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雨
你見過水牛和獅子對決的場面嗎,那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驚心動魄。
在非洲大草原上,水牛們浩浩蕩蕩地行進,一群獅子覬覦著它們,試圖趁機捕捉到一兩個獵物。在我們的想象里,獅子那么兇猛的動物,捕到一兩個溫順的水牛好像不費多大力氣,甚至易如反掌。其實,滿不是那么回事。當獅子撲到水牛身上時,其它水牛只要發現就會聲援,當它們大義凜然地向獅子走去的時候,不用堅硬鋒利的牛角刺向獅子,獅子就像吃過虧似的,放開獵物,不甘心地離開。水牛似乎很容易滿足,看獅子走了,也不窮追猛打,抹回頭繼續自己的行程,好像把獅子嚇走,就達到了目的。它們忘記了危險,獅子卻沒忘記獵物。獅子又盯住了另外的目標。趁大隊的水牛疏忽的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向掉隊的或是弱小的水牛,這時,獅子往往就得逞了。
其實,以水牛碩大的身軀和鋒利的牛角,一對一對決,獅子未必能占到便宜。可他們沒有足夠的警惕,也缺少持久的耐性,這樣,就讓饑腸轆轆的獅子鉆了空子,留下不盡的遺憾。
有人會說,讓你談小學生留作業的事兒,你怎么扯起水牛和獅子來了,真是風馬牛不相及。
我勸你先莫發火,聽我講講二者的聯系。
成群結隊的水牛就像一個正常的規則。而伺機而動的獅子就像社會上流行的潛規則,盡管說起來不好聽,可往往能占到便宜。名聲不好不要緊,只要有實惠,就會有人前仆后繼,頂風作案。就像小學生的課業負擔,盡管上面三令五申,要減負,可負總是減不下來。各種名堂的補課辦班,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有的在學校不能補了,就到老師家或租房子補。
前幾個月,上面下了不準奢侈浪費、大吃大喝的令兒,一時間大飯店門前顯得有些冷落??蛇^去那些吃主并沒閑著,他們不是立刻不吃了,吃還是照舊吃,只不過換了地方。大飯店有人盯著,太惹眼,那就轉到食堂,吃的水平一點不比大飯店的差。還有的轉到城邊子人們不注意的地方。記得有一次,一個領導招待一個人,讓我作陪,把我們拉出好遠,落座以后他才加以解釋,在市里天天有人檢查,咱不討人嫌,躲遠點,免得惹是生非。
正常的明面的規則,是維護大家利益的,可潛規則卻總是無孔不入,讓大家的利益受到損害。只要正常的明面的規則像水牛剛剛遇到襲擊時立刻進行反擊,那代表潛規則的獅子就難以得逞。可實際的情形總是與人們的愿望相反。明規則雖然表面氣勢很大,似乎巍巍然不可撼動,可它就像籬笆,表面是很牢固,卻到處是漏洞,能擋住溫順的羊,卻擋不住狡猾的老鼠和蛇。
一次,一位著名的軍旅作家很氣憤地告訴我,他的一個官司敗訴了。原來,一家出版社沒與他打招呼,私自把他的作品換個書名出版,他發現后就到那家出版社所在的法院打官司。他想,這是百分之百對方沒理的官司,對方肯定敗訴。可讓他萬萬想不到的是居然判他敗訴。他幾乎含淚對我說,偷人家東西居然沒事,被偷的反而不對,這上哪說理去?
