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分全(廣東工商職業學院 公共教學部,廣東 肇慶526020)
對體育院校武術訓練服設計的探析
譚分全
(廣東工商職業學院 公共教學部,廣東 肇慶526020)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和中華武術的不斷發展,武術服裝承載著武術理念和民族文化的歷史責任.而國內體育院校的武術教學中,卻沒有一套合適的武術服裝供學生選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方法對國內具有代表性的7所體育院校武術服裝的款式、面料、顏色、圖案等元素的設計進行研究,以期能為習武者選擇合適的武術服裝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體育院校;武術訓練服;設計
隨著中國經濟和中華武術的不斷發展,武術服裝作為展示武術理念和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并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武術系列服裝根據其服裝的特點分為武術表演服(其主要功能用于武術比賽和表演)和武術訓練服(其主要功能是用于平時的武術課堂教學和訓練).武術表演服借助各種比賽和表演以及媒體等途徑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其關注度較高,具有“與時俱進”特征.而武術訓練服則多用在平時教學和訓練中,其關注度遠比不上武術表演服,一直處于“忽略”邊緣.
在體育院校的教學課中,武術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大多數學生卻沒有一套合適的武術訓練服,只能穿著各式各樣的運動服上課,這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課程效果以及課程建設.通過對體育院校武術服裝的調查研究,以期待對武術服裝設計、開發提供參考.
1.1研究對象
以7所體育院校武術訓練服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根據論文的研究需要,通過期刊網查閱了有關服裝類方面的學術論文和專著,并對這些文獻進行了整理和分析,通過查閱資料,為研究武術訓練服的發展現狀、必要性及設計的原則等奠定了基礎.
1.2.2問卷調查法
對國內有代表性的7所體育院校:北京體育大學、武漢體育學院、成都體育學院、沈陽體育學院、西安體育學院、山東體育學院和河北體育學院等(排名不分先后)學習過武術的學生為調查對象,選定問卷發放對象為部分武術專項、武術副項、武術普修、武術選修學生.
以問卷發放的形式對調查對象進行調查,采用了招募志愿者形式進行問卷發放.共發放問卷765份,回收700份,其中無效問卷65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1.5.%.
1.2.3訪談法
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訪談了部分院校的武術老師及部武術專業部分學生,以便能更深入的了解武術訓練服的現狀,收集建議.
1.2.4數理統計法
研究數據采用Excel電子表格、SPSS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得出結論.
2.1體育院校學生穿著武術服進行武術課堂教學和訓練的現狀
在體育院校教學當中,武術課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卻沒有一套合適的武術訓練服.通過對7所體育院校學生問卷調查分析,其中有73%的學生認為對武術訓練服有需求(見表1).這說明現今的一些運動服達不到學生武術教學和訓練的期望值.而大多數學生沒有武術訓練服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哪里可以購買武術訓練服.從中可以看出武術訓練服在體育院校是有市場需求的,只是相關產業未得到有效的開發.

表1 7所體育院校學生對武術訓練服的需求
武術有著自身的運動及訓練特點,它的舒展大方,清爽飄逸的運動特點,跌摔滾爬的訓練特點.而學生穿的一些運動服,不是過緊,就是耐不住平時訓練,很容易出現磨損,且排汗透氣效果也難以保證,這在一定程度上都束縛了學生上課訓練的效果和積極性.大多數學生希望在武術課中有一套專門的武術服來進行教學和訓練.
針對武術訓練服市場開發的現狀,通過問卷調查顯示(見表2),有74%的學生認為有必要設計一套武術訓練服,覺得沒必要的學生只有14%,還有11%的學生表示無所謂.這說明設計一套合適自己的武術訓練服對于學生具有較強的意愿.

