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酒膽和酒量都是“練”出來的,只要夠膽喝,對酒精的分解酶刺激越多,就可隨喝隨分解。
“事實并非如此!”珠江醫院急診科主任蔡學全解釋稱,喝進人體80%的酒精是被胃、十二指腸和空腸的上段吸收的。一般空腹狂飲,1小時內人體對酒精的吸收量可達到60%-65%,一個半小時基本可吸收完。而人體90%的酒精是在肝內代謝、分解的,僅有10%左右是由腎和肺排出。肝臟分解酒精主要靠其中的乙醇脫氫酶和微粒體乙醇氧化系統代謝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但這兩種酶在人體當中有一定的分泌量,不可能喝多少酒就產生多少來分解它。有些人肝臟中這兩種酶的分泌確實相對多些,經常喝酒反復刺激也可能使分泌量有所增加,但再多始終也是有限的。
肝臟一時無法完全分解的酒精就會進入到血液,引起不同程度的酒精中毒,對身體多個器官產生傷害。蔡學全分析稱,短時間內大量飲酒,速度越快,酒精進入血液中的濃度越大,中毒的概率越高。雖然不同人對酒精的耐受性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但不同人血液中乙醇致死的濃度并無差異,大多數成年人血液中的乙醇濃度達到330 mmo l/L就可發生中毒,初次喝酒血液中的乙醇濃度達到660 mmo l/L就可出現昏迷,達到660-1650 mmo l/L,相當于一次攝入含250-500毫升純酒精的量時可發生呼吸抑制,甚至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