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宗慶
摘 要: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是高職園林技術專業的核心專業課之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在園林技術專業培養體系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該文分析了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具體教學實踐,提出了幾點建議,為高職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3-04-153-02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是高職園林技術專業的核心專業課,也是該專業的必修課,在高職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占有核心地位。以往的教學模式都非常強調教學內容系統性、教學方法的規范性、教學環節的完整性,從而出現學習內容繁多、面廣、重點不突出等問題。為了適應高職類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程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季節性,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考核評價等幾方面對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革探索,來提高高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及其創新能力。
1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理論與實踐課時安排不合理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是高職園林技術專業里面應用性、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專業核心課程,而在具體教學中,理論課時安排相對較多,為40學時,實踐課教學僅有20學時。園林植物種類繁多,病蟲害更加不計其數,不同植物不同病蟲害的防治方法也是各不相同,所以教學必須因地制宜,重點突出,按照當地生產實踐開展。
1.2 教學內容與實踐脫節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綠化美化環境的愿望與日俱增,隨之而來不斷有新的病蟲害出現,很難從教材當中獲取這些病蟲害的知識和發展動態,這時需對教學內容及教學大綱進行補充和調整。與其同時,教師授課教材僅用幾本,造成新知識匱乏,實踐能力下降,將直接影響課程的授課效果。
1.3 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筆者通過多年對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教學經驗進行總結并與其他高職院校的同事交流,普遍反映該課程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仍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課堂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氣氛不夠活躍,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教學效果不理想。雖然大部分老師能夠運用多媒體教學,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形象生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但在使用中缺陷也比較明顯,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惰性。上課時學生只看課件不記筆記,不主動思考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主動能動性,使學生的應用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此外,教師長時間用多媒體課件授課也容易使自己產生依賴性,出現一次備課多次使用現象,甚至帶著課件只是“照本宣科”地從頭讀到尾,專業思維受限,最終導致課堂教學不能互動起來,致使教學過程較機械呆板。
2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教學改革探析
2.1 增加實踐教學比重 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教學不同,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充分考慮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對高職學生能力的要求,要進一步改進教學計劃。將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課時調整為各30學時,通過提高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實踐課學時,來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們在當地園林植物生產季節,帶領學生到園林苗圃和附件不同的花卉苗木市場進行調研,開闊學生視野。進行生產實踐的實地調查,范圍包括當地各大公園、苗木基地和現代農業園區等地。通過提高實踐教學比重,豐富了實踐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為滿足社會對植物保護人才的需求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更新理論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上,對世界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發展、我國當前植物病蟲害發展趨勢及本地園林植物病蟲害發展情況要及時掌握,并將這些情況及時體現在教學中,合理調整教材中相關內容,以夠用為度。增加本地重點發生的園林植物病害和蟲害,同時,授課時注意本課程與其他專業課之間教學內容上的配合與銜接,不同課程間的教學內容要協調處理,避免教學內容的相互重復。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的教學應接近生產前沿。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通過查閱參考資料,收集最新的植物病蟲害防治的理論知識,培養最新的防治操作技能。
2.3 改革授課方式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的理論授課是學生在沒有感性知識的情況下被動聽老師的講授,但隨著教學時間推移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為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可采用多種授課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用現場教學法對昆蟲生活習性講解時,帶學生到苗木生產基地進行觀察識別,身臨其境的接觸活生生的昆蟲,教師邊講,學生邊觀察、邊實踐,對所學的知識看得見、摸得著、印象深,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加深了所授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各論講授中,因不同植物病蟲害的種類多,知識點較繁雜,所以授課時以實地錄像、圖片和文字為基礎,通過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形象直觀地展示不同病蟲害的癥狀特點等,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使他們易于理解和掌握。但利用多媒體也存在一定的缺點,比如學生過分依賴圖片,只觀圖不做筆記等問題,利用多媒體上課時,應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注重課堂與學生的交流,給學生提出重點、難點和疑點,讓他們學會思考,學會用腦,使課堂教學變為“參與式”教學,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而且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率。
2.4 優化教學內容體系 這門課程是在學生們學習了植物生理、植物學、土壤肥料等專業基礎課程之后開設的,應根據高職學生好奇心強、好動的心理特點,在教學內容設置上以“必需、夠用”為原則,通過合理的取舍、補充等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多講授基礎、重點、難點,少講已學過或與其他課程重復的內容。如在講授不同園林植物病蟲害種類時,重點講當地常見園林植物病蟲害的分布,在有限學時內將最有用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體現該課程的實踐性和實用性。筆者長期的教學經驗表明,這種承前啟后的教學方法既保證了園林植物病蟲害課程的完整性、系統性,又解決了相關課程間的重復教學問題,使學生易掌握所學知識,初步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為其他課程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2.5 合理安排授課時間 根據高職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園林植物病蟲害在大二上學期開設,這學期學生的專業課程多,學習任務重,而園林植物病蟲害又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這個學期時間段處于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很多病蟲進入休眠,相應的病蟲害識別因受到季節性限制,影響到實踐課的順利進行。因此,將園林植物病蟲害調整到大二下學期,在總課時不變的前提下,根據當地主要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發生情況,調整授課次序,這樣有利于實踐課的順利開展,做到融會貫通,也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2.6 改變考核方式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的考核方式是閉卷考試,但該門課實踐性較強,單純的理論考核不能全面反應學生對該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對傳統的考核方式進行改革,成績評定中提高實踐實驗性考核成績的比例,采用理實一體化考評模式,注重對學生過程考核,比如結合課堂提問、學生作業、平時測驗、實驗實訓及技能競賽,綜合評價學生成績,改變以前重理論、輕實踐的考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季節安排教學實習,通過教學實習,使學生學會病蟲害標本的采集制作技術,掌握病蟲害田間調查方法。同時,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核成績著重體現學生的實踐技能,特別是在學習和應用上有創新的學生予以鼓勵,全面綜合評價學生。
3 結語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教學改革是高職課程教學改革的一部分,根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本文對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探討,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培養出適應行業企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但無論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如何改革,都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出發點,結合相關職業資格和就業崗位要求為標準進行,不斷總結、完善,把教學改革不斷引向深入,把本課程的教學邁上新的、更高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韓春葉,王明山.高職院校園林專業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學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0(19):28-29.
[2]楊帆.高職院校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河南農業,2013,5:38,40.
[3]馮瑩.對《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34):19871-19872.
[4]朱麗梅.園藝植物保護教學改革的思考[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05(5):99-101.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