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偉峰
摘要:歷史是一門集人文、德育于一體的學科,因此,在教學歷史知識的同時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是歷史教師的責任和義務。通過德育滲透,加強人格熏陶,給學生價值觀、人生觀、歷史觀以正確引導,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高中歷史 ? ? 德育 ? ? 滲透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教人做人”。歷史學科本身就是一門集人文、德育于一體的學科,因此,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優勢,利用其德育功能,在教學歷史知識的同時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把歷史學科的育人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是歷史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本文就此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結合歷史自身的資源與優勢,加強對學生的人格熏陶
在教學歷史知識的時候,教師要充分利用歷史教材中所蘊含著的大量豐富的人格教育資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不斷地對學生進行人格方面的熏陶與激勵,進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目的,促使學生塑造和完善自身的人格。新課程也充分地挖掘了歷史學科上那些有助于完善學生人格的名人言行,在彰顯歷史教育人文教化功能的同時,還讓學生吸收了一些優秀的人文資源。
例如,歷史教材中對林祥謙這樣描述:“敵人用刀砍他,讓他下令復工,他視死如歸,沒有總工會的命令,工是不能復的?!绷窒橹t的這種革命精神,能夠讓學生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能激發學生為祖國獻身的革命精神。教學時,教師要結合學生思想活躍的特點,合理地使用教材中一些比較典型的事例來培養他們的民族感、自尊心與自豪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熏陶,不斷地完善人格。
歷史中有很多優秀的名人事跡,比如:李時珍跋山涉水遍嘗百草,數十年如一日地去搜集和整理,筆耕不息,才有了醫學巨著《本草綱目》的問世;獄中的司馬遷發奮圖強、自強不息,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后,編寫了《史記》巨鴻。這些名人事跡告訴我們,有志者要敢于面對千難萬險,而且還要有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方才成就大業。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名人事跡來激勵學生,同時還要注入新時代的血液,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以及過硬的心理素質,使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
教師在歷史教學時,要深挖教材,對學生進行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為了更好地滲透德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深研教材內容,想方設法地結合相關的內容知識來培養學生的情感,進而再達到一定的德育教育設定的目標。比如,在學習我國的燦爛文化——“瓷器”時,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與方式尋找一些與我國瓷器相關聯的歷史知識與美術知識,使其對瓷器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指導學生欣賞瓷器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一定的教學媒介巧妙地將要學習的知識穿插其中,適當地加以引用,讓學生更好地由表及里地加以理解、感悟作品的思想,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真切地體驗從青銅器作品中表露出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等的積極情感,讓學生的情感在欣賞瓷器時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三、重視課堂教學,發掘歷史學科的內在功能
歷史的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傳授歷史知識以及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時候,教師也要做好德育滲透,讓學生在掌握一些歷史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受到德育熏陶。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比較法教學,指導學生將中國古代的科技文化與世界的文化進行對比,在對比中,讓學生認識到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還可以將明清以來中國三百多年的科技落后狀況與同一時期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對比,在對比中,讓學生認識到中國的落后,這樣還能夠增強學生為祖國振興而發奮讀書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把學生內在的愛國主義情懷激發出來。再如,在講述中國近代現代史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歸納一下近百年來我國各階級的救國道路以及最終的結果,這樣的教學既能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還能讓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的選擇,同樣也是經過驗證后歷史的最佳選擇,同時讓學生在學習完知識后,認清中國的現有國情。由此可見,重視課堂教學,把歷史學科的內在功能挖掘出來,利用歷史學科本身獨有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通過歷史教學培養學生勵志成才的理念
“有志者,事競成?!惫沤裰型獾臍v史上有很多名人、偉人的事跡,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都來源于其立志的精神。比如,我國歷史上第一位農民領袖陳勝,就是以“鴻鵠之志”的理念,領導了秦末農民的舉旗起義,推翻了秦王朝的暴力統治,名垂青史。再如,當代科學家錢學森為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與“火箭之王”。因此,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教師還要循循善誘,讓學生以這些歷史人物為榜樣,再樹立遠大的理想,發奮圖強,刻苦學習,培養他們苦學多思,勤奮進取的創新精神。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苯處熢谌粘Un堂教學中,一定要強化德育功能,在教學中加以滲透,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不斷地接受德育熏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健康思想情感的熏陶與洗禮,不斷地完善人格,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歷史素養。
參考文獻:
[1]官春紅.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27).
[2]朱道權.淺談如何在歷史教學中發揮德育功能[J].中學課程輔導,2011(8).
[3]王楠,洪戎.論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契合[J].才智,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