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俊考
摘要:期末大考是檢測教師教學成果的有效手段,也是總結教學經(jīng)驗以利于新學期教學的基礎,更是每個學生學習的階段性總結。教師要搞好中學數(shù)學復習,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從學生思想方面疏通,改進教學技巧,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學數(shù)學 ? 復習策略 ? 教學方法
復習備考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教師要做好思想準備,改進教學技巧,從復習方法上指導學生,要想盡辦法提高教學效率,從而搞好中學數(shù)學的復習工作。
一、從思想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消除浮躁心理
我通過學生周記、學生干部談話以及課下觀察,發(fā)現(xiàn)班里的好多學生都很浮躁,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1)想不到:在自己的支配時間內,不知道該做什么,什么先做,什么后作,甚至手足無措,一會兒看這本書,一會兒看另一本書。(2)坐不穩(wěn):在課上、課下找各種借口換座位,或東張西望,或大聲聊天,或打鬧。(3)聽不進:覺得教師上課講的東西都會,不想聽或不用聽。(4)忙不停:興頭上來時,馬上動手去做,亂忙一氣,希望一下子做完,卻常忙中出錯。(5)想不完:總覺得時間過得太慢,腦海里胡思亂想,夢想之戲不斷上演。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學習盲目,無計劃、無組織。(2)學習上意志力薄弱,自我克制能力差,缺乏恒心。(3)面對月考,不知從何做起。(4)返校后心情還停留在家中的狀態(tài)。(5)教師關注不夠。
針對以上問題,我立即開展行動,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消除他們的浮躁心理。通過翻閱資料、思考、請教他人,我從如下方面做起。(1)找各個學生的育人導師,對號入座,逐個消除。(2)引導學生立志,組織學生觀看勵志視頻,告訴學生: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志不在多,而在于恒。(3)進行習慣教育,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4)利用榜樣的力量來激勵學生,請班級學習好的、心態(tài)好的學生來進行經(jīng)驗交流和傳授,最終通過學生身邊的事達到消除其浮躁心理的目的。
通過這幾方面的工作,解決學生的浮躁問題立竿見影、成效明顯,學生課上認真聽講,課下預習、復習、寫作業(yè),其精神狀態(tài)有了大的改觀。他們都比以前更用功了,更知道學了,班風更正,學風更濃了,為復習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二、改進教學技巧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考試目標與重點,幫助學生研究考試說明,明確考什么、怎么考。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制定復習計劃,學生練習要體現(xiàn)階段性、層次性和漸進性,做到減少重復,重點突出,涉及到具體內容上,要具有科學性和針對性,使模糊的清晰起來,缺漏的填補起來,形成系統(tǒng)化框架,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數(shù)學知識結構。日常的檢測不拔高,不降低,重在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與分析、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做到教學方法轉變和六個側重。教師要轉變教法,摒棄呆板的不夠實用的方法。一是變全面覆蓋為突出重點,抓住考試的熱點。二是突出因材施教,不再以補弱科為主,而是要揚長補短。三是不能再單純地介紹方法,而是要幫助學生選擇方法。四是不能再以數(shù)量取勝,而是要以質量取勝。在具體講解上,一要側重知識要點的梳理,知識不是零散的,而是有體系的。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可以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知識的聯(lián)系。二是側重對學科特點的提煉,讓學生了解數(shù)學概念性強、思辨性強、量化突出、解法多樣的特點。三是側重解題方法的總結。教師要善于在講評試題的過程中關聯(lián)同類的解題方法,要善于歸類和總結,以達到使學生觸類旁通的目的。四是側重分析,對于典型的問題要深入詳解,對于基礎知識和解題思路要詳加分析。五是側重規(guī)范解法的示范。數(shù)學有一定的答題規(guī)范,閱卷教師會習慣性地踩點給分,如果不能符合規(guī)范,往往是學生答題思路混亂的結果,很多本來可以寫對的卻因此而丟分,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六是重在檢測反饋的有效性。試題與高考貼近,講評及時,分析準確,查漏補缺,這樣利于提高復習效率。
再次,教師要注意六種偏向。一是克服難題過多,起點過高,復習集中幾個難點,講練耗時過多,學生不但基礎沒夯實,而且能力難以提高的不當做法。二是克服速度過快,內容多,時間短,未做先講或講而不做,導致學生一知半解,題目雖熟悉,卻仍不會做的做法。三是克服只練不講,照抄照搬,不指導,忙于選題復印,對外來資料不加選擇,整套搬用,題目重復,針對性不強的做法。四是克服集中力量不夠,備課組不調查學情,不研究高考,復習方向出現(xiàn)偏差的做法。五是克服高原現(xiàn)象,大考、校考不斷,難度偏大或不足,造成學生忙于應付、思維呆滯的做法。六是克服試卷講評隨意。對答案式的講評是影響講評效益的大敵,講評的較好做法應該是:講評前認真閱卷,講評時綜合運用歸類、糾錯、變式、辯論等方式,抓錯誤點、失分點和模糊點,剖析根源,徹底矯正。
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努力提高復習效率,以下五個方面是必須處理好的。一是要處理好講練比例問題。復習容易形成滿堂灌或大撒手,這樣不利于學生學懂、會用。每堂課都要精講精練,分配好講練時間,一般以三十分鐘為宜。二是處理好課堂容量問題。提倡增大課堂復習容量,不是追求過多地講,過多地練,而是要把較多的時間用在精講上,對于常見的、學生可以自己解決的問題要盡可能地少用時間。教師要集中精力解決學生困惑的問題,減少廢話,減少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少做無用功。三是處理好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作用的關系。被動聽、機械記使得學生思維僵化、應變能力差。師生雙邊活動的真諦應該是學生參與解題過程,參與教學過程,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點撥要害。四是講評的方式方法,切忌答案式的講評,講評要抓住錯誤點、失分點,也可讓學生自教自講,找出錯在哪里。五是信息反饋問題。任何系統(tǒng)只有通過信息反饋才能實現(xiàn)控制。
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倡導學生每天都有四十多分鐘的自主復習時間,周末安排兩節(jié)課;錯題本要厚一點,強調錯題本不是難題本,而是記錄那些“會做”而做錯的題目,要養(yǎng)成經(jīng)常翻看錯題本的習慣,可以利用閑碎的時段,如課間、睡前等;復習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水平,不做難題,專題復習要講求效率,要兼顧綜合結果。
總之,復習首先是方法和策略,在備考這一階段,教師要有把復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復習做得實實在在,確保基礎題得滿分,中檔題力爭少丟分,高檔題盡量多搶分。
參考文獻:
[1]盧艷紅.淺談初中數(shù)學中數(shù)學思維的教育[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16).
[2]陳重陽.中學數(shù)學新課程:讓我歡喜,讓我憂——中學數(shù)學新課程教學的若干體會[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1(21).
[3]傅海倫.對當前中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總結與反思[J].教育科學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