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傳
CT對肝損傷的臨床診斷價值探析
劉俊傳
目的 探究CT對肝損傷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60例外傷性肝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全部患者都進行CT檢查。結果 本研究經過手術或其他方面的檢查手段確診60例患者均為肝損傷患者,其中28例患者進行腹部探查與肝破裂修補術,手中患者中有16例肝損傷分級Ⅳ級、Ⅴ級患者都進行了手術治療;44例CT分級Ⅰ級、Ⅱ級、Ⅲ級患者中,有12例患者由于血流動力學不夠穩定,或因合并有其他臟器受到損傷進行手術治療,其余32患者全部都進行非手術治療。進行手術治療的28例患者CT分級以及手術探查的結果符合率為85.71%(24/28)。結論CT在肝損傷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準確性,能夠對患者的肝損傷程度進行準確的評估,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與使用。
CT;肝損傷;診斷價值
外傷性肝損傷是一種高危重癥病癥,臨床通常表現為快速失血等癥狀,病情比較復雜,而且具有較快的變化,早期的診斷是對此疾病治療的重中之重[1-3]。CT是現階段臨床上較為廣泛應用的影像學檢查技術[4],為了探究CT檢查技術在肝損傷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選取60例外傷性肝損傷患者的相關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西省瑞金市中醫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外傷性肝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男36例,女24例,年齡16~80歲,平均年齡(41.13±2.40)歲。受傷原因:車禍傷40例,高處墜落傷10例,10例其他方面的外傷性損傷。全部患者在受傷1~24 h內入院。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全腹疼痛,還可能是右上腹痛?;颊呷荚谑軅?.5 h~2周內入院同時采用急診CT進行平掃。其中,36例患者當天行CT平掃與增強,24例患者在外傷以后或者術后2~14 d內采用CT進行復查。
1.2 方法 對全部患者都采用CT檢查,采用菲利甫16排螺旋CT機?;颊卟捎贸R幬改c準備以后,再進行檢查。檢查時首先對患者進行常規的平掃,平掃時患者選擇仰臥姿勢,對患者的劍突到下緣進掃描,平掃完成以后,在進行增強掃描,采用優維顯造影劑,采用高壓注射器對患者的額前臂進行靜脈內團注。第一相保持以1.2 m/s的速度進行注射;第二相保持以0.5 m/s的速度進行注射,兩次注射總量都為50 mL。分別延遲25 s、75 s、以及180 s,采取動態三期掃描。
1.3 肝損傷的分級標準
1.3.1 影像學的分級標準 (1)Ⅰ級表示為肝包膜表面撕裂小于1 cm,包膜下血腫的最大徑為小于1 cm,肝靜脈血管附近存在一定軌跡;(2)Ⅱ級表示為肝撕裂深度在2 cm左右,中央一級包膜下血腫的最大徑為2 cm左右;(3)Ⅲ級表示為肝撕裂深度超過3 cm,實質內以及包膜下的水中最大徑超過3 cm;(4)Ⅳ級表示為肝內血腫,還可能是血管裂傷超過1段,實質裂傷超過2段;(5)Ⅴ級表示為血管裂傷,還可能是組織受到破壞累及兩葉。
1.3.2 手術的分級標準 (1)Ⅰ級表示為包膜下血腫是肝表面的0.1以內,包膜存在裂傷,肝實質裂傷的深度不足1 cm;(2)Ⅱ級表示為包膜下血腫范圍是肝表面的0.1~0.5,肝實質的血腫最大徑<10 cm,實質裂傷的大?。?0 cm,深度為2 cm左右;(3)Ⅲ級表示為包膜下血腫的范圍是肝表面的0.5以上,還可能產生進行行擴張,實質血腫的最大徑超過10 cm,實質裂傷的深度超過3 cm;(4)Ⅳ級表示為1葉中受到損傷累及2各左右的肝段,還可能累及肝葉的0.25~0.75;(5)Ⅴ級表示為1葉中受到損傷累及超過3各的肝段,還可能累及0.75以上的肝葉,產生肝旁靜脈損傷;(6)Ⅵ級表示為肝整體撕脫。
