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星,王子君,孫小波,寧仲
(洛陽軸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洛陽 471039)
注射模具中,澆口是連接流道與型腔之間的一段細短通道,起著調節控制料流速度、補料時間及防止倒流等作用[1]。澆口位置和數量是重要的模具結構參數,對注塑件的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對于結構復雜的注塑保持架,根據經驗選擇澆口位置和數量,往往設計不合理。利用CAE軟件對注塑保持架澆口位置和數量進行分析和優化,改變熔接痕的分布,可以提高注塑保持架拉伸強度,避免熔接痕對保持架外觀和性能產生影響;從而為注塑保持架模具設計提供科學依據,并能及時優化注塑保持架結構和模具設計[2]。
高速精密軸承注塑保持架在高速運轉條件下,每個滾動體法向受載極不均勻,滾動體的運動也不均勻,當滾動體的公轉角速度與保持架的角速度不一致時,滾動體與保持架兜孔之間會發生碰撞,嚴重時會造成保持架橫梁斷裂,軸承振動急劇增大致使軸承失效,因此,要求高速精密注塑保持架應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
高速精密圓柱滾子軸承采用的注塑保持架結構如圖1所示,圓周均布10個方形窗孔,保持架每個橫梁內側中部均有凸臺,并且凸臺端面與橫梁具有一定的夾角,結構較復雜。保持架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精度要求較高,要求滾子裝入窗孔中滾動靈活。

圖1 保持架結構示意圖
應用Pro/E建立保持架的三維實體模型,其外形尺寸為:外徑47.7 mm×內徑42.8 mm×凸臺內徑40.8 mm×寬度18.3 mm。將保持架模型轉化為STL文件導入Moldflow[2]進行注塑成型仿真模擬分析。采用表面網格類型劃分修改后得到三角形個數為3 106的網格模型。注塑件材料選用碳纖維增強聚醚醚酮,相關參數為:模具表面溫度170℃,注射溫度380℃,充填控制、速度/壓力切換和保壓控制均為默認設置。
澆注系統設計時,結合模具類型,應盡可能使澆注點的位置靠近最佳澆口位置[3]。Moldflow以圖像形式給出的最佳澆口位置如圖2深色區域所示,即澆口設置在保持架橫梁中部比較合適。

圖2 最佳澆口位置
注塑保持架一般采用潛伏式澆口或點澆口,澆口尺寸根據保持架圈梁及橫梁寬度盡可能取較大值。
軟件分析得到的最佳澆口位置是澆口設置的重要參考信息,但不一定就是模具設計的實際澆口位置。根據注塑保持架結構特點,澆口位置可以設置在橫梁中部也可以設置在圈梁上。多澆口設置便于順利充模保證精度,因此設置了4種方案對保持架澆注系統進行全面模擬分析。
(1)澆口設置在橫梁中部,5個澆口,充填分析后的熔接痕分布如圖3所示,由圖可知,未設置澆口的橫梁中部形成5條熔接痕,在圈梁和橫梁的交界處上下各分布5條熔接痕。

圖3 橫梁設置5個澆口熔接痕分布
(2)澆口設置在橫梁中部,10個澆口,充填分析后的熔接痕分布如圖4所示,由圖可知,熔接痕分布在窗孔圈梁中部,達20條熔接痕。

圖4 橫梁設置10個澆口熔接痕分布
(3)澆口設置在圈梁上,1個澆口,充填分析后的熔接痕分布如圖5所示,由圖可知,熔接痕分布在保持架橫梁的不同位置共9條,圈梁上僅分布2條熔接痕。

圖5 圈梁設置1個澆口熔接痕分布
(4)澆口設置在圈梁上,3個澆口,充填分析后的熔接痕分布如圖6所示,由圖可知,熔接痕分布在橫梁共5條,澆口處圈梁上的熔接痕部分分布在保持架窗孔處。

圖6 圈梁設置3個澆口熔接痕分布
上述4種澆口的位置和數量設計方案都在保持架橫梁上形成熔接痕,方案2和方案3的熔接痕明顯多于其他2種方案;方案4保持架澆口處圈梁上的熔接痕部分分布在保持架窗孔處,而方案1保持架圈梁上熔接痕全部分布在圈梁和橫梁的交界處;方案1對稱式注塑可保證保持架精度。選擇方案1保持架澆注系統的結構圖如圖7所示,并依據澆注方案設計模具。

