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千山頂①上頭,
突②巖深縫妙香稠③。
非無腳下浮云鬧,
來不相知去不留。
[注解]①頂:頂頭。②突:高出周圍。③稠:濃郁。
【作者簡介】鄭板橋:(1693-
1765),書畫家、文學家。名燮,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人稱“三絕”。畫擅蘭竹,有《板橋全集》。歷官河南范縣、山東濰縣知縣,有惠政。因“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者辭官后,在揚州以賣書畫為生。本詩是一篇題畫詩,因友人靳秋田索畫而寫。
【靜品詩境】孔子贊美蘭:“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德至道,不為窮困而改節。”愛畫蘭的鄭板橋又何嘗不是以蘭自況呢?你看,他詩中的蘭所處山巖頂處,自是沒有肥沃的土壤;這樣的環境也不會有如織的游人來游玩。然而,一株蘭花里有完美自足的世界!任浮云來去,任凄風苦雨風刀霜劍來襲,它與自己的影子朝夕相伴而不感寂寞,它散發出濃郁的化不開的芬芳,無人欣賞又有何妨?一株蘭花,枝葉葳蕤,花朵淡雅,透溢出作者寧靜致遠的胸臆,卓爾不群的傲骨!板橋先生宦海歸來,“一肩明月,兩袖清風”,他不攀附權貴,不隨波逐流,堅守人格的高貴,他就是一株遺世獨立的深谷幽蘭,獨伴煙霞。
【細酌珠璣】蘭為王者香,香氣幽香清遠。而板橋先生寫蘭的芬芳確乎標新立異。“突巖深縫妙香稠”,一個“稠”字,使人仿佛能感受到蘭的氣息。花香在突巖深縫中聚集,可見其濃烈,詩人巧妙地將味覺感知的香氣轉化為觸覺可感知的對象,言蘭之香粘稠濃烈,一個“稠”字,形象生動地詮釋了蘭香之妙。妙香可嗅,而詩人煉字之妙,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個“稠”字,凸顯了蘭花的高潔,更顯不諂不媚、堅持操守的花中王者之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