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梅 彭 燕 張 瑩
衛生部于2011年提出了公立醫院改革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的任務要求,實施護士崗位管理越來越成為今后醫院護理管理的重大趨勢[1-2]。2013年1月按照我院護理部擬定崗位分級管理實施方案及績效實施考核方案,結合科室特點,我們建立了一套護士分層級使用加績效考核的護理管理模式,在實踐中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床位46張,護理人員14 名。年齡19~49 歲,平均(31.24 ±3.81)歲。副主任護師1 名,主管護師2 名,護師4 名,護士7 名。工齡:1~5年4 名,6~10年5 名,10年以上5 名。中專1 名,大專7名,本科6 名。
1.2 方法
1.2.1 護理人員分層級使用方法 根據我院護理部下發《護士分層級使用》說明,將臨床一線護理單元按照技術難度、工作量、風險程度等進行分類,按工作年限、學歷、職稱、個人能力和臨床經驗分層級上崗并各負其責。結合科室具體情況,我科將臨床護士崗位設置分為N1~N3 3個層級。詳見表1。

表1 科室護士層級設置與主要職責
1.2.2 績效考核方法
1.2.2.1 總體分配原則 在院護理部《護理人員績效考核方案》指導下,結合科室具體情況,建立崗位基礎工資與績效工資為主的薪酬體系;體現公平公正、優績優酬、多勞多得、同工同酬的原則;將績效工資與護士分層級、護理工作量、勞動強度、患者服務滿意度掛鉤。
1.2.2.2 績效分配方法 (1)績效系數分配。按照護理部《層級崗位系數》標準,科室根據護士工作年限、工作能力,結合護士層級崗位職責分別對應不同的崗位系數,即3 級護士(責任組長、主管護師)7.0;2 級護士(責任護士、護師)6.0;1級護士(責任護士、初級或規范化培訓的護士)5.0。(2)科室績效考核。是“采用量化考核法”。將護士日常工作劃分為護理人員服務質量(10分)、勞動紀律(10分)、護理質量(40分)、行風滿意度(10分)、團體協作管理(10分)、護理科研及創新(10分),其他(10分)7個主項目,34個子項,總分100分,每個項目中相對應的分值與扣分匹配。量化分數考核法是最基本的績效考核方式,是將護理人員的績效考核劃分為實際工作中的具體單項,將被考核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各項情況與之對比,考察其匹配度,再參考每一具體單項在績效考核中所占比例,最后得出考核成績[3]。(3)計算方法。個人績效=科室平均獎金X 層級崗位系數×量化考核分數(總分100分,沒扣分,乘以100%,扣1分,乘以99%,以此類推)。1.3 觀察指標 將2012年1~12月常規護理工作模式及管理與2013年1~12月護士實行分層級加績效考核管理進行比較,分析其護理綜合質量、病人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護士對工作滿意度方面的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配對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2 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加績效考核前后14 名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2 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加績效考核前后14 名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分,±s)
時間 基礎護理 病房管理 護理安全 健康教育 護理文件 整體護理實施前 89.18 ±1.54 93.32 ±4.29 92.22 ±2.78 86.74 ±3.3 5 92.12 ±2.89 90.79 ±3.57實施后 96.42 ±1.36 96.21 ±3.83 95.24 ±24.3 97.69 ±1.56 95.35 ±2.08 97.89 ±1.32 t值13.185 2.593 0.462 11.087 3.394 6.979 P值 <0.001 0.071 >0.05 <0.001 0.002 <0.001

表3 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加績效考核前后護士自身職業滿意度比較(例)
由于我院婦科住院患者多,病床周轉快,使得護理人員的工作量特別大,1 名護理人員有時要同時護理10個以上患者,工作上難免會有一些疏忽的地方,這不但給護理人員的工作造成巨大壓力,也極易造成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下降[3]。因此,采取及時有效的護理管理模式對提高婦產科護理質量、護理人員滿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1 提升臨床護理質量 有研究指出[4-5],護理質量與薪酬、晉升、評先、評優掛鉤,可提高護士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結果亦顯示,實施護士分層管理加績效考核前后14 名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實施績效考核,使護理人員得到相對客觀、公正的待遇,從而調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充分激發了護士在護理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自覺執行護理質量標準,護士在明確自己該做什么事、該怎樣去做的前提下,自覺地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并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規范了自身的服務行為,按照各項護理質量標準完成工作任務,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3.2 融洽了護患關系 落實護理崗位管理后,各層級護士的工作職責更加明確,有效保證了各項護理工作及時落實,管床護士相對固定,減少護患之間的陌生感,構建了和諧護患關系。護士主動服務意識加強,主動到床邊與患者溝通、交流,取得了患者信任,并希望患者及家屬對自己的服務滿意,從而拉近了護患距離,改善了護患關系[6],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需求,有效提升了患者滿意度。
3.3 提高了護士職業認同感 護士分層級使用加績效管理,使各級護理人員各司其職,組織紀律性提高,同時也為年資高、能力強的護士提供了用武之地,使其自身價值得到了充分體現,并得到相應報酬。由于其在物質上得到了進一步滿足,從而提高了護士對自身工作的認可度,護理隊伍內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7],護理人員真正感受到公平公正、優績優酬、多勞多得、同工同酬分配機制,從而提高了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同時增強了護士對未來職業的規劃意識,并不斷提升護士職業的滿意度,有利于護理隊伍的穩定與發展。
綜上所述,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結合績效考核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加強護士工作責任心,護士服務理念由被動轉為主動,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護理人員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有了積極看法和情感,并努力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及整體素質,對于護理專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1]衛生部.關于實施醫院護士崗位管理的指導意見[S].2012.
[2]李 麗,葉文琴,田東惠.國內外護理崗位設置現狀分析[J].護理研究,2013,27(4):876 -877.
[3]Darwish,Atef M,Mohamad,et al.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deficient dietary calcium intake during the thi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The experience of adeve -loping country[J].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aecology Research,2012,35(1):106 -112.
[4]郭燕紅.適應形勢 銳意進取 促進護理工作可持續發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5):305 -307.
[5]魏 芳,楊麗娟,李振香,等.連續性排班模式優化全院護士分層級管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9):1742 -1744.
[6]祁克蓉,丁 曄.定能分級管理模式在病區護士績效考核中的應用及其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3):58 -60.
[7]李世英.護士分層級管理加績效考核在門診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2):122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