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
孕早期超聲篩查胎兒心外畸形的臨床分析
黃慶
目的 探討超聲心電圖診斷法對懷孕早期的胎兒心外畸形篩選的意義。方法 選取4000例產檢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00例孕婦作為觀察組,對觀察組孕婦于11~14周用常規產科超聲檢查以及多切面超聲檢查胎兒心外畸形情況,之后在孕中期18~24周對胎兒進行復查,檢查胎兒的心外畸形情況;選取其中的2000例孕婦作為對照組,在11~14周對孕婦進行常規的產科超聲檢查,在18~24周對孕婦進行復查。結果 觀察組18例心外畸形胎兒與對照組14例心外畸形胎兒的發病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在產前胎兒的心外畸形發現12例,而對照組產前胎兒心外畸形發現7例,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孕婦11~14周觀察組胎兒心外畸形的發現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孕婦懷孕早期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對心外畸形胎兒的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對于優生優育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心外畸形;孕早期;超聲心動圖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的基數也不斷增大,然而在不斷增加的人口中不可避免有很多先天畸形的胎兒出生,心外畸形是先天畸形的一種,胎兒致死率較高[1]。本研究選取進行產檢的4000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主要探究在孕早期對孕婦進行超聲檢查,從而篩選心外畸形胎兒的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于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進行產檢的4000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00例孕婦作為觀察組。觀察組孕婦年齡19~41歲,平均(26.4±5.9)歲;對照組孕婦年齡21~43歲,平均(28.1±4.7)歲。2組孕婦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對觀察組孕婦于11~14周用超聲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層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NT)以及胎兒心外畸形器官,之后在孕中期18~24周對胎兒進行復查,檢查胎兒的心外畸形情況,在產后對心外畸形胎兒進行超聲心動圖驗證;選取其中的2000例孕婦作為對照組,在11~14周對孕婦進行NT檢查及各項常規檢查,在18~24周對孕婦進行復查,產后對心外畸形胎兒進行超聲心動圖驗證[2]。
1.2 檢查方法 采用IU22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荷蘭philips公司)、HD-7(荷蘭philips公司)以及開立50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孕婦進行產前超聲檢查。IU22探頭頻率為1.0~5.0MHz,HD-7探頭頻率為2.0~4.0MHz,開立5000型號探頭頻率也為2.0~4.0MHz[3]。對胎兒進行四腔心切面、主動脈弓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等檢查法,檢查胎兒是否存在單心房、單心室、心臟發育不良綜合征、室間隔缺損、心血管畸形等心外畸形的病癥[4-5]。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孕婦在產前發現胎兒心外畸形的情況比較 觀察組18例心外畸形胎兒與對照組14例心外畸形胎兒的發病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孕婦在孕早期超聲檢查心外畸形胎兒的情況比較(n)
2.2 2組孕早期超聲檢查胎兒心外畸形的發生率比較 所有研究對象共有32例心外畸形胎兒,其中觀察組發現18例心外畸形胎兒,對照組發現14例心外畸形胎兒。觀察組在產前胎兒的心外畸形發現12例,而對照組產前胎兒心外畸形發現7例,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孕婦11~14周觀察組胎兒心外畸形的發現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孕早期胎兒心外畸形檢查的發生情況[n(%)]
科學的不斷進步要求人們對于產前檢查的標準越來越高,先天性心外畸形的胎兒在所有死胎中的比例高達30%,超聲心動圖簡單、方便、經濟且無輻射,在產檢中運用十分廣泛[6]。
在孕早期對胎兒的心臟結構進行超聲檢查能夠及早發現胎兒的心外畸形病況,一般在11~14周進行初步篩查。利用四切面檢查法、3VT切面檢查法、心臟五橫切面檢查法等技術進行診斷篩選,可以準確地檢查心臟異常結構的部位,比如說心房、心室的缺陷,二尖瓣、三尖瓣的閉鎖,心臟發育不良綜合征、動脈血管縮窄等問題[7]。研究表明,這種檢測篩選的方法對胎兒心外畸形的敏感度高達88%以上[8]。本研究中,觀察組18例心外畸形胎兒與對照組14例心外畸形胎兒的發病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另外觀察組在產前胎兒的心外畸形發現12例,而對照組產前胎兒心外畸形發現7例,組間比較差異不顯著;說明2組胎兒心外畸形的發病特征以及發現率比較相近;然而孕婦11~14周觀察組胎兒心外畸形的發現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說明在孕早期結合了多切面檢查技術的觀察組在發現率要明顯優于對照組。這說明孕早期對孕婦進行的多切面超聲檢查對心外畸形胎兒的發現有重大意義,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和運用。
綜上所述,在孕婦進行產檢時尤其要注意在孕早期利用超聲檢查進行篩選,可以有效地做到疾病的篩選。
[1] 孔凡斌,寧燕,嚴英榴,等.孕早期超聲篩查胎兒心外畸形的價值初探[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3,15(10):665-667.
[2] 王莉,吳青青,陳焰,等.標準化超聲切面篩查孕11~13+6周胎兒結構畸形的臨床意義[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4(1):25-31.
[3] 馬燕,陳志華,謝娜,等.孕早期54例胎兒異常的超聲診斷與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6):92.
[4] 梁青,鄧學東,孫玲玲,等.超聲在孕11-13+6周篩查21-三體綜合征中的作用[J].醫學影像學雜志,2009,19(11):1445-1447.
[5] 劉建軍,張學光.胎兒心臟畸形的超聲心動圖診斷價值[J].河北醫藥,2012,34(4):566-567.
[6] 劉潔,柴義青,張坦,等.早孕期胎兒頸部透明層厚度及靜脈導管波形與先天性心臟畸形的關系[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2,23(12):897-898.
[7] 錢鷺葵,呂國榮,陳文龍,等.實時三維時空關聯成像技術對20孕周前胎兒心臟畸形的診斷價值[J].臨床醫學,2013,33(9):31-33.
[8] 韓華,李建玲,常鳳玲,等.胎兒早孕期三尖瓣反流對染色體異常的診斷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2014(14):2273-227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7.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