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財經學院 何冰
鄭州市食品產業集群升級路徑的探究①
鄭州財經學院 何冰
摘 要:食品工業將成為鄭州支撐中部崛起,密切東中西部聯系、服務全國大局的關鍵產業之一。因此,制定正確的鄭州市食品產業集群發展戰略,促進鄭州食品產業集群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本文分別分析了鄭州四個食品產業集群的布局及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提升鄭州產業集群升級的思路,以期為中原經濟區建設做出貢獻。關鍵詞:鄭州 食品產業集群 升級路徑
為了響應鄭州市政府提出的鄭州市食品工業發展規劃綱要,現如今鄭州市初步形成了四大食品產業集群區。分別是惠濟經濟開發區,主要以冷凍食品產業集群,配套蔬菜和調味品產業集群建設為核心;經濟技術開發區定位為谷物加工及糧油食品制造基地,逐步形成面制品精加工產業鏈;馬寨工業園區主要以生產乳制品、肉制品、烘培制品、飲料、添加劑和營養保健食品等;中原食品工業園區定位為方便面食品、休閑食品、特色農副產品加工業(棗業)及相關食品制造業基地。產業集群是新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一種有效的經濟發展戰略,是提高食品產業綜合競爭優勢和生產能力的一種新的產業組織形式。目前,雖然鄭州形成了四大食品產業集群區,但是,產業集群區內還有很多問題存在。例如,產業鏈不完整,難于獲取最佳的外部規模經濟;企業組織結構不盡合理,品牌成熟度差距較大;產品市場結構不合理,市場占有率僅限于國內;資金短缺,阻礙中小食品工業企業快速發展;技術創新動力不足,科研人才匱乏等。這些因素都在制約著食品產業集群的發展。而發展鄭州食品產業集群是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基礎,因此,制定正確的鄭州市食品產業集群發展戰略,加快食品產業集群的快速升級就成為了本文的探討重點。
2.1 惠濟經濟開發區
2.1.1 布局
惠濟經濟開發區如今已基本形成兩大食品產業集群區,分別是冷凍食品產業集群和毛莊蔬菜農產品產業集群。目前,經濟開發區內已形成三全、思念、胖哥、鄭榮等知名企業,主要加工速凍餃子、湯圓、米面等食品;其次,就是鄭州毛莊綠園實業有限公司現如今已是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2.1.2 存在的問題
產業集群區內企業性質差異化小、互補性偏低。由于集聚區在初期發展中,主要是依靠規模擴張,在項目引進時沒有結合本土資源優勢或產業基礎考慮產業培育,沒有從整個產業鏈角度去考慮引進項目,龍頭企業與中小配套企業也是割裂發展,缺乏專業化分工協作和密切的經濟聯系,更沒有形成一個建立在合作競爭基礎上的互動機制和完善的社會化市場組織網絡。產業集群區內,每個企業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根據產業需要進行合理配套。企業性質大都集中在產業鏈的生產制造環節,缺乏處于產業鏈兩端的服務增值環節和研發設計環節的配套企業,造成產業鏈條缺失,融合度難。
2.2 經濟技術開發區
2.2.1 布局
目前區內已擁有鄭州益輝食品、河南省天冰冷飲、河南笑臉食品、河南牧鶴飼料添加劑、鄭州紅門飼料、鄭州東海九鼎飼料、鄭州上好佳食品等七家規模以上食品類企業。近年來河南中煙工業公司鄭州和新鄭卷煙廠聯合易地技術改造項目、中糧集團和益海嘉里糧油加工項目、百事可樂鄭州灌裝廠及配套吹瓶廠項目、雙匯集團肉類加工及物流配送項目等食品重點項目也相繼入駐。目前,開發區食品產業已呈現高速增長的跨越式發展局面。
2.2.2 存在的問題
開發區食品產業起步較晚,雖然近幾年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食品企業規模仍然偏小,缺乏行業龍頭企業,年產值超過5億元的只有一家(河南牧鶴飼料添加劑),這與其他食品產業園區相比還有明顯差距,他們的輻射帶動作用極其有限,對做強做大開發區食品工業十分不利。同時,物流配送發展也比較滯后,造成食品流通的市場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這些因素都制約著食品產業的發展。
2.3 馬寨食品工業園區
2.3.1 布局
集聚區總體規劃面積11.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7平方公里。現已入駐企業298家。園內主要有康師傅工業基地、河南花花牛乳業基地、新大方重工、三中收獲、東方食品機械、天方集團等一大批企業成為集聚區發展的龍頭。
集聚區以康師傅食品工業基地等食品企業為龍頭,已集聚食品加工、食品機械制造及其關聯企業180余家,集聚區食品工業規模企業產值占規模企業總產值的60%以上,支柱產業框架已初步形成。
(1)品牌規模日益擴大。康師傅系列飲品、妙可奶業、萬家食品、鄭州新大方重工科技公司等品牌產品市場占有率的日益擴大,為馬寨產業集聚區食品工業的長足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2)產業鏈條輻射作用明顯。集聚區匯集了特種機械裝備制造、農業機械制造、食品機械制造、食品研發、食品加工、食品包裝、食品倉儲物流等多個食品業態,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食品產業鏈條。
(3)集聚區形象快速提升。設計精美的集聚區LOGO、充滿特色的文化墻、豐富齊全的網站功能、高效便捷的服務,大大增強了集聚區的魅力和吸引力,集聚區對內對外的形象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3.2 存在的問題
食品工業園區大多數企業都缺乏研發能力,新產品研究開發投入不足,與食品工業配套的食品裝備發展相對滯后。據調查,食品工業園區內只有少數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其他企業與這些機構并無密切聯系。園區內企業創新能力較弱,缺乏信息技術交流,沒有形成系統的網絡組織,使知識和信息在集群內積累、傳播和擴散。企業都是獨立收集信息,沒有形成資源共享,這樣會造成成本浪費和信息不完整。
2.4 中原食品工業園
2.4.1 布局
中原食品工業園位于新鄭薛店鎮鎮區,始建于2002年,建成區約10平方公里。近年來,該區先后構建起“六縱七橫”的城鎮道路網絡,并完成了供水、供電、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的升級,強力提升了園區的承載能力。