看來,他也遭遇了潛規則。就像牛群被襲擊,不幸的水牛被猖狂的獅子算計。代表明規則的鋒利牛角,卻不知藏在哪里。
潛規則橫行,明規則只好暗暗飲泣。
明規則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要用好自己的“牛角”,并且總是睜大警覺的眼睛。
知青與大學生
60多年來,中國青年的命運如果簡單地打量,與兩個現象分不開,一個是上山下鄉,一個是高考。前30年,絕大多數青年都卷入了上山下鄉的洪流,人們最熟悉的是知青,后30年,人們都參加過高考,最熟悉的莫過于大學生。
當然,有些知青后來參加了高考,成了大學生,但這改變不了知青生活留在他們生命中那深深的印痕。因而,研究了這兩個群體,就等于研究了中國的過去和現在,或者說等于研究了中國的現在和未來。
知青,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前后十幾年,共有2000多萬人成為其中的一員,相當于外國的一個中等國家。這些人幾乎牽涉到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雖然年齡十幾到二十幾歲不等,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知青。知青的全稱是知識青年,可號稱知識青年卻干著幾千年一貫制的農耕活計。
起初,趕他們下去的時候,就是最高統治者的一句話:“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笨捎捎谙氯ブ?,他們都是造反的紅衛兵,心中還燃著革命的豪情,一時很難完成身份的轉換。對他們而言,不是去接受再教育,而是參加改天換地、戰天斗地的偉大事業。盡管那口糊著報紙的箱子裝著自己的全部財產,可他們胸中裝著的卻是天下還有三分之二受苦受難的勞苦大眾,甚至要把鮮艷的紅旗插到華爾街的大廈上。可無情的現實很快就粉碎了他們的紅色理想,他們開始為填飽肚子發愁,甚至干起了偷雞摸狗的勾當。許多女知青遭受了更凄慘的命運,尤其是面對回城的巨大誘惑的時候,她們屈辱地接受了蹂躪。這些,她們可能永遠地不對人說起,但那深深的劃痕絕不會在生命中抹去。
知青,本來應該憑借知識改變農村落后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可現實同他們開了一場玩笑,他們不但沒有改變農村,相反,倒被農村改變了。他們因此知道了生存的艱難,知道了生活的真實面目,不再生活在浪漫蒂克中,而是老老實實地面對遭遇的一切。因而,他們是了解生活實際的一代,也是能夠面對生存艱難的一代,他們身上有一種能吃苦耐勞的精神,有一種務實的精神。因而,當他們回到城市后,他們成了生活中的中堅力量,成了各個地方領導層中的務實派。這要感謝那些年農村生活的賜予。因而,有人因此喊出了“青春無悔”的口號。
但不能因為幾個人成了中堅力量,就代表所有的知青表示無悔。因為,在實際中得到鍛煉是一回事,對整個一代人命運的影響又是一回事。這些人如果不荒廢那寶貴的十年光陰,我們國家也許就早十年進入發展的序列。而他們下鄉的十年,恰好是世界各國飛速發展的十年,一個人一生才有幾個十年啊。
上山下鄉,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高考,同樣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因而,在這個意義上許多人都深深感謝恢復高考制度的鄧小平先生。知青是一個生命符號,也是一個命運符號。它代表著堅忍、務實,代表著過去,甚至代表著苦難。大學生,也是一個命運符號,它代表著進取,代表著向上,甚至可以說代表著未來。盡管現在大學生就業成了問題,但我們無法想象,如果一個國家沒有了這些大學生,該是什么樣子。
母乳與狼奶
曾經看過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的一個專訪,當記者問他對現在小孩子讀國學有何看法時,他表示了十分肯定的態度。他是物理學獎的得主,按理來說具有非常先進的理念,該反對這些東西才對,可他卻認為這些東西使自己受用終身。
受用終身的東西就像母乳,母乳對于孩子的重要任何有點生活常識的人都會心知肚明。而有些人沒有母乳,只好喝洋奶或可能有三聚氫胺的奶粉。
光不喝母乳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喝狼奶長大。
