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東
完善激勵機制
近年來,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武鋼)已經建立起了良好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并先后出臺了多個成果及專利的獎勵辦法。在每年召開科技工作會時,對于在技術創新和解決關鍵、重大生產經營和技術難題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武鋼會給予重獎。
在武鋼全國“講理想、比貢獻,奮力實現中國夢”活動先進集體申報材料中,記者注意到,武鋼在激勵機制的完善上,做了很多工作。具體講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擴大活動影響。武鋼領導高度重視激勵機制的完善,并成立了相關活動的領導小組。把群眾性的技術創新活動納入到企業的重要議事日程,此舉已成為武鋼的一個常態。定期聽取激勵機制完善情況的工作匯報,積極整合生產、技術、研發、管理部門和群團組織的資源,共同推動相關活動的深入開展,二年來,武鋼通過組織各類活動,激發了2萬余名科技工作者的技術創新熱情。在技術創新的項目上,立項1081項,完成1016項,累計直接創造經濟效益15億元,形成了較大的聲勢和規模。
二是加強制度建設,建立長效機制。近年來,武鋼科協與人力資源部、科技創新部、經營財務部等四部門,通過重新修訂相關制度文件的辦法,在實踐中不斷修改和完善了相關激勵制度的實施辦法。此舉極大地促進了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生產經營服務。為取得實效,武鋼對相關項目堅持做到“四個落實”,即項目內容落實、完成單位落實、完成時間進度落實和責任人落實。通過動態的管理,確立了一季度抓立項,下發立項通知;二季度抓實施,中期檢查;三季度抓進度,跟蹤管理;四季度抓驗收,開展評比,由專家對優秀項目進行評審,年終抓總結表彰的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武鋼通過認真抓好立項、實施、評比、表彰等重要環節工作,實現了現場、市場和一線青年科技人員的三結合。另外,武鋼科協常委每年聽取匯報、進行終審,逐步建立起了促進相關活動落實的長效機制。
三是抓好六個結合,注重活動實效。以服務武鋼創新驅動戰略、推動武鋼自主創新為目標,深入開展“講理想、比貢獻”活動。武鋼通過把“講理想、比貢獻”活動與“四大基地”的建設相結合,加速了新產品的研發;通過把“講理想、比貢獻”活動與現場技術攻關相結合,促進了降本增效和節能減排工作深入開展;通過把“講理想、比貢獻”活動與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相結合,加快了科技人才的培養;通過把“講理想、比貢獻”活動與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相結合,促進了武鋼核心競爭力的提高;通過把“講理想、比貢獻”活動與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相結合,促進了武鋼生產經營目標的實現;通過把“講理想、比貢獻”活動與武鋼創建“四個一流”相結合,促進了武鋼科技進步與技術水平的提高。
2014年12月15日,中國科協、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和全國總工會聯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2013~2014年度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表彰頒獎活動,武鋼再次榮獲“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這是武鋼連續第十二次榮獲全國“講、比”先進集體稱號,也是全國三家連續不間斷十二次獲得“講、比”先進集體稱號的單位之一,更是對武鋼27年來深入持久開展“講、比”活動的充分肯定。
實踐證明,武鋼緊緊圍繞企業的創新需要,通過組織群眾性的技術創新活動,探索出了一整套成熟的活動模式和科學的運行機制,并將群眾性的技術創新活動內容,納入到了企業的科技創新體系與科技管理體系當中。隨著激勵機制的不斷完善,武鋼科技工作者的創造熱情與創新活力,得到了有效的調動和充分的激活,人才、技術和信息等創新要素,正在不斷地向武鋼集聚,武鋼科技創新的內涵正在不斷地提升。
營造創新氛圍
為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大幅度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武鋼人在“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精神指導下,為廣大科技工作者營造了良好的技術創新氛圍。
營造創新的氛圍,不只是說在嘴上的,武鋼的科技工作者們是用行動營造創新的氛圍。
例如,在數字對講系統的創新上,武鋼通信公司通過組織技術工程師團隊,積極致力于專業通信產品的研發。令人眼花繚亂的界面輸出,變幻莫測的后臺技術,出神入化的網絡聯系就是每天他們工作的內容。他們研制出的DX_DN數字對講系統,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中國工業數字通信領域的神話,并獲得了全國工業數字通信產品銷量第一的殊榮。事實證明,武鋼通信公司的技術工程師團隊創造了奇跡,他們敲開了武鋼通信產品網絡化的嶄新大門,并讓武鋼工業的通信產品化,成為業界的一個全新技術標桿。
