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劃者說
“不要離別時兩眼淚花,軍營是咱溫暖的家”,《軍中綠花》里溫暖親切的旋律,總是特別打動人心。對中小學生來說,軍訓更是人生最難以忘記的珍貴片段。軍訓積淀的精神力量,蘊涵的德育價值,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啟蒙作用。
然而,近些年的中小學生軍訓卻呈現令人困惑的一面:被寄予教育厚望的軍訓淪為走過場的形式,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個性十足的學生杠上權威不容挑戰的教官,不斷發生互毆群毆的鬧劇。當“保留軍訓” 與“取消軍訓”兩種觀點針鋒相對,校園軍訓徘徊在“要或不要”的十字街頭,陷入一種無奈的尷尬之中。保留者認為軍訓作為一種教育實踐,對中小學生有積極影響。軍訓強健體魄,培養吃苦耐勞精神,強化集體主義觀念,樹立愛國主義思想。取消者認為,軍訓形式主義嚴重,教育性缺失,對學生身體的規訓簡單、機械。毋庸置疑,以育人為目標的軍訓正面臨著困境。
明天,我們需要軍訓嗎?需要什么樣的軍訓?中小學生軍訓的兩難處境引發我們的疑問與思考。鍛煉不是靠吃苦,成長不是靠暴力。唯有尊重青少年活潑好奇的天性,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內容,才能讓軍訓入腦入心入骨入髓。注重體驗性,回歸教育性。中小學生軍訓要在激昂無畏的信念追求中,野蠻身體,錘煉意志,砥礪品格,完成精神改造的第一課。如果軍訓吸引、磨練、感染中小學生,既能創造獨特的教育契機,又能為未來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基礎,那還有什么可尷尬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