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 東
南陽市中心醫院,河南南陽 473009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加,對于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為分析風險管理應用于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該研究選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于該院接受護理的4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在護理管理中運用風險管理的觀察組(240例)與僅采用常規護理管理的對照組(240例),通過調查問卷,現場詢問等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比較,評價風險管理應用于護理管理中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從2013年3月—2014年12月于該院接受護理的4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在護理管理中運用風險管理的觀察組(240例)與僅采用常規護理管理的對照組(24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的比較中沒有統計差異(P>0.05),可比較。
觀察組在護理管理中運用風險管理,對照組僅采用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2.1 成立風險控制護理小組 以科室作為基本單位,成立多個風險控制護理小組,組內包括護士長、護理組長、護理小組組員,護理小組可根據護理內容分成病房管理組、消毒檢測組、基礎護理組、護理文件組等,并由各組護士長負責考核,并定期組織組內會議,分析潛在的護理風險,并提出處理及預防措施[2]。
1.2.2 強化基于風險管理的護理培訓 以相關法律法規對護理人員進行良好培訓,并以結合風險事故案例進行指導,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3]。根據護理人員的特點,進行技能與理論的培訓,并強化考核,特別是對于已出現操作不規范的護理人員要加強培訓。
1.2.3 強化醫患溝通 基于風險管理的護理管理必須要以患者為本,勤于患者溝通,并完善溝通技巧,及時為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知識宣教,優化醫患關系,提高患者治療信心。
該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護理滿意率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體見表1。
此外觀察組違規操作率、護理合格率、護理文書合格率、消毒合格率等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
風險管理(RM)原為經濟學術語[4],引入到醫學領域中則引申為對于患者、醫療設備、藥物、護理流程、環境等可能存在風險的細節管理[5]。該研究在護理管理中加入風險管理的觀察組中212例十分滿意,占88.33%,26例基本滿意,占10.83%。2例不滿意,占0.83%,總滿意率99.17%;僅采用護理管理的對照組152例十分滿意,占63.33%,51例基本滿意,占21.25%,37例不滿意,占15.42%,總滿意率84.58%。兩組護理滿意率存在顯著差異(P<0.05)。此外觀察組違規操作率、護理合格率、護理文書合格率、消毒合格率等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將風險管理運用到護理管理中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率,減少護理中的意外風險,提升護理質量與安全性,值得推廣。不滿意 總滿意率2(0.83)99.17 37(15.42)84.58<0.05 <0.05護理合格 消毒合格238(99.17)236(98.33)219(91.25)216(90.00)<0.04 <0.05

表1 兩組護理滿意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護理相關指標比較[n(%)]
[1]成寶玲.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臨床應用探討[J].中國中醫藥咨詢,2012,4(5):338.
[2]鄒華欽,伏曉,張金美.風險管理 在護理管理中的實施及效果[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4):565-566.
[3]張紅娟.護理風險管理及質量控制[J].中國社區醫師,2011,13(32):1007-1008.
[4]凌小紅.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12):241 -242.
[5]裴玉萍,孫敏.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0,26(23):1672-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