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要打攻堅,得注重抓機遇。駐村工作隊進貧困村,對貧困村來說就是一個發展的機遇,對自己來說則是一次歷練的機會。
貧困地區要靠發展才能脫貧,這點每一個干部、群眾心里都明白,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缺乏資金、信息、技術、人才、管理,發展只能是一句空話。
當下,成千上萬個駐村工作隊已經進駐貧困村,走進了貧困戶的家門。他們能解決這些問題。
眼界寬,是很多人對駐村隊員的印象。長期的貧困造成一些貧困村干部思路不寬、觀念陳舊,缺乏為村里制定脫貧發展規劃的新思路和新作法。駐村工作隊進駐后,駐村隊員在協助制定村里發展規劃時能夠將其放到整個社會發展進程中進行通盤的考慮。
執行強,是駐村隊員改變貧困村干部作風的有效方法。再多的項目、資金,如果缺乏強有力的執行,也會造成項目拖沓、資金呆滯,本能提早發揮扶貧功效的工程遲遲不能“開花結果”。駐村隊員的加入,能加強貧困村脫貧項目實施的執行力,讓寶貴的扶貧資金如期發揮應有的作用。
責任重,是駐村隊員身上的壓力也是動力。貧困村之所以到現在還貧困,有共性的原因也有個性的原因。駐村隊員要善于發揮自身的水平,充分依托所在部門的力量,想方設法調動全村干部百姓的脫貧積極性,自己腳下幫扶的路才會步步生風。
真情幫扶,惠澤一方——駐村隊員之所以來到基層干扶貧,就是秉承著這個信念。國家下派駐村工作隊,也是為了將扶貧力量向末梢延伸,補齊基層扶貧力量薄弱這塊短板。
對于幫扶單位來說,這是一次為扶貧事業做貢獻的機會,對于駐村隊員來說,這是一次充實人生閱歷的難得機遇。幫扶單位不僅要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要時刻牽掛扶貧幫扶這件份內事。駐村隊員不僅要做好扶貧這件份內事,更要真正成為“村里人”。
駐村隊員如何成為村里人?駐村隊員既要將所幫扶的貧困村作為自己的責任田,也要作為試驗田,將自己的新思想和新思路從理想變為現實。這個過程中,駐村隊員不僅要進村、駐村,還要始終“與村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