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劇場先鋒戲劇《戀愛的犀牛》由廖一梅編劇,孟京輝導演,迄今為止已有六個版本。先鋒戲劇內容與形式的探索與追求,成為小劇場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主要以1999年最初版《戀愛的犀牛》為例,就戲劇情節、臺詞等內容設置,表演、舞臺美術、歌隊等形式運用作簡要分析。
【關鍵詞】《戀愛的犀牛》;戲劇臺詞;戲劇形式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6-0004-01
孟京輝經典之作《戀愛的犀牛》,迄今為止已有六個版本。在最初的1999年版《戀愛的犀牛》中,郭濤飾演一位視力極差的犀牛飼養員馬路,吳越則飾演帶著復印機味兒的女主角明明,后來拿到了柏林影帝的廖凡也在其中出演了一個角色。時隔十五年回頭再看99版《戀愛的犀牛》,不得不感嘆當初人物形象塑造的經典與豐滿。比起眾多的后續版本,最初的99版《戀愛的犀牛》雖稚嫩,但鮮明。比起孟京輝其他的先鋒戲劇作品,99版《戀愛的犀牛》在先鋒性和試驗性上相對弱化了一些,更多的是內容與形式并存。
《戀愛的犀牛》故事乏善可陳,它講述了一個叫馬路的男青年,愛上了自己美麗的女鄰居——一個女秘書,明明。可是明明不愛馬路,明明愛著另一個人——陳飛,可那個人也不愛明明。在這個通俗的愛情故事里,每個人都在愛情的漩渦中無法自拔甚至越陷越深,導演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向觀眾傳遞這樣一種理念與主題——愛情至上。
《戀愛的犀牛》臺詞在劇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部話劇在弱化了表演形式、肢體動作與舞臺布景的同時,臺詞就成為了傳遞信息的關鍵因素。《戀愛的犀牛》中充斥著大段大段的人物獨白,對演員的演技要求極高。話劇的開場,便是馬路的一大段獨白:“黃昏是我一天中視力最差的時候……”這段獨白大約有七百字,時長兩分鐘,分量很重,郭濤的表演十分到位。在最后一幕,馬路在絕望之下,綁架了明明,這段獨白同樣出現,同樣的場景,同樣的設置,與開頭相互呼應。
第二幕里,牙刷出現時的獨白;第四幕里,明明、馬路的獨白;戀愛訓練課上,戀愛教練的獨白;第八幕里,馬路對著犀牛圖拉的獨白……這些大段的人物獨白似乎是在向著對方表達自己的情感,又似乎是在自言自語,在這些獨白里,我們看到了人物內心的掙扎矛盾與痛苦,看到了他們眼中比一切事物都重要的愛,看到了他們心理轉變的過程。
在臺詞的設置上,編劇廖一梅無數次使用排比、比喻、押韻、復沓的手法,使臺詞朗朗上口,在具有可讀性的同時又不缺乏文學性的特征。這是許多編劇難以達到的高度,也是廖一梅鮮明的個人風格。在話劇里,貫穿全劇的馬路為明明寫的詩中運用的排比句;馬路在最后一幕的告白中運用的比喻句……這些臺詞,可能是其他話劇編劇極力避免出現的。但在《戀愛的犀牛》中,不僅長句可讀性與文學性并存,短句也鏗鏘有力,使得這部話劇在臺詞上十分富有節奏與韻律感,讓觀眾在近兩個小時的表演里不覺得枯燥乏味。
追求形式感在《戀愛的犀牛》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在表演形式上,《戀愛的犀牛》弱化了故事發生的時間與地點。在舞臺美術上,淡化了舞臺布景,但道具卻十分具體。在劇本中,出現了“夜晚的樓頂平臺”、“馬路家”等場景,但在話劇中我們并不十分能確定人物所處的環境,只能根據人物的臺詞而有一個隱約的感覺與判斷。舞臺布景被極大地簡化,一排椅子可能象征著“樓頂平臺”;一張床就象征著“家”;幾根粗糙的欄桿象征著“犀牛館”。但與此同時,明明的打字機卻是那么真實,公交車上的扶手是那么具體,還有牙刷、報紙、錢包、手槍、雨傘、明明給馬路剪頭發時的工具……這些具象化的道具與空曠的舞臺背景形成對比,可以說是孟京輝導演在話劇的先鋒性與試驗性上的一次探索與創新。
孟京輝在《戀愛的犀牛》中運用了對稱的形式,同時也獨特地運用了“歌隊”的形式。第一幕里,大合唱“愛情是多么美好,但是不堪一擊”,在第二十二幕中同樣出現,就是“歌隊”形式的很好體現。序幕里馬路綁架明明的情節,在最后一幕同樣出現。一開始世紀大鐘的制造現場和結尾部分大鐘彩票開獎環節,首尾呼應,讓觀眾似乎走進了一個圈里,因此開始也以此結束。而戀愛訓練營的設置,則在無形中起到了“歌隊”的作用,“傾訴訓練”、“拋棄一個愛人的方法”等等,構成了舞臺形式美的一部分,對人物進行了符合倫理道德的批評,鋪墊了一種悲觀的情緒,預示了未來事情的走向,在總結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哲學意義。
事實上,《戀愛的犀牛》是廖一梅的任性之作,它和傳統話劇各個方面都完全不一樣,劇本沒有情節,有故事但不是真實的故事,舞臺空空,背景抽象[2]。但內容的豐富與通俗,使這部話劇成為大部分普通觀眾也能看得懂的先鋒戲劇,使這部話劇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也使“小劇場”收獲了如此好的市場效應與口碑。而其形式的獨特與創新,又使這部話劇不失孟京輝導演在先鋒性與實驗性上的特點與風格。
參考文獻:
[1]劉平.實驗戲劇應該有自己的探索方向——從《戀愛的犀牛》看實驗戲劇的創作[J].戲劇文學,2000(3).
[2]馮琬惠.廖一梅:把語言當作利劍[J].中國女性(中文海外版),2009(2).
作者簡介:
劉彤彤(1993-),女,漢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學藝術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