從十年浩劫過來的人,對那段荒誕的歲月,可能淪肌浹髓。那時,人們常常瞪著大眼珠子,力圖發現階級斗爭新動向,哪怕你無意中說錯一句話,哪怕你在紙上亂寫,只要叫有心人把那些字有意加以曲解,你可能就會被打入十八層地獄,讓你有口難辯。人與人之間不講友愛,只講斗爭,只講仇恨。人們一個個就像斗紅眼睛的公雞,時刻處于備戰狀態。你如果家庭出身好,還能少招點麻煩,如果碰巧生在地、富、反、壞、右家庭,那就等于天生的罪人,隨時都可以批斗,隨時都可以侮辱,有時,即使你有病住院,也逃不過一劫。吳晗夫人袁震因為丈夫寫了一個《海瑞罷官》,就被批斗,到醫院治病,就想喝一口粥而不可得。等孩子做好粥大老遠送來,她已經到了另一個世界。
只是大人無奈跟著隨大流也還罷了,許多童稚未消的孩子,竟也加入了那個荒誕的隊伍。他們不只是覺得好玩兒,而且覺得天經地義。
一天,一列滿載木材的火車穿過山海關后,遠遠只見兩個孩子搖著紅色的小旗站在兩條鐵軌之間,司機一看不妙,立即采取非常制動措施,終于在距孩子五米之處停下。司機馬上跳下機車,問發生了什么事故,兩個孩子故意收起小紅旗,把胳膊上的紅小兵袖章一亮,說:“你背誦三條毛主席語錄?!蹦菚r,背誦毛主席語錄是時髦,人們日常交流,都要用毛主席語錄開道。可在鐵路上攔火車司機背語錄,實在有點讓人匪夷所思。“什么?”司機鼻子差點沒氣歪。兩個孩子一本正經:“我們是紅小兵交通崗,路過這里必須背三條語錄,背不下來一律不準通過?!彼緳C氣得七竅冒煙:“小祖宗哎,開什么國際玩笑?”小孩子理直氣壯地回答:“毛澤東思想是方向盤,你們不會怎么開火車?!?/p>
如今說起這些,好像是個笑話,其實,這是我們幾代人無法排解的心酸。為什么?只是因為我們正需要友愛、誠實、善良、知識的母乳的時候,卻不得不大口地吸吮仇恨、荒唐的狼奶。而十年吸進的狼奶,可能終生都排解不凈。想想真是可憐,也真是可怕。一個叫赫中山的詩人曾在《狼孩,我替你說》中寫道:“顫抖的哭聲喚不來母親的乳汁,腥膻的狼奶灌得我不死不活,人孩被當作狼孩來雕塑,善良被邪惡隨意地輕薄?!彪m然這詩距今已有30多年了,今天讀起依然讓人難過。但愿以后的孩子永遠能喝到甘甜的乳汁,永遠遠離腥膻的狼奶。
與導演的對話
楊柳依依、涼風習習,在一個柳暗花明的所在,突然傳來隱隱的鼓樂之聲,不遠處,一對穿紅戴綠的古裝男女飄然而來。讓人仿佛穿過時光隧道,回到了幾百年前。正在我不知今夕何夕之際,忽然聽到一聲:“好,一遍拍成?!蔽翼樦曇艨催^去,哎呀,這不是多年前的老同學胡作西嗎。我趕忙過去與他相見,一打聽,才知道他在導演一出古裝戲。我有些不解,你不是剛導完一個古裝戲嗎,怎么又導上了?
他見我提出這個問題,輕輕露出一點不屑,眉毛朝上動了動。他以為一閃即逝,我不會發現,哪知道我幾乎是火眼金睛,那點小把戲豈能瞞得過我。但我大人不計小人過,不與他一般見識,洗耳恭聽他的回答。
他說,拍古裝戲好啊。我說現代題材的戲不一樣有觀眾嗎?就像《亮劍》《大宅門》《潛伏》《娘要嫁人》收視率不都挺高嗎。他顯出一副行家里手的神情,跟我擺起龍門陣。
這位胡導演好像當年輔導員給我們輔導一樣,對我進行新的啟蒙。拍古裝戲有利于觀眾了解歷史啊。你想,中國歷史那么漫長,足有5000多年,有多少帝王將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別的不說,光皇帝就有多少,四百多,我們現在才知道幾個,無非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外加康熙、乾隆,剩下的多著呢。我們一說起歷史就說二十四史,那長長的一大排書,除了專門研究的,有幾個人細心去看。哪一個皇帝不能拍上幾十集,皇帝弄完了'中國歷史了解的就差不多了,這才是真正的寓教于樂。說老實話,要是沒有古裝戲,有幾個知道漢武帝、唐玄宗、武則天、康熙、乾隆怎么回事。
我有些不服氣。現在的電視劇把過去的皇帝都寫得愛民如子,兢兢業業,以至于有人寫文章說自己深深地愛上了封建王朝?;实鄱寄敲春?,孫中山還搞辛亥革命干什么,豈不是多此一舉。
他看我認真起來,不愿與我計較,似乎怕爭論破壞我們殘存的友情,顯得不夠厚道,便對我說起內心的苦衷。拍古裝戲安全哪,輕易不會被槍斃。古代離我們那么老遠,有誰見到過?我拍成啥樣就是啥樣。所以,古裝戲可以戲說。哪怕你把不是一個皇帝的臣子弄到一個朝廷上,也沒有人會覺得有什么不對勁。拍現代戲就不一樣了。如果你拍領袖人物,那得有專門的機構批準,不但事先要報批,劇本還要審查,要多麻煩有多麻煩。另外,現代劇和現代人是連在一起的。你要是演真人,說他的豐功偉績怎么夸張都沒毛病,一旦寫他們哪點不是,他們的親屬就會挑三揀四,光背后說說倒也罷了,一旦遇到一個火氣大的或較真章的,一紙訴狀把你告到法庭上,弄得你灰頭土臉。我一天忙得腳打后腦勺,哪有工夫陪他們打官司。我有那工夫又多拍一部戲。