圖7 保持架澆注系統結構圖
澆注后的保持架表面平整、光滑,無裂紋及凹凸缺陷,檢測保持架徑向拉伸強度為111.6 MPa。裝機試驗初期軸承運轉正常,軸承溫升、主機電流、主機振動等試驗參數無異常波動,運轉噪聲無異常;隨著載荷的增大試驗機主體振動突然加大,主機電流及目標軸承溫升無明顯變化。停機檢查后發現,試驗保持架橫梁部分斷裂,且斷裂部分恰好處于注塑保持架的熔接痕位置。
保持架在裝機試驗時橫梁受到滾子的作用而斷裂,需檢測垂直于橫梁方向力的大小。由于窗孔直徑為11.4 mm,設計拉伸夾具寬6 mm,高5.6 mm,進行保持架窗孔橫梁拉伸試驗,檢測保持架橫梁斷裂時的拉力見表1(優化前)。

表1 保持架橫梁斷裂時的拉力 N
由檢測結果可知,保持架橫梁斷裂時的最大拉力為566 N,最小拉力為353 N,離散性較大,說明保持架橫梁熔接痕的強度差異較大。
由于軸承套圈尺寸、滾子尺寸和數量不變,在保證保持架適當的引導間隙且不影響軸承噴油潤滑的同時,應充分利用軸承的徑向和軸向空間,合理增加保持架圈梁的厚度和寬度,進而提高保持架的強度,優化后保持架結構如圖8所示。

圖8 優化保持架結構圖
仍采用Moldflow進行注塑成型仿真模擬分析,建立優化后保持架的三維實體模型,尺寸為:外徑47.9 mm×內徑38.9 mm×寬度19.3 mm。采用表面網格類型劃分修改后得到三角形個數為3 200的網格模型,保持架材料及相關參數不變。
澆口設置在保持架橫梁中部,將在其他保持架橫梁上形成熔接痕,減小了保持架橫梁的力學性能。優化結構后保持架澆口位置設置在圈梁內環上,澆口的位置及數量設計方案如下。
(1)澆口設置在圈梁上,1個澆口,充填分析后的熔接痕分布如圖9所示,由圖可知,在圈梁上僅分布有2條熔接痕,熔接痕大部分分布在橫梁上,容易發生斷裂,拉伸強度降低。

圖9 圈梁上設置1個澆口熔接痕分布
(2)澆口設置在圈梁上,均布3個澆口,充填分析后的熔接痕分布如圖10所示,由圖可知,澆口處圈梁分布有3條熔接痕,非澆口處圈梁分布有10條熔接痕,橫梁上無熔接痕。

圖10 圈梁上設置3個澆口熔接痕分布
優化后的2種澆口位置和數量設計方案中,方案1在保持架橫梁上形成熔接痕較多,方案2在保持架橫梁上無熔接痕。方案2注塑成型時,澆口處圈梁首先成型形成3條熔接痕;接著保持架橫梁成型,橫梁距離澆口位置的不同成型時間有先后,但未在保持架橫梁處形成熔接痕;非澆口處圈梁最后成型,熔接痕分布較多。保持架結構優化后圈梁厚度增大,可有效避免由于熔接痕造成的強度降低。方案2提高了保持架橫梁的力學性能,滿足了設計要求。
優化后保持架澆口系統結構如圖11所示,并據此設計模具。檢測注塑后保持架徑向拉伸強度為108.3 MPa,保持架圈梁截面積增大可有效抵消熔接痕造成強度的降低;保持架表面平整、光滑,無裂紋及凹凸缺陷。

圖11 優化后保持架澆注系統結構圖
由于保持架窗孔尺寸不變,仍采用原拉伸夾具進行保持架窗孔橫梁拉伸試驗,檢測保持架橫梁斷裂時的拉力見表1(優化后)。拉伸試驗中,拉力曲線約在520 N出現拉伸平臺,說明保持架橫梁在拉伸時具有一定的韌性;斷裂時的最小拉力為692 N,較優化前提高65.7%。
裝機試驗目標軸承運轉平穩,軸承外圈溫度、主機電流、振動等測試參數隨試驗工況的變化正常波動,試驗狀態穩定后,各測試參數示值穩定,無異常情況發生。
澆口位置和數量對注塑保持架質量產生直接影響,運用CAE軟件進行最佳澆口位置分析只能作為參考,還應根據注塑保持架的實際情況調整保持架的澆口位置和數量。運用Moldflow可以根據設計方案有效地模擬出注塑保持架熔接痕的分布,從而為保持架結構改進、模具設計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