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林,梁亞鋒(萊鋼設備檢修中心,山東 萊蕪 271104)
導焦柵上導軌更換方案的優化與實施
田茂林,梁亞鋒
(萊鋼設備檢修中心,山東 萊蕪 271104)
對焦爐導焦柵上導軌的磨損原因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并通過分析對原始的更換方法進行了優化,極大地縮短了檢修,工期提高了設備運行效率。
導焦柵;上導軌;更換
導焦柵上導軌是由兩根300mm開口朝外的槽鋼組對而成,其上部覆蓋鋼板,下部前后各用100mm的槽鋼連接而成的鋼框結構。
工作中,導焦柵是靠懸掛在上導軌兩側的6個吊輥承載其重量,隨著前后位置的不同,起到前限導流紅焦、中限定位置跟隨攔焦車移動等作用。導焦柵自重達23噸,其重量幾乎有位于中間的一組雙掛輪來承載,后部一組單掛輪只起到導向及防傾翻等作用。由于設計強度偏低及周圍惡劣環境等影響因素,上導軌經常會出現應力疲勞,致使整體結構變形,造成導焦柵脫軌、行走輪卡死、導軌變形、行走輪和耐磨襯板磨損快等現象。在日常維護中,每季度至少要對導軌加固一次,隨著三角撐鋼框的性能失效,每兩年要對上導軌進行整體更換。日常檢修中,上導軌更換包括導焦柵吊出與吊入、三角撐更換等環節,需要130t吊車輔助作業,檢修約三天,安全風險大,耗時高,一直困擾著設備管理技術人員。
為了降低更換風險和檢修工期,設備人員進行了技術攻關,提出對導焦柵上導軌采取部分更換法,即:導焦柵在線的條件下,將其移至后限,量取磨損嚴重的上導軌,并沿著鋼框焊接面進行氣割拆除此段,再安裝制作的新備件,恢復其上導軌的使用功能,從而大大避免因導焦柵進出帶來的檢修風險,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和安全績效。
2.1 更換此段上導軌的原因分析
上導軌由兩根300mm開口朝外的槽鋼組對而成,其上部覆蓋鋼板,下部前后各用的槽鋼連接,承載著焦柵(23t)和出焦時焦炭(6t)以及推焦時推焦桿頭向下的擠壓(約6t)共35t的重壓(如圖1),重量幾乎全部有位于導焦柵中間的一組雙掛輪承載,此處導軌承受擠壓磨損的程度最大。在導焦柵空載狀態下,柵體重量全部也由此雙掛輪承擔,此階段形成約3米。在日常點檢中,此段上導軌磨損最為嚴重,經常需要焊補加固,于是設備人員決定只對此段上導軌進行更換,恢復上導軌整體使用性能。
G1-焦炭重量;G2-導焦柵自重;G3-推焦擠壓。

圖1 上導軌受力分析圖
2.2 具體實施步驟及要點
(1)測量上導軌尺寸,制作新備件。檢修前,維修人員對上導軌磨損及變形嚴重的前部分進行測量,確定具體更換導軌尺寸3米。維修人員利用16鋼板制作需要更換的上導軌備件;(2)導焦柵后限固定。導焦柵的整體運行距離約2.6米。檢修中,將導焦柵移動至后限,前下部用50t千斤頂在車體地盤處對柵體底部進行頂起,后部在單掛輪處用50t吊車吊住,此處力量與前部分千斤頂力量保持均衡,再對柵體兩側用槽鋼與車體框架進行焊接固定,從而確保導焦柵穩定牢靠; (3)上導軌部分更換。在導焦柵固定后,首先對兩側雙掛輪進行拆除,讓出導軌上雙掛輪全部的行程距離。隨后,對前期確定的上導軌進行進行氣割拆除,拆除部分要與先前制作的備件外形及尺寸保持一致。新導軌吊裝到位后,進行取點找正。分別在留存導軌兩端部取兩點,再在新備件相應兩端部取兩點,在整體導軌兩端拉鋼絲找平,使得中間兩點在鋼絲線為止,進行焊接固定,完成上導軌更換;(4)檢修中應注意的要點。一是,焊接中,焊口處易出現焊接變形,時刻關注四點一線中間兩點位置,發生變化,應根據變化情況,采取反方向找平措施等;二是,導焦柵移至后限,柵體的全部重量壓在剩余的上導軌上,應事先檢查衡量其承載能力,合理布局50t吊車與50t千斤頂支撐的位置,以確保導焦柵安全定位,防止傾翻。
2.3 其他技術改造項目
同時,設備維修人員根據多年的檢修經驗,又對上導軌的多處實施了技術性改造,有效確保的導焦柵的高效運行。
(1)上導軌的加固。上導軌是有兩根相背的槽鋼及部分板材焊接而成的鋼框。實際運行中,導焦柵上掛輪與滑道呈斜面接觸,產生向內的壓力,導致槽鋼下部易出現內扒變形。參考多年的檢修經驗,設備人員在兩側槽鋼底部同等距離增設“凸形拉馬”,在槽鋼上部焊接加強筋(如圖2),有效增強了框架的堅固性。

圖2 上導軌技術革新1
(2)滑道沉頭螺栓孔的焊補。原上導軌滑道為耐磨Mn鋼板,每隔300就有一個沉頭螺孔,用于連接在軌道上起到耐磨作用。出廠時,其沉頭孔螺栓孔一直為敞開,未進行填充,以往導焦柵運行過程中略微出現顛簸現象,影響其平滑運行。設備人員自量取沉頭孔尺寸后,自己制作墊片,對沉頭孔進行焊補,使得滑道保持平滑連續性,確保掛輪的暢通運行。
通過對導焦柵上導軌的更換方案的優化,大大節約了人力和物力,降低的檢修的安全風險,降低了導焦柵的故障率和檢修時間,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安全績效。
1)通過技術攻關,對上導輥鋼框焊接加強筋及丁字型拉馬以后,上導軌使用壽命從原來的2年,延長至5年,同時減少了設備故障率,檢修頻次較以前降低70%,大大提高了設備運行效率; 2)通過方案的優化,可節省人力工時300小時,完全省去130t吊車的20小時工作費用,焦化廠現有8臺攔焦車,每年可節省檢修費用約合50萬元,為公司“噸鋼增效400元”活動做出了突出貢獻; 3)通過方案的優化,檢修工期由原來的3天,縮短為1天,節省工期2天,大大緩解了生產廠由1臺攔焦車應對2座焦爐生產帶來的生產設備壓力,可將檢修影響生產因素的風險降低67%; 4)此項檢修工藝的攻關與實施,也為焦化廠其他7輛攔焦車的穩定運行提供了技術參考,進一步增強了生產廠的設備信心,樹立了設備檢修中心的良好形象。

圖3 上導軌技術革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