表2 7所體育院校學生對設計武術訓練服必要性
2.2 武術訓練服設計的必要性
2.2.1有助于中華武術文化的傳播
服飾是人類生活的要素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它除了滿足人們物質生活的需要外,還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文化,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內涵.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而武術服飾作為繼承了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當代服飾,有著其他服飾不可替代作用,尤其是對中國武術的傳播作用,服飾不可或缺.武術服飾作為體育服飾的一種,以適應武術運動的特點和服務于武術運動為主要目的,它蘊含了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并作為一個符號將武術運動推向國際領域[1].而且武術服飾所滲通武術文化氣息以及蘊涵的健康理念對于提高武術的社會影響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武術服飾受清代服飾影響是比較深的,多為對襟盤扣設計.武術服飾的衣襟等設置統一標示它標志著社會秩序的統一,安定,祥和;倫理道德方面體現著中國傳統思想的中庸、中正、中和;品德風貌方面標志著莊重、大方、雍容、華貴之美.武術服飾文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映[2].
學生對武術服飾的了解能感受到其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及武術文化,這些武術文化一直伴隨著學生上課,對學生有關中華武術的認同感及武德的培養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了解的武術文化知識通過語言的方式,影響身邊的人,達到傳播中華武術文化和中華武術的目的.例如:學生穿著一套武術服去上武術課,在來回的路上會引起路過人的目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身邊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中華武術文化和中華武術的傳播.
2.2.2有助于練習者提高學習效率
針對練習者武術上課訓練特點專門設計一套適合的武術服,其各方面的功能性肯定要強于各式各樣的運動服.首先,武術訓練服是在練習者武術上課訓練特點的基礎上設計的,能極大的滿足練習者對武術訓練的要求.武術動作講究舒張大方、剛柔相濟,具有突然發力的特點;武術的動作有跌、撲、滾、翻、縱、跳、起、落等動作[3];其次武術上課訓練是一個較大強度且持續時間長的運動過程,將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和汗液.武術訓練服都會極大的滿足上述特點,練習者不必顧慮衣服的過緊,衣服容易磨損以及大量熱量汗液的排出等問題,可以較為舒適和專注地完成各種幅度、難度的動作,從而增強練習者的舒適度和專注度,達到提高練習效果的目的.
根據訪談對象發現,7所體育院校的學生上武術課所穿的各式各樣的運動服以深色的為主.不僅給人產生一種雜亂的煩躁感,而且給人一種沉靜、神秘、乏味、無趣、消極的心理.而且一般衣服的面料“性能”,完全不符合武術課訓練的耐磨、快排汗散熱的特點,直接間接的影響學生上課的訓練的專注度和舒適度.武術訓練服的設計須考慮到以上的特點,盡可能減少服裝對練習者帶來的消極影響,并通過某些元素讓練習者產生積極的影響.
2.2.3對武術服裝產業的推動作用
武術服飾的發展是武術服裝產業發展的基礎,相互之間有制約和推動作用,武術服飾發展主要表現在其全面性和市場的需求性.挖掘了一些有特色的武術服飾領域,設計研究一些市場需求量大的武術服飾,對武術服裝產業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
7所體育院校有73%的學生希望上課訓練擁有一套武術訓練服,可見在國內武術訓練服是在推廣武術運動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見表1).隨著武術運動在學校的開展與普及,武術服飾又是作為武術傳播的一個重要媒介,而武術訓練服的發展卻“停滯不前”.挖掘武術領域的武術服裝市場,為學校武術練習者設計出一套專門的武術訓練服,不僅可以有效的在學校傳播中華武術,還可以極大的開發體育服裝產業,促進運動項目的經濟發展,為武術運動人口的增加打下良好基礎.
2.3武術訓練服的設計理念
2.3.1體現整體性和表現差異性
武術訓練服的整體性主要體現在同一個主題,即中華武術服飾文化特征,這些特征組合形成武術訓練服的“中華武術文化”的內在聯系,讓武術訓練服融入“中華武術感”.
武術訓練服的差異性是指武術服裝中每個不同類型的服裝與其它類型的服裝相比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主要表現在:武術訓練服要與武術表演服區分開來,表現出差異.因兩款服裝的功能及其作用不一樣,要表現出武術訓練服有別于武術表演服的元素,注重“差異性”,這樣既可以方便地識別兩款服裝的身份及其作用,有豐富武術系列服裝的類型.
2.3.2傳統性與時尚性的融合
服飾作為時代文化的載體,具有豐富的歷史傳承性.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民族服飾文化.武術訓練服飾設計要突出其傳統性,即表現為中華服飾文化的民族性.但是,如果在設計中過分的強調民族性,則就容易削弱服飾的時代性.所以,時代性是服飾文化不斷發展和進步的動力.設計的服裝越能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心理和情趣,就越具有廣闊的銷售市場.在武術訓練服的設計中,也必須考慮到其服裝的傳統性和時代性的結合問題,既要有傳統服飾文化的神韻,又能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2.3.3符合服裝功能性原則
服裝的功能性主要表現為實用性、科學性、標識性、藝術性等方面[4].設計武術訓練服時,也得考慮服裝的功能性因素.實用性是指武術訓練服要滿足武術課堂上課訓練的需要,符合武術上課訓練的特點;科學性是指武術訓練服設計要遵循服裝設計的基本要求,讓大眾能夠認可;標識性是指武術訓練服的設計要體現穿著者的身份和歸宿的團體,如體現服裝的傳統性和武術元素;藝術性是指武術訓練服要具有一定形式的美感,滿足穿著者的審美需求.
2.4武術訓練服的設計
2.4.1武術訓練服面料的選擇
武術訓練服面料的選擇主要注重其實用性和科學性.主要表現以下幾方面:武術上課訓練的運動量和強度都比較大,而且持續時間比較長.這就對武術訓練服的“性能”提出了更好要求;武術套路運動要求動作幅度大,剛柔相濟,注重突然發力,而且都需要在平時上課訓練中體現出來,這就對武術訓練服拉伸強力、撕裂強力和頂破強力具有較高要求;每次上課訓練后大量的出汗以及清洗頻率過高,這也對武術訓練服的色牢度具有嚴格要求.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武術訓練服的綜合“性能”指標的要求較高.在選擇武術訓練服的材料時要考慮材料以上的性能,以更好地符合武術上課訓練的需求.
2.4.2武術訓練服款式的選擇
武術訓練服式樣的實用性是指武術服飾的形態造型和款式造型都要適應武術套路練習者技術的發揮.形態造型主要指服裝廓型特征和穿著方式.武術訓練是一項高強度的項目,對服裝廓型特征有一定的要求.而松身型的款式更符合武術運動的特點和武術系列服裝的一貫特征.在衣領和衣扣方面,一直以來的武術服裝采用中式立領、中式盤扣,這與我國傳統文化和運動特征有密切關系.
根據服裝應用的情況來看,武術訓練服的廓型設計最需要解決的是上衣應用長袖還是短袖或無袖,褲子是長褲還是短褲.傳統的武術訓練服多以長袖和長褲為主,但隨著武術服裝和運動員的審美觀的發展,武術系列服裝也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短袖和長褲顯得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有63%的學生希望把武術訓練服設計為短袖,有31%的學生希望是長袖,有6%的學生則希望是無袖(見表3).這說明大多數學生更喜愛短袖一些,這與運動項目特征有著密切關系.細節上的創意設計,也可以達到意外的“效果”.如云棍,則可以在袖邊里設計一個松緊帶,練習者可以根據自身和練習動作的需要,通過松緊帶,來自由調控袖邊的大小.

