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波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北京 100102
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攝影傳播特征研究
管 波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北京 100102
摘 要在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攝影傳播特征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研究新聞攝影在新媒體語境下的傳播特點和發展方向,以便我們為新聞攝影傳播的時代性發展做出具體、準確的方針。本文先是對新媒體語境和在此影響下的新聞攝影傳播方向進行了研究分析,然后對新聞攝影傳播發展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語境;新聞攝影傳播;特征研究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聞媒體也隨之大眾化,新聞攝影傳播也在新媒體語境的影響下出現了新的面貌。要想了解新聞攝影的發展方向,首先就要了解新媒體語境的現狀,以及在此影響下的新聞攝影傳播的現狀。
1.1新聞發布的途徑變得更復雜多樣,新聞真實性降低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新聞發布的途徑、線索變得更加復雜多樣,這就會導致利用媒體的人分不清信息來源的真假,只好照盤全收,然后再選擇性運用。相比之下,就缺少了傳統媒體嚴密謹慎的特點。也就在媒體生活中就出現了許多魚目混珠、以假亂真、以訛傳訛的不良現象,大大降低了新聞的真實性。
1.2人們評論新聞的門檻降低,新聞權威性降低
這是一個透明的、信息化的網絡時代,網絡為人們評價新聞帶來極大地便利,降低了進入新聞中心的門檻,人們可以在網絡上隨心所欲的評論,盡情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此時,發布新聞觀點,不再是某些特定人群的特權,更大眾化、平民化、人性化,因此也降低了新聞的權威性。
1.3手機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傳播和見證工具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手機已經從當初只能打電話和發短信的純粹通信工具中脫穎而出,搖身一變成為了集攝影、拍攝、錄像、網絡、聽歌、玩游戲、寫文件等的功能于一身的重要工具。隨著手機質量的不斷發展,相應的軟件不斷的問世,手機的拍攝功能也相應地提高。相對于照相機,手機的拍攝效果和像素也的確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手機拍攝比較的便利,操作起來也比較的簡單。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隨時和微博、微信等一些網絡軟件進行便利快捷的操作,將拍攝好的照片發到網絡上,實現資源共享[1]。
2.1互聯網推動了新聞攝影的迅速發展
互聯網的快捷、多樣的特點,彌補了傳統的傳播載體緩慢、單調的缺陷,大力的推動了新聞攝影傳播的發展。因為互聯網傳播的信息量大、速度快、更便捷,大部分的互聯網用戶在得知和了解一定的攝影網絡知識后,會拿起照相機、手機利用微博、微信等交往工具傳播到網絡上。在互聯網的運行下,拍攝作品就實現了廣泛傳播,體現了快捷共享的特點。
2.2新聞攝影的專業性降低
隨著手機和數碼相機相繼進入普通家庭,更是因為手機的拍攝功能不斷地完善,像素不斷地提高,拍攝已經成為了一個大眾化的興趣愛好。當發生新聞事件的時候可以用手機快速地拍下來,然后利用網絡軟件發到網上,可以實現快速共享或者記載真實情況的作用。新聞攝影就不再是新聞工作者的特權,也不再是攝影工作者的特權。這對于專業的新聞工作者和攝影創作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當然,我們拍攝的圖片質量和專業創作者的作品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它不影響拍攝大眾化的發展。
2.3傳統新聞攝影的生產流程被打破
傳統新聞攝影的生產流程是很嚴密的,一般由專業的新聞記者對新聞事件進行嚴謹的采訪、編輯、直至發布。新聞在經過工作人員“加工”以后就失去了本意,相應的加入了編輯者的主觀色彩。而在
現在的新媒體語境中,我們在事發現場可以對現場進行快捷、不做修飾的拍攝,在專業的新聞報道發布之前,發布到網絡上,向人們證明真實的情況,給新聞工作者一定的壓力,增加新聞報道的客觀性。
3.1攝影師要注意專業性和時代性相結合
在傳統攝影時代,膠卷和攝影師是相互存在的。也正是因為攝影的專業性,使得攝影師這個職位變得神奇、崇尚、神秘,久而久之,攝影師就變得自滿,更主要的是開始故步自封。面對現在拍攝大眾化的發展,攝影師不能再以“唯我獨尊”態度來面對自己的工作。應該把目光放在如何提高攝影作品的質量上,使作品與大眾作品區別開來,使作品更具有社會性、神秘性,體現一個專業攝影師的個性、社會責任感和獨到的視角。以便適應這個社會的需要和發展,體現攝影師和攝影作品的時代性。
3.2管理部門要注意對新聞攝影行業的指導
相應的管理部門應該對新聞攝影行業進行相應的行業指導。面對門檻較低的互聯網,大家發布和獲取資源的方式變得更加便捷,在互聯網上就會隨時隨地出現一些不良的、不真實的圖片信息,這對新聞攝影的真實性和權威性造成了巨大的影響[2]。所以,相應的部門要采取一些措施對這種現象進行改善。首先,要對不良圖片信息進行刪除,禁止。然后,進行獎勵措施,鼓勵專業的攝影師多發布優美的、高質量的照片。
面對科學技術和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攝影的大眾化不斷地出現,也給一些業余的攝影愛好者帶來了便利,當然這也是對專業攝影師的一個巨大的挑戰。面對著挑戰,專業的攝影師更應該加強自己的攝影素質,發表具有獨特魅力的圖片,以彰顯專業攝影師的魅力和提高網絡圖片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西莉.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攝影傳播特征研究[J].編輯之友,2012(11):55-56,75.
[2]江建華.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攝影傳播特征研究[J].新聞傳播,2014(06):144.
作者簡介:管 波,所在院校為北京青年政治學院。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5)17-0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