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芬 左 柳 蔡健愛
高血壓、高血糖在老年人群較為常見,高血壓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發病率均呈隨年齡增加而逐漸增長的流行趨勢,且兩種疾病常合并存在,使患者生活質量降低,病死率增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命質量。對于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多居家調養,定期到門診檢查和取藥,很少采取長期住院治療[1],為了提高治療效果,我們對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來我院門診接受治療的180例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入選標準[2]:無精神疾病,無明顯肢體功能障礙,居住地點和聯系方式穩定,無其他嚴重急慢性基礎性疾病。將患者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57例,女33例;平均年齡(66.31 ±7.90)歲;高血壓病平均病程(5.31 ±0.80)年;糖尿病平均病程(4.31 ± 0.91)年。對 照 組 男59例,女31例;平 均年 齡(66.50 ±7.61)歲;高血壓病平均病程(5.50 ±0.92)年;糖尿病平均病程(4.5 ±0.7)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基礎護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等。觀察組實施針對性護理,主要如下:(1)強調護理內容的針對性。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多數不是第1 次來門診治療,對相關的護理內容,護患雙方之間或多或少的有一些熟悉,因此我們強調按需護理,即針對患者的需要進行護理。如部分患者喜歡在門診停留一段時間,述說自身的病情或其他情況,我們就做好基礎服務,如幫患者倒水,根據患者敘述內容給予針對性的詢問和總結等;部分患者較為沉默,治療結束后就馬上離開,我們根據病情需要,挽留患者適當停留一段時間,通過觀察和詢問盡可能多的掌握患者相關情況。另外,因不同患者的治療和調養重點不同,我們應因人施護,對患者做的比較好的方面不再給予太多干涉,將護理重點放到患者當前階段遇到的困難方面,幫助患者分析原因,對于鍛煉困難的患者,根據其體質和興趣建議其適當變換鍛煉方式;對于飲食困難的患者,根據其愛好和病情適當變換食譜等。(2)強調護理形式的針對性。根據患者的基礎病情和變化病情,盡可能熟悉患者的個人情況,在平時護理過程中注意觀察、總結患者有哪些習慣或者愛好,這樣患者來門診后,在不影響診療的情況下,盡量從患者舒適性方面來考慮,展開相應的護理服務。如部分患者在描述病情無重點,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并注意適時引導;部分患者希望醫護人員能給自己肯定的回答,如“我的病情還有沒有好轉的希望”,我們應據實相告,但要注意語言表達的委婉性、藝術性,如“您的疾病是慢性病,發病時間長,因此要治好也不是一朝一夕能達到的,而且這些病也很難徹底治愈,但只要能控制病情進展,則會明顯減少對您生活質量的影響,您對自己要有信心”等;部分患者記憶力較差,經常在離開門診后想起有些問題還沒有說明,對此我們則留下聯系方式,患者在想起問題時可隨時與我們電話聯系。此外,對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定期電話隨訪,對其生活調理和治療情況追蹤總結,并不定期提醒患者相關注意事項或來門診接受面對面的健康指導。
1.3 觀察指標 護理半年后統計兩組患者血壓和血糖達標情況。血壓達標[3]:收縮壓<130 mmHg,舒張壓<85 mmHg。血糖達標:空腹血糖<6.4 mmol/L,餐后2 h 血糖<7.8 mmol/L。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 軟件處理相關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患者血壓和血糖達標情況比較例(%)
高血壓病是老年人群常見疾病,是多種心、腦、腎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并可最終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糖尿病也是老年人群常見疾病,其慢性并發癥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如糖尿病性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腎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是患者殘疾和最終死亡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4],合并高血壓病、糖尿病存在互相影響的關系,即高血壓病會影響到糖尿病進展,糖尿病也會影響高血壓病進展,比單一患者的預后更差。由于患者主要是居家調養,因此門診針對性護理對于提高療效、降低并發癥風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們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針對性的護理,一方面是護理內容,另一方面是護理形式。由于患者多是長期來門診治療,護患雙方有一定了解,為針對性護理奠定了現實基礎。從臨床體會來看護理內容方面,患者主要重視兩個方面,一是在門診所接受的護理服務,雖然門診的護理一般不會明顯影響病情,但患者也希望能有一個好的診療體驗,因此我們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給予其認為最需要、最貼心的服務,以便患者在就診期間能保持較好的心理舒適度;二是護理內容,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不同,所需要的護理服務,主要是健康咨詢方面的內容,也會有較大差異,我們通過平時總結,給予患者最需要的健康建議,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護理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患者更加針對性的掌握相關內容[5]。護理形式方面患者主要重視兩個方面,一是舒適性,即患者希望所接受到的護理服務是最適合自己的,因此我們給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和耐心,并在盡可能掌握患者情況的基礎上盡量滿足患者;二是便利性,患者由于記憶力或者體力下降,雖然來門診有助于更好的接受服務,但是頻繁來門診還是多有不便。因此我們采取電話聯絡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患者報告病情變化并獲得健康建議,另一方面有利于醫護人員更為實時的掌握病情變化和進行相關的健康提醒[6]。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壓和血糖單項達標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患者同時身患兩種疾病,一方面觀察組的門診護理更強調針對性,更容易為患者接受,所以患者能夠更好地控制疾病進展,所以達標率更好;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患者在平時的調養中能夠得到醫護人員更多的追蹤指導,所以能更好地兼顧綜合指標。總之,針對性護理應用于門診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能夠更好控制病情進展,且并不需要太苛刻的硬件條件,值得門診推廣應用。
[1]孫宏慧,周 和,黎麗蕓.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3):35-36.
[2]田會玲.系統護理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療效的影響[J].咸寧學院學報(醫學版),2011,25(1):76-77.
[3]朱敏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2):160-161.
[4]戴厚永,劉必成.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發病機制及治療進展[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0,18(11):870-871.
[5]丁素紅,周治萍.在門診對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人文關懷護理的體會[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4):197-198.
[6]李迅馳.40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門診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4):77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