表3 7所體育院校武術訓練服設計袖子樣式
在褲子樣式的調查中發現,有86%的學生更傾向于傳統的長褲,只有14%的學生敢于嘗試短褲的樣式(見表4).從中可以分析出,把褲子設計成傳統的長褲還是受大多數學生歡迎的,同時這也符合武術訓練特點和傳統武術文化的需要.這樣既能更好的保護腿部,又雅觀、符合武術服飾特點,能最大程度上保證訓練者最佳狀態的發揮.
2.4.3武術訓練服色彩的選擇

表4 7所體育院校武術訓練服設計褲子樣式
訓練服色彩選擇是設計的重要因素.武術是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有很深的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基,武術訓練服顏色搭配應有助于體現本項目的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特色[5].在色彩的選擇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訓練服風格與文化特征.
武術訓練服的顏色設計要考慮穿著者的喜好.服裝的主體顏色的設計要容易被大部分穿著者所接受,避免只追求個別的少數的個性要求,這樣能讓服裝更具有生命力和發展空間.根據問卷調查顯示(見表5),通過列舉8種常見主顏色作為調查發現,黑色和白色比例較大,其中白色暫的比例最大,這能說明白黑兩個顏色更容易讓大多數人喜歡和接受.根據前面內容分析,白色顯得更適合作為武術訓練服的主色調.

