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鈺涵 盧婷 鐘良鑫 陳帥 徐洪
新課程教學改革實現了教育內容、教育理念和教育任務的不斷豐富。每一個學生都應享受到教學改革的創新實踐成果,甘孜藏區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同樣也應享受到公平教學的權利。對于這一地區的教學實踐應該注重細節上的分析,掌握教育環境、教育對象、教育內容等多方面的規律性發展,注重結合現代化的教學需求,實現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深入培養。盡管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差異性,但是越是具體的、細節上的問題分析越有助于實現教育實踐的深入。關注甘孜藏區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英語學習的學習心理,堅持和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與理念,挖掘學生身上潛在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潛能,有側重點、有針對性的對該地區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英語學習進行教學實踐,保障這一特殊的教學群體能夠享受到同樣的教學待遇,有利于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一)國外研究現狀。國外對于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專門的教學思考,針對這一類兒童的教學實踐有針對性的方法,注重教育心理和教育環境的思考,從孤殘弱兒童的學習主動性、學習關注度和學習適應性等方面進行細致的分析,針對學生的特點以因材施教,缺陷補償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國外的針對孤弱殘的兒童語言教學的研究非常成熟,尤其是在兒童語言特征的分析上已經形成基本的教育框架。在語言的教學上以語法范疇,語義、語用等方面的內容進行教學引導。Prater(1982)在以英語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弱智兒童的音位發展模式和正常兒童進行對比,發現發音順序的特點。通過對比發現正常兒童和弱智兒童之間在語言學習能力上有很多相似之處,語音的交替規律上幾乎呈現一致性的特點。
(二)國內研究現狀。國內在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英語學習的研究上主要分為地域性研究和類別性研究兩個方面,并且也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不少教學經驗。黃信從英語教師的教學反思中進行分析,認為教師的英語教學反思能力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針對甘孜藏區的兒童英語教學現狀,應對教學作出理性的反思,通過對反思方式、實施細節和影響因素的觀測利于提升英語教師的教學技能。劉春玲對57名弱智兒童語音發展進行研究,具體分析弱智兒童在超音段及音段發展上和正常兒童的語言學習不同,認為需掌握基本的教學規律,重視學生的興趣點的培養,調整教學方式。周燕紅對蘇南縣域農村小學學生的英語現狀進行調研分析,認為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主要受到主主觀和客觀的教學因素的影響。
(一)調查目的。甘孜藏區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英語學習是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實踐調研。筆者通過調查和分析以了解這一地區學生在英語學習能力方面的現狀和發展的需求,通過數據分析找出問題存在的根源,通過積極的教學對策的提出實現對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升英語學習的興趣,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奠定英語學習的良好基礎,為進入下一階段的英語學習做好鋪墊。
(二)調查對象。以甘孜藏地區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學校、政府和福利機構為調查對象,以英語學習情況為調查內容,深入實地,掌握最新的數據信息。
(三)調查方式。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的方式,對甘孜藏地區的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進行數據調查,通過數據比對和整理,掌握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英語學習情況。以“甘孜藏地區兒童和青少年英語學習問卷調查”設置調查問卷,每一部分內容針對不同的調查對象,問題的設置都涉及到不同的影響因素,作為本文數據分析的支撐。
(四)調查過程。對甘孜藏區的兒童福利學校和孤殘學校進行實地的走訪和調查,通過問卷發放,以有效問卷為基準,統計甘孜藏區兒童和青少年英語學習情況。深入到甘孜藏區的兒童福利學校、地方政府和孤弱殘學生家庭中,針對不同的受訪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收回有效問卷395份。
走訪了甘孜州教育局,康定縣、瀘定縣、理塘縣教育局和州福利院。了解到甘孜州總體孤兒數量大致為73位,殘弱兒童大致為87位。由于人口基數較少,康定、瀘定、理塘縣內孤殘弱兒童數量均較少。通過對三縣的整體數據匯總了解到甘孜州孤殘弱兒童就學情況。
甘孜州孤殘弱兒童就學情況
從就讀情況可以看出,只有3.1%的學生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就讀,96.9%的孤弱殘兒童都有機會接受教育。
在英語學習興趣調查中可以看出有65名學生對于英語學習感興趣,占總人數的40.6%以上,對于英語學習有一定興趣的有28人,占總人數的17.5%,對于英語學習沒有興趣的人數有40人,占總人數的25%,也有一部分學生對于英語學習不了解。
通過上述問題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是相對比較特殊的學習群體,他們在英語學習的需求上有更深刻的體會,客觀環境的影響對于他們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很大的。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兒童的心理狀態處在非常活躍的時期,對于新鮮事物的渴望程度都很高,英語學習作為新的教學科目設置,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升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應該注意的就是學生的興趣點的培養,對于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應該以學生的心理因素為切入點,注重客觀環境的建設,實現對學生全面的培養。關注甘孜藏區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所處的學習環境,以耐心細致的教學方法,給予更多的教學關注,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才能促進這一群體的英語學習。