目前,該園區聚集有雪花啤酒、好想你、白象、河南四季胖哥、久居香、河南愛廚食用油等中外知名食品加工企業12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32家,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達70余家,初步形成了以食品為主導和食品服務相配套產業并存的產業鏈。并且白象集團榮獲“中國食品工業質量效益先進企業”。
2.4.2 存在的問題
中原食品工業園位于新鄭薛店鎮區內,由于該食品工業園區在發展初期缺乏前期規劃,導致入駐企業無論是在空間分布上還是在性質上都遠遠達不到產業集群的要求。企業與企業之間專業化分工協作差,沒有形成完善的社會化市場組織網絡。食品工業園區內的產品還是停留在初級階段,深加工程度不夠。產業鏈條短,處于價值鏈兩端的高附加值新產品幾乎沒有涉及。加工原料主要依賴本省,沒有形成原料供應基地。產品的銷售也主要是面向國內市場,沒有出口國外。
3.1 構建集群創新模式
創新是產業集群獲得競爭優勢的源泉,只有持續創新的產業集群才具有長期發展的生命力。實現集群創新模式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完成:第一,政府部門應積極推進集群內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引導集群內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的聯系,實現集群“產學研”結合,構建集群的創新網絡。第二,圍繞食品產業集群,制定人才發展規劃,出臺培養和引進食品專業技術人才、高級技能人才等相關政策。設立食品專業培訓學校,有條件時還可以在集群內建立國家實驗室等科研機構。第三,發展食品業行業協會,類似注冊會計師協會,充分發揮中介機構的作用。比如,組織食品行業企業家交流會,提供各類培訓和咨詢,搭建集群內公用技術平臺,建立科技成果轉讓交易市場等。
3.2 創建產業鏈條完整的產業集群產業鏈條完整的產業集群能夠發揮集群效應,增加產業集群的綜合競爭力。創建產業鏈條完整的產業集群需要在集群區內先形成主導產業,然后再結合本地的地理位置和經濟環境進行引進項目,使這些項目與集群的主導產業形成配套產業,相互補充,這樣才可以避免集群區內各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使產業形成持續的競爭優勢,不斷邁向特色化和專業化。
3.3 積極開展食品產業集群對外貿易,拓展海外市場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食品行業不僅面臨著國內市場的競爭,同時還要面對國外具有競爭力的企業來爭奪我國市場。鄭州食品產業集群要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緊跟世界食品工業格局變化的步伐,就必須“走出去”。這需要做好以下幾件事,一是鼓勵和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國際質量認證、環保認證、安全認證等有關國際權威認證,只有參與了這些認證之后才能進入國際市場。政府應該給予這些參與認證的企業一些補貼,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二是拓展傳統國外市場的基地,開拓新興市場,增加這些市場的食品出口份額。三是鼓勵和支持集群內食品集團企業到海外市場進行并購、參股等資本運作。四是鼓勵和支持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舉辦的貿易合作交流會、經濟洽談會、設備及產品博覽會,盡可能多地展示企業實力和水平,積極尋找跨國公司與國內企業相結合的機會。
3.4 積極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作用
發展食品產業集群,政府的引導和支持是關鍵。首先,對于產業集群布局規劃上應制定相關政策,使集群區內主體間圍繞該集群的主導產業建立分工協作、相互配套的互補關系。同時,還應與周邊的市場環境進行協調配套。其次,引導集群區的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相互合作,提高綜合實力,通過已經形成的產業鏈條進行有目的招商引資,完善產業配套體系,打造優勢產業鏈條。再次,政府還要積極引導集群區企業與高等學?;蚩蒲袡C構進行合作,把他們打造成“產學研”聯合的共同體。重點支持技術創新能力強,影響范圍廣的企業,為他們建立關鍵技術研發中心,給予經濟上的獎勵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積極創新,構建食品產業集群的創新網絡。最后,政府還要在宏觀層面上為產業集群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鼓勵質量信譽好的企業,重視食品安全,整頓市場秩序,為集群區內的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同時,還要加大對鄭州市中小食品企業的金融支持與融資服務的力度等。
食品工業將成為鄭州支撐中部崛起,密切東中西部聯系、服務全國大局的關鍵產業之一。因此,鄭州食品產業的集群升級,需要堅持以科學觀為指導,根據本地區食品產業發展情況和環境條件,確定主導產業集群的發展目標,圍繞主導產業規劃相關配套產業,選擇合適的食品產業集群發展路徑,并制定相應的措施,完善集群環境,促進集群網絡形成,建立良性互動機制,引導和推動食品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發展協調的鄭州市食品產業體系。
參考文獻
[1] 朱磊,馬翠柳.天津食品產業集群發展及其升級路徑探究[J].企業活力,2009(12).
[2] 張建華.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食品工業的發展[J].當代經濟,2011(1).
[3] 何澤軍.河南省提升食品工業發展質量的戰略舉措研究[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2015(2).
基金項目:①2015鄭州市社科聯(ZSLX2015452)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6(b)-1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