不足,導致河流自凈能力下降。當前思茅河及其支流受到嚴重污染,急需治理。
④河道存在渠化硬化現象,濱岸帶空間不足,影響河流健康,與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態立市”發展定位不協調。此外,濱岸景觀中對普洱文化元素挖掘不夠,城市特色不明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結合普洱市中心城市水系特點,普洱市中心城區水系綜合整治總體方案可以概括為“六湖九河”綜合工程,方案包括3方面內容:一是區域水資源配置,重新分配生產、生活和河道生態需水。二是“六湖”(即洗馬湖、梅子湖、野鴨湖、信房湖、納賀湖、團山湖)水生態系統保護與濕地修復,對城市周邊6個水庫型湖泊的濱湖濕地進行保護與修復。三是“九河”(即思茅河干流、石屏河、機場左河、石龍河、洗馬河、老楊箐河、曼連河、農場河、梅子河)河流綜合治理,包括清淤、水系連通、生態護坡改造以及濱岸文化廊道與小品建設。通過“六湖九河”綜合工程的實施,除滿足城市發展所需的生產、生活用水,轉換出河道生態需水外,還可以增加河流自凈能力,減少污染排放,提升河流水質,適當恢復水陸交錯帶和濱岸濕地景觀,修復地區水生態系統,提升城市形象。工程布置如圖1。

圖1 “六湖九河”綜合工程布置圖
為滿足普洱市中心城區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的需求,解決思茅河及其支流生態基流不足的問題,調整并優化區域水資源配置格局,經過深入調研和論證分析后,將增加團山水庫和推進大中河水庫引水工程。
大中河水庫引水工程從大中河水庫引水至信房水庫,結合團山水庫等水源工程,增加城市飲用水供水量,置換出部分水量,再由信房水庫輸送至思茅河,向思茅河及其支流等河湖水系輸水,保障河道基本水量,供給河道內生態用水,提高水體自凈能力,改善相關河流水體水質,逐步恢復河流健康,發揮河流基本功能。
經過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團山水庫年供水193萬m3,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不足水量由大中河水庫調水供給,年調水量3150萬m3,滿足河道生態需水(下游河道生態水量汛期按多年平均流量的30%下泄,枯期按多年平均流量的10%下泄)。思茅壩區枯期下泄生態流量共0.145 m3/s,總下泄水量為 917萬m3。
為保持普洱市主城區水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連續性,以及普洱市作為國家西南生態屏障重要組成部分的健康性,對周邊洗馬湖、梅子湖、野鴨湖、信房湖、納賀湖、團山湖六大水庫型湖泊,進行水生態系統保護與濕地修復。“六湖”水生態系統保護與濕地修復可劃分為濕地保育區、濕地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分區進行功能定位和建設。
①“九河”綜合整治是在防洪安全的基礎上,對思茅河及其8條支流進行綜合整治。一方面開展岸坡整治和截污工程,收集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后達標排放入河,降低污廢水對水體的污染;另一方面新建濱岸帶濕地和實施節點水景觀工程,過濾徑流污染,增加河流自然空間,截留城市面源污染物,通過城市水景觀工程建設,依托濱水空間在城市中的特殊形態,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時代感的景觀標志,提升城市形象?!熬藕印本C合整治工程中主河道整治長度14.6 km,8條支流整治長度43.79 km。通過“九河”綜合整治,將城市濱水空間與城市居民的日常休閑需求相結合,打造宜居水岸;重新梳理城市歷史文脈,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利用優越的濱水自然條件形成普洱特色商業活動和生態保護的良性互動。
②思茅河及支流河道岸坡整治依據“接近原生態”的原則,充分考慮現狀,與防洪相結合,首先堤線布置遵循河道天然走勢,并結合兩岸防洪要求、生態景觀蓄水要求進行河槽清淤、擴挖、開卡、復堤;結合兩岸城市建設規劃,對部分河段堤線進行調整,對兩岸破損及侵占河道較為嚴重的河段進行堤線重新規劃并復堤;對局部不滿足防洪要求的堤防進行加高。思茅河主河道設計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支流河道設計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思茅河主河道岸坡整治工程分為7段,采用不同岸坡型式,8條支流岸坡分別依據自然現狀條件進行。
③水景觀建設基本沿思茅河主河道14.6 km兩側范圍內進行,共劃分為3段:濕地段、濱水商業區段、綠色普洱段。茶都情懷、都市休閑、都市暢想,著重體現普洱市的現代都市風情,傳承現代濱水休閑文化;依托老城區,結合商業改造地塊,形成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為市民提供就近的商業休閑服務,樹立新的城市形象。
“六湖瀉玉滋普洱,九河宛轉麗茶城”。方案實施后,將形成大中河流域、思茅壩區、五里河源頭區水量的連通聯調,并緩解思茅區城市供需水矛盾,提高城市內河防洪能力,使普洱市中心城市和周邊水生態系統形成完整連續的整體,河道清潔,濱岸水陸交錯帶得到修復。普洱市中心城市水系綜合整治是集水利、環境、生態和景觀于一體的、具有普洱地方藝術特色的綜合治理工程,該工程也是普洱市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示范工程,可為其他類似地區的水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借鑒。
[1]李將甫.城市水系生態與環境的保護及治理[J].城市建筑,2014(6).
[2]蔣雪蓮,王國兵,盧真建.廣東省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綜合整治及水系連通淺析[J].廣東水利水電,2014(4).
[3]賈麗榮.淺論城市水系的保護與治理[C].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3.
[4]景袁媛,馬念,陳杰.淺談荊州古城水系環境治理及生態修復 [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4(11).
[5]劉永,郭懷成.城市湖泊生態恢復與景觀設計 [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3,16(6).
[6]郝永建,宋鈺紅.云南省臨滄市孟定城市河網水系綜合治理方案[J].現代園藝,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