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娜 蔣維連
堅強屬于個體抵抗能力的資源,是一種能夠保護個體免于應激損害的人格特征,包括承擔、控制和挑戰3個維度。有研究表明,堅強可以緩解應激對于身體的效應,可以影響個體對于應激的反應和適應能力,與焦慮和抑郁呈負相關,與積極應對和社會支持呈正相關。肝硬化是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造成的彌漫性肝臟損害,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肝病。患者常因病情反復、預后差、具有傳染性感覺對家庭和社會是一種負擔,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1]。疾病同樣打擊著患者的照顧者,尤其是其配偶,他們身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我院對住院治療的肝硬化患者配偶進行干預,幫助肝硬化患者配偶應對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取得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100例肝硬化患者配偶作為研究對象,男19 名,女81 名。年齡40~58 歲,平均(45.6 ±5.1)歲。入選標準:(1)對肝硬化患者負有主要照顧責任的患者配偶。(2)年齡≤60 歲。(3)無認知障礙,能與人溝通。(4)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能合作完成問卷。排除標準:(1)患者配偶有精神病史。(2)合并嚴重軀體疾病。按照隨機數字法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配偶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的健康教育和指導,觀察組在常規健康教育和指導的基礎上依據堅強概念結構中的認知調整、信念調整及行為調整3 方面實施護理干預[2],具體內容如下:(1)認知調整。指個體對應激事件的認識轉化過程,個體通過相關知識促進對事件的理解和感知。護理措施:護理人員與患者配偶進行充分的交流,讓其了解并發癥的相關因素及危害,如何防治等知識,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堅持正確的飲食原則,交待生活中的注意事項,使其面對疾病診斷,通過自我歸因,關注疾病的治療和康復知識,從而理性的接受患者患病事實。(2)信念調整。指以堅強的理想為中心,個體在強烈責任感的影響下,形成自信樂觀的態度。護理措施:講解信念與疾病康復的關系,告知患者配偶如長期處于焦慮狀態,可間接地影響患者,使疾病惡化,也影響家庭的正常生活秩序。同時,要引導患者配偶在其治療過程中,不僅要給予患者精神鼓勵和經濟支持,還要給予其精心照顧,使患者產生強烈的生存欲望,以自信、開朗和樂觀的心情積極地面對生活。(3)行為調整。個體在應激事件的影響下,為了達到目的,采取的自覺行動。護理措施:護理人員可以在認知、決策及應對技能等方面提升患者配偶的自我控制能力,指導患者配偶合理地運用暗示及宣泄等應對技巧,以增加他們對于困境的忍耐力。配偶滿足患者需要的照護技能、能力、知識,滿足患者的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飲食管理、癥狀管理及疼痛管理等。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于入院當天和出院前1 d 對患者配偶進行問卷調查,(1)焦慮。采用Zung 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測量患者的焦慮程度。焦慮程度判斷標準[3]: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AS 標準分的分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2)抑郁。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測量患者的抑郁程度。抑郁量表共20 條內容,包括情緒低落、沮喪、易激惹、焦慮、睡眠障礙以及對現在和將來悲觀消極態度等。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DS 標準分的分值為53分,其中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資料均由Excel 2003 進行數據錄入和核查,采用SAS 8.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Wilcoxon 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配偶護理干預前后焦慮程度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配偶護理干預前后焦慮狀況的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配偶護理干預前后抑郁程度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配偶護理干預前后抑郁程度比較(例)
肝硬化因其特殊的疾病特點,病程長、病情重、癥狀反復,療效及預后差且多具有傳染性,患者容易產生焦慮、抑郁情緒,大部分肝硬化患者因病痛長期折磨對治療失去信心,不能積極配合治療,影響了治療的依從性[3-4]。配偶的支持對患者的康復特別重要,因為配偶給患者提供良好的飲食護理、心理支持,指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給予患者良好的社會支持,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增加患者抵抗力,有利于患者康復。有研究顯示[5-6],幾乎所有的肝硬化患者配偶在患者治療期間均存在較為嚴重的焦慮和抑郁等心理狀態,且希望醫護人員提供醫療性、信息性和情感性支持。本研究中干預前兩組患者配偶均存在較為嚴重的焦慮和抑郁情緒,且干預前兩組焦慮和抑郁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肝硬化患者配偶負性情緒明顯,如不及時給予心理支持,不僅影響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會影響患者的治療和康復。
近年來,應激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精神醫學、行為學以及護理學等各學科對堅強概念越來越重視,尤其是臨床領域的研究,從過去強調人的缺點和脆弱性的病理模式轉變為關注人的正向方面和堅強性的健康模式。與傳統模式相比,該模式護理過程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更容易激發患者主動參與到治療康復過程中。楊毅華等[7]應用堅強概念對80例乳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不僅增強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還增加了治療的依從性,對疾病的康復有促進作用。寧冬蘭等[8]應用堅強概念對開胸手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不僅改善了開胸手術患者術前的焦慮、抑郁情緒,還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和手術質量的提高。林岑等[9]采用扎根理論方法研究乳腺癌患者堅強特質的促進因素,結果顯示,堅強特質因個性、經歷和信仰等個人因素,以及各種家庭社會支持而被激發,堅強特質能夠促進患者達到與癌共存的狀態,并促進個人成長。本研究通過堅強概念為基礎的護理干預模式對肝硬化患者配偶焦慮、抑郁的影響進行觀察,發現該模式可以為患者配偶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結果顯示,應用堅強概念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焦慮、抑郁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患者配偶通過堅強概念的護理干預后心理壓力明顯減輕,焦慮、抑郁情緒明顯改善,增強了其戰勝疾病的信心。總之,堅強概念的應用對肝硬化患者配偶焦慮、抑郁的影響效果明顯,有助于減輕其心理負擔,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1]陳娜娜,劉風華,丁秀娟.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焦慮水平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9):3548-3549.
[2]林 岑,胡 雁,錢 序,等.乳腺癌患者堅強的概念結構及對護理的意義[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2):107-110.
[3]孫寧奮,鄔亞敏,董樂琦.出院后電話干預對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6A):27-29.
[4]楚秀菊,閆香芹.肝硬化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35):4261-4262.
[5]朱 迎,林 征,丁霞芬,等.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主要照顧者的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7):62-64.
[6]羅 玲,周如女,施 丹.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配偶心理體驗的訪談及分析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2):110-113.
[7]楊毅華,林 瓊,賴文娟.堅強概念的應用對乳腺癌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3):15-16.
[8]寧冬蘭,蔣維連.術前訪視應用綜合堅強概念對開胸手術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2):1443-1445.
[9]林 岑,胡 雁,錢 序,等.乳腺癌病人堅強特質的促進因素和轉歸的扎根理論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8A):2016-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