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摘 要】本文以《職場游戲》為研究對象,從演員角度解讀了輕喜劇的事件與主題,認為《職場游戲》的事件選擇了“應該有”、“夸張度”、“可行性”,其立意的指向是明確的,主題的表達是鮮明的。
【關鍵詞】《職場游戲》;輕喜劇;事件;主題
中圖分類號:J81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6-0041-01
輕喜劇劇本《職場游戲》(編劇高長順、王建平),是黑龍江省藝術職業學院2015年度導表演研修班即將排演的實踐劇本。作為話劇演員,從導演、演員兩個角度加深對劇本的理解與把握,是十分必要的。
王慶斌老師說:“解讀劇本,是導演、演員的第一基本功,只有把劇本解讀通透,方可進入二度創作的案頭工作,才可能把劇本理想地立在舞臺上。”他提請大家擺正劇本——導演——演員三者關系,強調說,“‘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好導演至少是半個編劇,好演員應該是整個編劇。”
王老師發人深省的話,啟發我們運用“比較文學”方法,力圖在學術層面上加深對《職場游戲》的認識,這是演好這部話劇和演好其它戲劇的關鍵。
一、《職場游戲》的事件選擇了“應該有”“夸張度”“可行性”
王慶斌老師說:“輕喜劇事件,在‘莫須有與‘可能有之間選擇‘應該有;在‘甚荒唐與‘一本正之間選擇‘夸張度;在‘假定性與‘真實性之間選擇‘可行性。”這是輕喜劇選材的一條捷徑、一種優選法,也是導表演確定審美尺度的一條捷徑、一種優選法。
《職場游戲》的事件,是以班長為首的四個男女畢業生,應聘到大酒店前臺當試用生,碰見三組不同顧客發生的對四個試用生考驗的四個意外事件。四個試用生經過自我、互相和顧客之間的矛盾沖突,遵守了職場游戲規則,表現了合格的敬業精神,最終被錄取聘用。原來,三組顧客竟然是大酒店人員,他們通過游戲方式對四個試用生進行游戲般的考核。
這個事件,在生活中“莫須有”,即不一定有,可是誰也不能說絕對不會有,只能說“可能有”。編劇就在“莫須有”與“可能有”之間,選擇了“應該有”。這個“應該有”,是在特定環境、特定情境以及特定人物關系下生成的,無論生活真實還是藝術真實,都是令人可信的。這個事件不僅是成立的,還描寫得“煞有介事”!真是難能可貴。
趙本山三部輕喜劇小品《相親》,其一,一對年輕的戀人為了促使各自的父母“終成眷屬”,善意地騙各自的老人代替自己相親并給對方送信,還要求見面時“當面讀信”,也寫得“煞有介事”,無可置疑。
大型輕喜劇評劇《花為媒》,兩個媒婆“亂點鴛鴦譜”,卻達到“兩全其美”,也寫得“煞有介事”,無懈可擊。
俄國大型輕喜劇《欽差大臣》,市長和要員們,由于“貪腐”和“無為”,“主仆”越是“漏洞百出”,官僚們越是“以假當真”,也寫得“煞有介事”,天衣無縫。
美國電影《羅馬假日》,大不列顛國公主安雅,作為一個學生,假期出訪一系列國家,最后到了羅馬。因身負政治與經濟使命、緊鑼密鼓的應酬,讓公主苦不堪言,她夜間出逃,遇見美國記者喬,發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并和喬產生了愛情,又不得不在無可奈何之中分手,也寫得“煞有介事”,合情入理。
由此可以看出,所有的喜劇事件都在“有無之間”,又都讓觀眾“去偽存真”。觀眾乍看“不一定有”,越看越覺得“可能有”,最后“相信有”。“相信有”就是“應該有”,“應該有”就等于“事件成立”。
除此之外,《職場游戲》、《相親》、《欽差大臣》、《羅馬假日》,還都在“甚荒唐”與“一本正”之間選擇“夸張度”,即適度的夸張,既不文又不火,恰到好處。同時,又在“假定性”與“真實性”之間選擇“可行性”。因為所有戲劇都具有“假定性”,又都讓觀眾“信以為真”。“假定性”不能“以假造假”,而要“以假亂真”,即從“生活真實”上升到“藝術真實”。“藝術真實”就是“煞有介事”,“煞有介事”就是“可行性”。
二、《職場游戲》的立意與主題
王慶斌老師說:“立意是主創者的動機,主題是主創者的目的。立意是劇本的意向,主題是劇本的靈魂。”立意也就是主創者為什么要這樣做。《職場游戲》的立意即職場人員要嚴格遵守職場游戲規則。主題也就是主創者這樣做的效果如何。達到目的,主題完成了;否則就沒有完成主題。《職場游戲》的主題是通過大酒店四個試用生面對三組顧客的四項挑戰,表現了職員只有嚴格遵守職場規則,發揚敬業精神,發揮自己的才干,才能在職場中贏得自己的位置。由此看來,《職場游戲》立意的指向是明確的,主題的表達是鮮明的。
經過上述分析研究,筆者認為,只有弄清了劇本的選材、事件和立意、主題,才能明確導表演的審美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