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書杰
摘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準確、規范、幽默且具有啟發性的語言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相同的時間里可以向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因此,教師要注意語言的運用是否合理。尤其是語文作為一門以語言和文字教學為主的學科,在課堂語言運用上更要精簡。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簡單地論述了語文課堂教學語言運用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 課堂教學 ?語言 ?有效性
語言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重要載體之一。教師的教學語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決定著學生課堂上的學習成果和收獲。教師優美的語言和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與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狀態有著很重要的關系。有時候學生不愿意學習,或者是課堂上學習不積極,都與教師的語言表達有關。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和較高道德修養,還應努力追求恰如其分的課堂教學用語。因為高水平的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啟迪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還能使學生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一、 課堂語言運用的規范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在教學組織上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對學生的引導上都和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所區別。但是還是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語速較快,表述不清,一節課滔滔不絕,可是學生卻沒有學到多少知識。對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組織語言,在講解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放慢語速,或者是讓學生自己理解。語文教師應使用規范的普通話傳遞信息、表達感情,使學生體會到漢語的優美、動聽、富有表現力。在日常教學中,還有部分教師使用夾雜著方言的語言教學,甚至不能使用普通話教學。久而久之,會造成學生對語音把握不準、無法欣賞到文學作品的意蘊等不良后果,這勢必會降低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做到讀音準確無誤,沒有語病和口頭禪。教學語言的規范是使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語文教師尤其應注意課堂語言的清晰、簡潔、嚴謹,避免不規范的語言出現,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
二、 課堂語言的啟發性和形象性
語文教學的成功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不斷引導。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運用啟發性的語言,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要提出合適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由淺入深地把學生引到學習上來。當然,有些學生不愿意學,教師也要有足夠的耐心,讓學生走入正軌,學習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不學習是不行的。我曾經聽過一位老教師的課,覺得自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老教師在對學生的引導上做得游刃有余,讓學生在不感到疲憊的狀態下能夠主動地學習,一節課的內容雖然教師講解得不多,但是重難點都非常突出和明了。在課后評課的過程中,老教師點出了其中的原因,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而不是教師一味地告訴學生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這也體現出教學中語言引導的重要性。另外,教師的語言還要形象具體,教師應把教學內容及其形象融為一體,用形象化的語言去解釋語文知識,啟發學生想象,運用恰當生動的比喻、擬人、夸張的語言,使深奧的知識明朗化,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以便引起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課堂語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性
學生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學習效率高,學習狀態好。因此,要想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讓學生心情愉快,教學語言要生動有趣,具有幽默性。我們這里有一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非常注意語言的運用,經常聽到學生說很愿意上語文課,課堂上比較自由,比較開心,比起一些教師的單純講解要有趣得多。這體現了學生對教師語言幽默性的渴望。趣味性和幽默性的教學語言既可以讓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樂,又能夠增進師生間的友誼,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消除其厭學心理。所以,我們要重視學生學習的心情,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多運用一些幽默的語言,讓學生在學習中能體會到快樂,還要在課堂上多與學生進行互動,不要把課堂變成是教師一個人的表演舞臺,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任何一種進步都要付出努力,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要注意語言的運用,根據學生的特點調整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恰當運用語言,可以讓學生愿意學習,消除學生學習難、學不會的心理,把學生引到學習的軌道上,讓學生能夠學有所獲。好的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應是鮮活的、生動的、具體的、有生命力的。語文教師應該像詩人那樣遣詞造句,挖掘“語言的金子”,不斷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逐步達到“片言可以明百意”“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課,語文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熟練掌握語文教學語言運用技巧。
參考文獻:
[1]陶傳貴.語文教學的語言藝術[J].文教資料,2005(32).
[2]駱小蘭.教師語言的藝術[J].文教資料,2005(3).
[3]許媛媛.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有效性研究[J].新校園:上旬,2015(3).
[4]王靜.關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有效性的研究[J].語文天地,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