表5 7所體育院校武術訓練服設計主色調
綜上所述,武術訓練服的顏色選擇要考慮服飾時代文化特征、又要考慮對練習者的身份以及市場調查的喜愛程度.
2.4.4武術訓練服圖案的選擇
武術訓練服圖案設計,要體現本服裝的民族性及武術文化,即圖案本身要富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和武術文化的特色.例如,武術的“武”字不僅對武術具有標示性,而且具有制止暴力、崇尚和平、注重和諧等的民族文化內涵.如果在武術訓練服上的適當位置配上“武”的字樣,那么很能體現項目的民族文化和武術精神,又能渲染習武者的武德.“龍鳳 ”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標志之一,這種圖騰的遺風一直延續至今,這也可以根據練習者的性別和喜好運用到武術訓練服的設計理念中去.
圖案的設計要標志出武術這一古老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這種標志性圖標可以用一些體現武術這一運動項目的特殊圖案來充當,如:抱拳禮手勢圖案.這種特殊的圖案把該體育項目與其他體育項目區別開來,讓人一看就知道著裝者身份.圖案的設計還要考慮顏色與圖案的整體協調問題.
2.5武術訓練服設計實例及各元素特征
武術訓練服設計應充分考慮以下原則與特征:武術訓練服主要日常教學和訓練,其用途決定了其性能要有松身和對稱等特點;其面料主要采用棉加萊卡面料,既有較好的耐磨性和排汗性,又具有良好的彈性,而且在易出汗和出汗量大的腋下和背部采用速干面料,便于快速透氣排汗;從款式造型上講,上衣短袖有利于練習者練習時的排汗、散熱,便于大幅度動作的發揮,同時符合武術服的發展趨勢.褲子為長褲褪,能更好的保護腿部,又雅觀、符合武術服飾特點.在袖邊、褲腳設有松緊帶,便于練習者根據需要自由調節大?。弧爸惺奖P扣”和“中式立領”有中華民族特色;主色調采用白色更加適合大多數人的偏愛,紅色鑲邊有民族特色;左胸前印有武術抱拳禮手勢圖案,起標志性的作用;后背印有“武”字樣,體現中華民族文化和武術精神(見圖1、圖2).

圖1 訓練服正面

圖2 訓練服背面
(1)現行的武術表演服滿足不了武術課堂的教學和訓練要求,大多數院校學生有對武術訓練服進行設計的需求,且認為設計武術訓練服有助于中華武術文化的傳播、提高學習效率、武術服裝產業的發展.
(2)武術訓練服設計既要考慮整體上的“和諧”,又要突出其“個性”;設計思路應體現服飾文化與武術文化,突出中華民族服飾的文化,體現武術精神;設計武術訓練服時,要將整體性和差異性、傳統性和時尚性等原則有機結合,打造具有時代特征的“統一體”.
(3)武術訓練服的設計不僅需要體現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特征和武術文化內涵,而且還需要從面料的舒適性、耐磨性、排汗效果,款式的獨特性、功能性,圖案的代表性、象征性及顏色的適應性、心理效應等方面來來進行設計.
(4)根據武術訓練服的實用性、標識性和藝術性等功能來確定該服裝的面料、款式、顏色和圖案的設計.
參考文獻:
[1]姜嬋.武術服飾對武術傳播的效應[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1.
[2]崔懷猛.淺談武術服裝的文化內涵及其發展[J].徐州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09,6(5):16-17.
[3]丘丕相等.中國武術教程(上、下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4]歐陽靜.現代服裝設計理念的探討[J].江南大學學報,2005,3(2):117-118.
[5]王嬌.初中校服設計的款式、色彩與圖案[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6,19(10):25-26.
(責任編輯:歐愷)
中圖分類號:G81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5348(2015)08-0049-05
[收稿日期]2015-06-23
[作者簡介]譚分全(1982-),男,湖南郴州人,廣東工商職業學院公共教學部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體育經濟與產業.
On Wushu Training Costume Design of Sport University
TAN Fen-quan
(Department of Public Teaching,Guangdong Colleg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Zhaoqing 526020,Guangdong,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Chinese martial arts,martial arts clothing is bearing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martial arts philosophy and culture,the martial arts teaching sports colleges in the country,did not have a suitable costume martial arts for students to choose.The paper used literature data,questionnaires,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 of domestic design martial arts sports apparel seven institutions styles,fabrics,colors,patterns and other elements of a representative study,in order to be able to choose the right clothing for the martial arts Wushu theoretical reference.
Key words:sport university;martial arts training suit;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