拍古裝戲就不同了,盡管古人也有后人,畢竟相隔久遠,沒有幾個那么沖動,為八百年前的舊事大動肝火。再說,誰也不敢說自己的祖先就溜光水滑,身上一個疤拉沒有。戚繼光那是了不起的大英雄,可他還怕老婆,背著老婆在外面生兒子,人們也覺得可以理解??赡阋獙懍F代的哪位元帥或將軍在外面弄個私生子出來,那還不人腦子打出狗腦子來。為了保險,為了減少麻煩,所以我專門拍古裝戲。
聽他這么一講,我似乎理解了他的苦衷,不再指責他選擇古裝戲。他看我不再做聲,就說,等哪部戲有合適的角色,給你也弄一個露露臉,說完哈哈大笑。
什么藥能包治百病
時??吹接行V告把藥品的療效說得神乎其神,有時明星們也跟著一起忽悠,以增強可信度。有人就真的相信那藥可以包治百病,踴躍前去購買。
按照常識,真正的藥只能對身體的某一部分發揮作用。就像氟哌酸主治腸道疾病,如果腦袋痛吃它就不管用;眼藥膏治眼病好使,如果治腳氣恐怕就沒有用。當然,你可能會拿出一兩個歪打正著的例子和我抬杠,那我也沒有辦法,只好告敗。
咱們閑言少敘,書歸正傳?;仡^來說今天的正題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在整個20世紀,起過不可磨滅的歷史作用。許多人就是看了《新青年》,看了巴金的《家》才毅然決然與封建家庭決裂,邁出沖破封建禮教的第一步,從而走上革命道路。許多人是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唱著《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走上抗日的戰場,把青春的熱血灑在祖國的土地上;在國民黨實行一黨獨裁的時候,人們唱起了《團結就是力量》,那歌詞真是鏗鏘有力,就是今天聽來,依然讓人熱血沸騰:“向著法西斯蒂開火,讓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滅亡?!边@樣的歌聲不是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而是洪鐘大呂久久回蕩。
紅色文化與革命的歷史緊緊相連,它對于蒙昧狀態的人是一種啟蒙,對于沉默狀態的人是一種召喚,對猶豫狀態的人是一種激勵,使他們忘記利害,無所畏懼,奮不顧身。革命的時代需要這種東西,就像心臟有問題時打一針強心劑,立刻就會發生效力。
可任何藥都要針對病癥,不能不管病癥胡亂下藥。在革命的時代好用的藥方,在建設的時代就未必好使。革命的時代,我們面對的是武裝到牙齒的敵人,是殺人不眨眼的兇神惡煞,你就不能唱“燕子雙雙飛上天”,只能唱“到敵人后方去,把鬼子消滅凈”。
紅色文化可以說是革命的動員令,但革命時代結束了,再發動員令就有些不合時宜。
我們現在的時代是建設的時代,提倡以人為本,提倡創建和諧社會,紅色文化作為諸多文化中的一種未嘗不可,在一些紀念日,集中唱唱也無可厚非,但如果強行推廣,甚至趕走其它文化,那就不是現代人應有的一種態度。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歌聲。時代改變了而文化不隨之改變,那就沒有與時俱進。
記得30多年前文革的時代,那可是“紅色文化”一統天下,許多抗戰時期的歌曲被翻出來重新填詞翻唱,和那時的政治氛圍倒也吻合。但恰恰是那個時代,人們生活在浩劫之中,生活在恐懼之中,現在想起都不知當時是怎么過來的。花生種在沙土地里容易生長,可種在水田里只能爛掉,這不是種子的問題,而是土壤的問題。
現在我們面臨的病癥是腐敗,是社會不公,兩極分化,環境惡化,資源減少,需要新的藥方醫治,紅色的藥恐怕并不對癥。
再說任何藥都有個保質期,還沒聽說一種藥過半個世紀了,還能保持原來的藥性。
一些藥包不包治百病不知道,經過一些人一忽悠,銷量肯定是不斷增長。其實,包治百病的話是有的,包治百病的事卻很難遇到。
什么藥能包治百?。咳绻姓l出這么一道腦筋急轉彎的題,我保險回答,騙人的藥。
(此文寫在某市大力唱紅歌的時候,當然,那時沒有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