本研究經過手術或者其他方面的檢查手段確診60例患者均為肝損傷患者,CT檢查有58例(96.67%)肝損傷,其中有Ⅰ級肝損傷11例,Ⅱ級肝損傷22例,Ⅲ級肝損傷11例,Ⅳ級肝損傷12例,Ⅴ級肝損傷4例;共28例患者進行腹部探查以及肝破裂修補術,其中16例肝損傷分級Ⅳ級、Ⅴ級患者均行手術治療;44例CT分級Ⅰ級、Ⅱ級、Ⅲ級患者中,有12例患者由于血流動力學不夠穩定,還可能時因為合并有其他臟器受到損傷進行手術治療,其余的32例患者全部都進行非手術治療。進行手術治療的28例患者中,24例符合手術結果,CT分級以及手術探查的結果符合率為85.71%(24/28),手術Ⅳ級CT檢查為Ⅲ級的患者有2例,手術Ⅴ級CT檢查為Ⅳ級的患者有2例。見表1。

表1 28例手術患者CT分級以及手術探查的結果(n)
現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導致不同的交通事故以及建筑事故等日益增加,外傷性肝損傷的發生率也在不斷的增加[5]。外傷性肝損傷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快速出血等,病情較為復雜,而且變化較大[6]。因此,臨床上必須對外傷性肝損傷進行及時、有效的診斷,以此對患者的損傷部位以及程度等進行有效的了解,進而采用有效的指導進行臨床救治。
CT掃描是一種有效的檢查方法,具有便捷以及準確的特點,在對不同實質臟器損傷檢查方面,具備較強的特異性以及敏感性。根據CT掃描,能夠對患者的肝損傷的具體部位以及類型進行充分的了解與掌握。能夠對肝結構的破壞情況與肝內出血情況進行有效的展示,與此同時,對肝外的失血量情況進行準確的判斷[7]。另外,在觀察肝臟的進行觀察的過程中,還能夠對肝臟附近的臟器的具體情況進行有效的觀察,進而更好的對臨床治療進行指導。相關研究顯示[8],CT檢查對肝損傷診斷的準確率超過95%,部分增強掃描的準確率可達到99%左右。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本研究經過手術或者其他方面的檢查手段將60例肝損傷患者進行確診,CT檢查有58例(96.67%)肝損傷,28例患者進行腹部探查以及肝破裂修補術,其中16例肝損傷分級Ⅳ級、Ⅴ級患者均行手術治療;44例CT分級Ⅰ級、Ⅱ級、Ⅲ級患者中,有12例患者由于血流動力學不夠穩定,還可能因為合并有其他臟器受到損傷進行手術治療,其余32例患者全部都進行非手術治療。進行手術治療的28例患者CT分級以及手術探查的結果符合率為85.71%(24/28),手術Ⅳ級CT檢查為Ⅲ級的有2例,手術Ⅴ級CT檢查為Ⅳ級的有2例。表明CT檢查對外傷肝損傷的診斷較為準確,是一種有效的診斷方法。
總而言之,CT在外傷性肝損傷診斷中應用,具有較高的準確性,能夠對患者的肝損傷程度進行準確的評估,更為科學對臨床治療進行指導,是一種對外傷性肝損傷進行檢查的有效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與使用。
[1] 劉長青.肝損傷的CT診斷價值分析[J].齊齊哈爾學院學報,2014,35(19):2886-2887.
[2] 郝風華,張建紅,崔冰,等.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臟損傷的CT、超聲影像診斷價值[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5(4):473-475.
[3] 曾萬文.急性肝損傷的CT影像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6):67.
[4] 胡少平,俞紅文.雙層螺旋CT增強掃描在閉合性肝損傷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10,4(5):465-468.
[5] 安國莉,張毅成.腹部創傷的CT診斷及其價值評價[J].包頭醫學,2015(2):66-68.
[6] 侯翠枝.腹部創傷的CT診斷及其臨床意義探討[J].中國基層醫藥,2014(19):2975-2976.
[7] 秦軍,孫會玲.腹部創傷的CT診斷及其臨床意義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3(42):110-111.
[8] 易建瑋,康強,林曉強,等.CT增強掃描在閉合性腹部外傷中的診斷價值[J].醫學綜述,2013,19(9):1707-170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3.010
江西 342500 江西省瑞金市中醫院CT室 (劉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