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由 賴政洪 杜志明 余俊鍵 章祖雄
老年主動脈瓣置換術的臨床療效觀察
劉子由 賴政洪 杜志明 余俊鍵 章祖雄
目的 對應用主動脈瓣置換術方式對患有主動脈瓣狹窄疾病的老年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選擇患有主動脈瓣狹窄疾病的老年患者116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8例。采用傳統開胸主動脈瓣置換術方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采用微創小切口主動脈瓣置換術方式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對2組研究對象的主動脈瓣狹窄疾病治療效果、主動脈瓣置換術期間不良反應情況、主動脈瓣置換術后住院治療總時間等進行對比。結果 研究組研究對象的主動脈瓣狹窄疾病的主動脈瓣置換術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主動脈瓣置換術期間出現不良反應的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主動脈瓣置換術治療后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微創小切口主動脈瓣置換術方式對患有主動脈瓣狹窄疾病的老年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可以充分保證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主動脈瓣置換術;主動脈瓣狹窄;老年;治療
隨著國民生活條件逐漸提高,風濕性瓣膜病疾病患者的人數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少,老年鈣化性退行性瓣膜病患者人數卻呈現逐步上升的發展趨勢,老年鈣化性退行性瓣膜病是所有主動脈瓣狹窄疾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1-3]。本次對患有主動脈瓣狹窄疾病的老年患者應用主動脈瓣置換術方式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心血管外科就診的患有主動脈瓣狹窄疾病的老年患者116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8例。對照組中男32例,女26例;主動脈狹窄患病時間1~14個月,平均患病時間(4.3±0.5)個月;心臟功能NYHA分級為Ⅱ級的患者14例,分級為Ⅲ級的患者29例,分級為Ⅳ級的患者15例;患者年齡63~87歲,平均年齡(72.8±3.1)歲;研究組中男31例,女27例;主動脈狹窄患病時間1~16個月,平均患病時間(4.2±0.7)個月;心臟功能NYHA分級為Ⅱ級的患者13例,分級為Ⅲ級的患者29例,分級為Ⅳ級的患者16例;患者年齡60~89歲,平均年齡(71.9±2.6)歲。上述自然指標研究對象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傳統開胸主動脈瓣置換術方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采用微創小切口主動脈瓣置換術方式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操作方法為:首先幫助患者取仰臥位,實施氣管插管之后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在胸骨的正中位置做手術切口,上緣從胸骨的上窩位置開始,切口的全長在7~9 cm之間,沿胸骨的正中將皮膚、皮下組織切開,鋸開胸骨直至第3肋間的中點位置,并在這一位置逐步向兩側對胸骨實施橫斷處理,注意不要對乳內動脈及胸膜造成不必要的損傷。該切口可使升主動脈及根部、上腔靜脈、右心耳及部分右心房和左心房頂部均得到充分的顯露。逐步將患者的胸骨撐開,將心包切開之后進行懸吊。肝素化后,在近心包返折的位置實施主動脈插管操作,經右心耳插入腔房管,經右上肺靜脈將左心引流管插入,對主動脈實施阻斷處理之后,主動脈根部斜切口,經左、右冠狀動脈可以直接進行冷血心臟停搏液的灌注操作,在心臟的表面位置防止冰屑,以對患者的心肌進行保護[4-5]。
1.3 療效評價標準 無效:主動脈瓣狹窄癥狀沒有減輕,術后檢查主動脈瓣表現仍有明顯異常,心臟功能與治療前比較沒有任何改善,或病情進一步嚴重發展;有效:主動脈狹窄癥狀明顯減輕,術后檢查顯示主動脈瓣表現基本正常,心臟功能與治療前比較改善幅度在1級以上;臨床治愈:主動脈瓣狹窄癥狀徹底消失,術后檢查顯示主動脈瓣表現恢復正常,心臟功能與治療前比較改善程度在2級以上,或恢復正常[6]。有效率=(臨床治愈例數+有效例數)/本組患者例數×100%。
1.4 觀察指標 選擇2組研究對象的主動脈瓣狹窄疾病治療效果、主動脈瓣置換術期間不良反應情況、主動脈瓣置換術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等作為觀察指標進行對比。
1.5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主動脈瓣狹窄疾病治療效果 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主動脈瓣狹窄疾病治療效果比較[n(%)]
2.2 主動脈瓣置換術期間不良反應情況 圍術期對照組有12例不良反應出現,研究組有3例不良反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主動脈瓣置換術治療后住院時間 對照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在傳統主動脈瓣置換術治療后共住院(14.29±3.12)d,研究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在微創小切口主動脈瓣置換術治療后共住院(8.50±1.69)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應用微創小切口主動脈瓣置換術方式對患有主動脈瓣狹窄疾病的老年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廣大老年患者由于器官生理功能明顯減退,術后出現并發癥的可能性較大。呼吸功能不全是老年患者在接受心瓣膜置換術治療后出現的一種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也是導致老年患者在接受該手術后死亡的一個獨立影響因子。因此在手術開始前應該對患者的肺部生理功能進行準確的評估,加強呼吸功能的鍛煉,術后應該適當延長患者的呼吸機輔助治療時間,盡可能早的將氣管插管拔除[7]。該類患者術后出現的心律失常癥狀以快速型心房顫動為主,可采用可達龍等藥物進行對癥治療,同時對出現該癥狀的原因進行查找,給予必要的營養心肌藥物,并對機體電解質紊亂現象進行糾正。腎功能不全癥狀在該類患者術后也比較常見,對該類患者給予藥物治療的同時應該試試血透治療[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微創小切口主動脈瓣置換術方式治療的治療組患者主動脈瓣狹窄疾病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1.4%,明顯高于單純接受傳統開胸主動脈瓣置換術方式治療的對照組患者的72.4%,這一結果可以充分說明微創小切口主動脈瓣置換術在主動脈瓣狹窄疾病治療方面所具有的優勢。
[1] 羅劍淵,王家平,楊達寬,等.腔內修復術治療113例主動脈夾層瘤的臨床分析[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1,20(4):269.
[2] 黃園琴,饒丹,陶涼.主動脈瓣成形術治療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療效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7):873.
[3] 李海燕,陸清聲,景在平,等.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治療主動脈瓣狹窄高危患者三例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12 A):43.
[4] 張國瑞.郭藝芳.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治療重癥主動脈瓣狹窄[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3,34(2):186.
[5] 李海燕,毛華娟,景在平,等.3例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治療主動脈瓣狹窄的護理配合[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2):125.
[6] 宣煜龍,潘俊,王東進.主動脈瓣置換術治療嚴重主動脈瓣反流合并嚴重左心室功能不全遠期療效分析[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5,22(4):1.
[7] 徐志云,唐昊,徐激斌,等.非原位主動脈瓣置換術治療主動脈瓣環嚴重毀損性病變的方法與療效[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2,19(1):1.
[8] 陳茂,馮沅,唐紅,等.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治療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的初步經驗[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4,22(9):55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3.012
江西 341000 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心血管外科 (劉子由 賴政洪 杜志明 余俊鍵 章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