此外,在綜合節能技術的研發上,武鋼研究院通過組織節能技術研發團隊,對連續退火爐在生產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了科技攻關。
武鋼研究院的節能技術研發團隊在科研攻關中發現:連退爐是從國外引進的設備,作為一種汽車板和硅鋼生產中的重要熱處理工藝設備,連續退火爐在生產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是:供熱能力大幅下降,燃燒系統失衡,爐溫控制精度下降,爐壓和氣氛控制,燒嘴遠遠地偏離了最佳工作狀態,連續退爐能耗上升,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了機組產能的發揮和產品性能的提高,并成為制約產線盈利能力提升的瓶頸問題。
為解決這一難題,武鋼研究院的節能技術研發團隊毅然選擇了迎難而上。于是他們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深入現場展開艱苦的調查研究,與現場操作和技術人員進行討論和分析,終于取得了詳細的第一手資料和數據。最終,通過攻堅克難,他們找到了連續退爐供熱能力下降的關鍵原因,并通過采用新的節能技術,確保了退火爐的高效穩定運行。
在營造創新氛圍上,武鋼人也很懂得借助媒體的力量。例如,他們通過與《武鋼工人報》和武鋼電視臺等媒體的合作,開辟了“武鋼‘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優秀科技人員先進事跡報道”等專欄,并對“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的成果、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大力宣傳。
在表彰先進典型方面,武鋼的表彰力度也不小。例如,武鋼每年都對“講理想、比貢獻”等活動,進行評選和表彰,不但撥付年度專項獎勵經費,而且獎勵額度也在逐年提高。像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在武鋼科技工作會上,武鋼領導就對“講理想、比貢獻”優秀項目、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了表彰。
在促進學習與交流方面,武鋼人不但堅持定期組織內部學習與交流,同時還堅持定期與省市科協和兄弟企業科協進行交流,此舉為廣大科技工作者營造了良好的技術創新氛圍,并促進了企業內部學習與交流的不斷深入。
另外,武鋼也通過舉辦演講報告會的形式,讓獲獎者登臺講述自己的經驗與感受,這樣做的好處有二點。一方面,是能夠感染、教育和激勵其他科技人員,帶動他們積極投身到企業的建設中去;另一方面,讓獲獎者登臺講述他是如何發現問題,如何攻堅克難,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取得成果,他對今后工作有那些思考等等,此舉不但對獲獎者自身是一種肯定,更能激發其持續的科技創新激情。
收獲累累碩果
在科學的激勵機制和良好的創新氛圍助推下,武鋼科技人員的創新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也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武鋼人在“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精神支持下,新產品開發能力與核心產品的競爭能力,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并且企業的品種結構也得到了明顯的優化。例如,2013年新上線品種62個,其中耐蝕油井管用鋼N80S等17個為國內領先品種。國內首創的變壁厚連續油管用鋼CT90、抗酸性熱軋管線鋼X65MS制管成功。世界最薄規格熱軋中高碳合金工具板帶鋼試制成功。免酸洗大梁鋼實現批量供貨。硅鋼獲得500kV超高壓變壓器用鋼供貨權,首次獲得1000kV特高壓變壓器用鋼訂單,無取向硅鋼獲得700MW以上大電機用鋼供貨權。汽車板認證再創歷史最好水平,通過認證69項(其中合資品牌37項)。磁軛鋼WDER750、-100℃低溫壓力容器鋼通過行業評審。重軌、鐵路車輛用高強耐候鋼通過CRCC認證。高端彈簧鋼通過慕貝爾首階段質量認證。
在科學的激勵機制和良好的創新氛圍助推下,武鋼科技成果數量和質量均有較大提高。2013年申請專利1219項(其中發明專利422項),獲專利授權866項(其中發明專利130項);2013年認定技術訣竅303項。鑒定科技成果80項,其中48項達國際先進及以上水平,獲冶金科學技術獎、湖北省科學技術獎、武漢市科技進步獎等38項次。技術中心在全國887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評估中列第3位。武鋼品牌以270.26億元位列“2013年中國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第44位,進入中國工業企業品牌競爭力前百名的前列。
“武鋼”這兩個字的份量很重。
“化百練鋼為繞指柔”,武鋼的份量重,就重在它有科學的激勵機制,重就重在它有良好的創新氛圍和令人贊嘆的科研團隊。
雖然武鋼的整體品牌形象不能夠用三言兩語講透,但是當我們讀懂了武鋼科學的激勵機制、良好的創新氛圍和難得的科研團隊時,我們就有理由相信:面向未來,武鋼科技進步的步伐會更快!在科技創新上,武鋼必會收獲更多的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