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功清
服務貿易商機無限 東博會平臺凸顯
——訪中國商務部研究院服務貿易所戰略與政策研究部李俊博士
□ 文/王功清
在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從制造業向服務業、從貨物貿易向服務業拓展升級的大背景下,作為中國—東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中國—東盟博覽會于2010年起增設“服務貿易專題”,豐富和拓展了東博會的活動內容,也為中國—東盟兩大經濟體開放服務貿易領域的貿易投資合作搭建了新的平臺。
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在未來發展中,東博會該如何助推中國—東盟服務貿易更上一層樓?東博會又應如何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和對客商的服務功能?對此,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商務部研究院服務貿易所戰略與政策研究部李俊博士。

● 李俊 博士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戰略與政策研究部
中國-東盟博覽:自中國—東盟積極開展服務貿易領域的務實合作以來,具體取得了哪些成績?
李俊:目前,中國與東盟已成為雙方重要的服務貿易伙伴,截至2014年12月東盟已成為中國第三大服務貿易伙伴。雙邊服務貿易取得長遠發展,如在旅游業,雙向旅游規模不斷迅速擴大,中國成為東盟僅次于歐盟的第二大旅游客源地,東盟各國成為中國公民的旅游度假勝地;而雙方互派留學生人數超過17萬人。
中國與東盟雙邊服務業,尤其是服務業投資、工程承包、勞務合作等領域快速發展,東盟成為中國重要的服務貿易出口市場。與此同時,東盟在海運、航空運輸、金融服務、建筑工程服務等領域的對華投資合作,也成為中國服務貿易進口的重要組成部分。雙邊的投資領域也逐步擴大,中國對東盟的投資拓展到煤電氣的生產供應、運輸、商務服務、建筑和工程承包、計算機與信息等多個服務行業,東盟對中國的投資則廣泛分布于交通運輸、旅游、房地產開發、零售、保險、金融、文化娛樂等各個服務行業。
中國-東盟博覽:中國—東盟服務貿易領域廣泛,中國—東盟博覽會該如何更好地發揮服務貿易專題的作用?
李俊:中國與東盟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領域寬廣,但由于中國—東盟博覽會主會期有限,不太可能短時間內對所有服務行業和領域都策劃重大活動。因此創新東博會辦展和辦會模式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考慮實行兩個“1+N”的辦展辦會模式,一個是1個主展+N個專業展,即一個綜合展和若干個不同服務行業和領域的專業展;另一個是按地理來分,中國南寧作為1個東博會主場,同時在中國及東盟其他城市,可不定期舉辦一些有地域特點的分論壇。
中國-東盟博覽:就中國—東盟博覽會五大專題來說,服務貿易專題該如何與其他四大專題相配合,共同促進東博會的發展?
李俊:與貨物貿易有關的服務貿易,可以商品貿易專題融合互動。例如國際運輸服務和國際保險服務,中國目前有貨物貿易優勢,但并不掌握國際運輸和國際保險權,東盟亦存在類似情況。因此,可以在商品貿易專題中,有針對性推薦中國或東盟地區的運輸物流公司和保險公司設置展臺,實現貿易區內運輸公司運輸、貿易區內保險公司承保的目標,協力提升中國和東盟與貨物貿易有關的服務貿易競爭力。

目前,中國—東盟雙向投資累計超過1000億美元,極大地促進了服務貿易的發展。因此,服務業投資與服務貿易具有天然聯系。中國—東盟博覽會要把投資合作以及相關聯的服務貿易連接起來,進一步拓寬展會的綜合服務功能,形成展會價值鏈,增強“一站式”服務功能。例如,在投資合作專題中突出服務業投資合作主題,在服務貿易專題中召開服務業投資論壇等,使投資合作專題與服務貿易專題相關活動交叉融合。
技術貿易嚴格來說就是服務貿易的一部分。但為突出技術貿易的重要性,中國外貿法將其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并列,成為三大貿易之一。技術貿易往往伴隨著投資,其載體一般表現為知識產權的許可與轉讓。因此,它可以與投資合作專題自然地融合起來。如,新加坡有技術和知識產權優勢,并規劃成為未來亞洲知識產權中心城市。在先進技術專題中,可讓新加坡宣傳介紹一下知識產權中心城市規劃的相關舉措。這可以與東博會的魅力之城專題結合起來。
不同的城市可選擇相關領域的成功案例和實踐經驗,深度直觀了解相關城市在服務貿易、貨物貿易、先進技術和投資合作中的特色與品牌。要引導相關新聞媒體對此進行分析和報道,提高新聞報道的深度和商業價值。
中國-東盟博覽:隨著中國—東盟雙方的合作深化,雙方服務貿易的需求不斷增加,給雙方的服務提供者帶來新的機遇。企業和商人該如何抓住商機?
李俊:一是積極研究、了解規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以及服務貿易協定第一批和第二批開放承諾后,給中國和東盟企業、商人帶來了大量機會。然而,很多企業只知道WTO,卻不知道FTA(自貿區),很多企業有WTO的機遇意識和規則意識,但沒有FTA機遇意識和規則意識。因此,建議相關企業和商人要認真學習了解《服務貿易協議》及其附件,多參加一些政策宣講和培訓會,也包括可以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這個平臺,多了解相關規則,這是抓住商機的前提。
二是積極利用新規則,開拓新的合作領域。根據《服務貿易協議》第一批和第二批開放承諾,中國和東盟將在各自WTO承諾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國內服務業市場開放。例如,中國在排污、垃圾處理、降低噪音等環境服務方面允許設立獨資企業,在機動車保養和修理服務方面允許東盟企業設立獨資子公司;新加坡、文萊等國向中國開放了海洋客運和貨運服務;東盟很多國家還對中國開放了旅館、餐飲服務,允許成立合資企業。這些開放舉措是中國和東盟相互開放的承諾,具有區域排它性,即中國只對東盟開放,東盟只對中國開放。這樣,中國和東盟的服務企業就可以相互開拓對方開放的服務市場,拓展原有的合作領域,搶占合作中的先機。
三是對于個人而言,也可利用服務貿易協定中有關自然人移動的開放承諾,尋求跨國就業的機會。例如,第二批中方在律師服務中的開放承諾如下,外國律師事務所的代表應為執業律師,為一東盟成員國的律師協會或律師公會的會員,且在中國境外執業不少于2年。首席代表應為一東盟成員國的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或相同職位人員(如一有限責任公司律師事務所的成員),且在中國境外執業不少于3年。這樣,東盟有條件的國家律師事務所,就可以到中國開立分所,并派符合條件的律師到中國執業。同時,中國公民也可利用東盟開放承諾,在東盟各國尋求建筑工、中醫師、海員、批發零售店員等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