1.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甘孜藏區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英語學習和心理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從學生的自身心理需求出發,雖然在學習上相對于正常的兒童,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更大,學習的困難程度很大,但是在學習的需求上,他們并沒有因為學習的困難而被打消。在調查的過程發現,學生有和很高的學習熱情,對于剛剛接觸到英語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非常大,學生們渴望接觸到新的學習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思考如何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但是往往因為教師缺乏耐心,對于英語教學實踐沒有創新實踐,采取單一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在同學生的溝通上缺乏必要的鼓勵,使學生逐漸失去英語學習興趣。
(2)環境因素。環境因素是該地區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影響因素,由于甘孜藏區特殊的語言環境,學生接觸到的語言形式多樣,語言組織和邏輯和邏輯思維能力都有差異,這對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產生了很大阻礙。家庭環境的影響也很大,該地區家長對英語教育忽視是孩子學習英語學習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從教學環境上來看,該地區由于受地理條件限制,人口分散,不利于受調研群體集中接受教育。從社會環境上來看,甘孜藏區對于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的英語學習重視程度不夠,認為英語學習能力對于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并不重要。綜合環境來看,甘孜藏區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英語學習能力無法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和環境因素有關。
(3)政策因素。新課程教學改革政策的實施是針對所有教學范圍,所有的適齡兒童都享有受到平等教育的權利,不能說因為學生自身的特殊性就忽視對這一群體的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甘孜藏區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更需要接觸到語言學習,英語學習是其了解外面的世界的重要媒介,也是交流的一項技能。在政策上更應該對甘孜藏區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予以重視,適當的給予特殊的照顧,讓他們感受到來自于社會的關懷,提升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
2.對策與建議
我們應對甘孜藏區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通過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學環境的建設和教育政策的保障,促進該地區這類特殊群體的英語學習。
對于甘孜藏區孤、殘、弱兒童與青少年的英語教學應注重興趣培養,鼓勵和引導這類群體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將英語作為提升交流溝通能力的又一重要語言工具。自覺的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和艱苦努力的精神主動參與到英語學習當中。
在教育環境上應充分考慮到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三個方面的建設,在心里上和行動上提升大眾參與的意識。通過深切的人文關懷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為此類群體的教育做好充分的保障,注重三方面的協調與溝通,重視對孩子們的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家長應該充分重視孩子的英語教育,善于引導和鼓勵孩子進行英語學習。學校應該以專業化的教育手段,具有針對性的進行英語教學實踐。同時,社會福利機構應為這類群體學生配備專門的教育環境,免費的為孩子們提供英語教育的幫助。
在政策和機制方面,應該完善關于孤、殘、弱兒童與青少年的教育福利機制,為孩子們提供公正平等的教育環境,在教育人才、教育投資上給予更加專業性的支持。從政策上來看,該地區政府應有長遠的規劃,“優先照顧”“免費補課、“三免一補”“三包一掛”等政策的實施能夠改善教育環境,孤殘弱兒童專人管理、全員管理等制度也能充分保障這一群體接受英語教育的權利。通過福利性教學機制,為孩子們提供免費受教育的機會,鼓勵廣泛的社會參與,為教育人才的參與給予政策鼓勵,喚醒社會對于孤、殘、弱兒童與青少年的教育問題的重視。社會和政府是甘孜藏區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英語學習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通過主觀和客觀環境的建設統一,將對甘孜藏區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的長遠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甘孜藏區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英語學習現狀受到現實環境等客觀因素的嚴重影響。相對于傳統的英語教學實踐活動,甘孜藏區孤、殘、弱兒童和青少年英語教學實踐存在著特殊性。但教育難度的加大反過來又是對教育實踐不斷深入的一種促進,通過系統的調研和數據分析,掌握科學的數據分析,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實現教育的公平,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從而促進整個甘孜地區教育的發展。
[1]高全蓉.甘孜藏區義務教育階段雙語教師職后培訓的本土化問題探究[D].西 南大學.2011(04).
[2]黃信.甘孜藏區中小學英語教師教學反思現狀調查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01).
[3]王玉蘭.新疆和田地區的英語學習現狀與英語教學策略的研[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7(27).
[4]周燕紅.蘇南縣域農村小學生英語學習現狀的調研報告[J].小學時代(教 師).2012(10).
[5]潘清.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及問題探討——以桂林市城鄉小學為例[J].2013(41).
[6]劉春玲.弱智兒童語言獲得的研究[J].心理科學.19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