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琛 謝鎏暉 李波
心率變異性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研究
彭琛 謝鎏暉 李波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狹窄程度與心率變異性(HRV)的關系。方法 將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冠狀動脈管腔狹窄50%~70%定為中度狹窄組(41例),>70%以上定為重度狹窄組(35例),<30%作為正常對照組(39例)。術前行24 h動態心電圖,計算HRV時域指標。結果 中、重度狹窄組HRV指標中平均正常RR每5分鐘間期平均值的標準差(SDANN)均低于正常對照組(P<0.05),重度狹窄組HRV指標中SDNN、SDANN顯著低于中度狹窄組(P<0.05)。結論 冠心病患者HRV的降低與冠脈病變狹窄程度有關,提示HRV對冠脈病變狹窄程度評價有一定臨床意義。
冠心病;心率變異性;冠狀動脈造影;動態心電圖
心率變異性(heart rateability,HRV)是目前被認為臨床上評價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的一種簡便、無創、可定量方法[1]。HRV降低是嚴重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碎死的獨立預測因素。本研究對115例已行冠狀動脈造影并行24 h動態心電圖檢查的患者的HRV時域性指標進行分析,觀察冠狀動脈血管不同程度的狹窄患者的HRV的變化,從而分析不同程度的冠狀動脈血管狹窄對心臟自主神經系統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江西省萍鄉市礦業集團總醫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心內科住院治療已經行冠狀動脈造影診斷為冠心病的患者共115例為研究對象,診斷冠心病標準為左主干、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狀動脈脈中有1支及以上血管的管腔狹窄程度在50%以上。根據患者管腔狹窄程度進行分組,其中中度狹窄組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28~49歲,平均(33.6±5.8)歲;重度狹窄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29~48歲,平均(33.1±5.2)歲;同時選取冠脈造影發現冠脈狹窄程度不足30%的患者39例視作對照組,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齡29~47歲,平均(33.8±5.4)歲;冠心病患者及對照組在展開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之前,展開24 h動態心電圖檢查。將房顫、甲狀腺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病竇綜合征、心功能不全、房室傳導阻滯、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等的患者排除在外。3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冠狀動脈造影。所有患者冠狀動脈造影均通過Judkims法對左右冠狀動脈展開多體位投照造影,在分析冠脈造影結果時,由同1位經驗豐富的放射科醫生進行分析。冠心病患者是右冠狀動脈、左回旋支、左前分支及左主干血管中有1支或以上血管管腔出現狹窄,且狹窄程度高于50%即可判定是冠心病患,冠心病組共計患者76例。根據Freedl冠脈狹窄程度分度法[2]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判定,其中血管管腔狹窄程度50%~70%的判定是中度狹窄,包含患者41例,狹窄程度高于70%的患者定為重度狹窄組共35例,狹窄小于30%的患者判為陰性共39例。(2)動態心電圖。患者于上午8~10時至次日上午8~10時,采用美國產GmndPacific 3通過Holter記錄盒和
TECTZ(XX)型動態心電圖與心率變異性分析應用軟件回放系統,電腦自動測定,檢測以下指標:平均正常R-R間期標準差(SDNN);每5分鐘間期平均值的標準差(SDANN);正常相鄰
R-R間期差的均方根(RMSSD);正常相鄰R-R間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 50)平均記錄時間為1348 min。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分析數據,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對比采用χ2檢驗,若P<0.05則二者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冠狀動脈血管中度狹窄組與重度狹窄組的SDNN、SDANN指標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而冠狀動脈血管重度狹窄組的SDNN、SDANN指標較中度狹窄組明顯降低(P<0.05)。隨著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的逐漸加重,SDNN、SDANN也隨之下降,RMSSD、PNN 50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不同冠脈狹窄程度患者與對照組比較(x±s)
心率變異性是反應心臟自主神經活動,評估心臟病預后及心臟猝死的重要指標。SDNN是HRV時域指標中反映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總張力的指標。SDANN可對交感神經張力水平予以直接反映,在交感神經張力升高時,SDANN隨之減低,同時SDANN和心率緩慢也有一定關聯。研究表明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越嚴重,心臟自主神經系統受損的程度就越重,心率變異性的時域指標降低更加明顯。在本次研究中筆者發現,當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加重時,SDNN及SDANN這兩個對交感神經功能HRV時域性予以反映的指標也有顯著降低,表面交感神經功能的改變可導致冠脈狹窄程度出現一定變化,可依據此對冠脈狹窄程度、心肌缺血病情程度予以了解。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時,可直接影響自主神經具有的應激功能,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可導致心肌供氧平衡被打破,造成心肌因缺血缺氧而壞死,而心肌在壞死后可形成自由基,兒茶酚胺可損害自主神經[3]。同時,迷走神經系統所分布位置為心內膜之下,在心肌缺氧性損害發生后,迷走張力可明顯降低,對抗交感神經削弱而交感神經具有更強的活性,從而促使交感神經給心肌復極造成的影響增強[4]。然而HRV分析可視作對植物神經系統功能進行評價的方法,不管是何種疾病,只要其植物神經所發生的功能紊亂相同,則其HRV結果即會相似[5-7]。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檢查發現,各組SDNN、SDANN、RMSSD、PNN 50分別為:對照組(116.50±33.98)ms、(108.51±26.92)ms、(28.60±17.54)ms、(6.77±8.92) ms,中度狹窄組(104.60±25.98)ms、(89.23±25.34)ms、(27.99±16.95)ms、(6.68±8.63)ms,重度狹窄組(86.57±26.95) ms、(72.89±28.90)ms、(26.55±15.06)ms、(8.72±6.85)ms,經過對比可知,冠狀動脈血管中度狹窄組與重度狹窄組的SDNN,SDANN指標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而冠狀動脈血管重度狹窄組的SDNN、SDANN指標較中度狹窄組明顯降低(P<0.05)。隨著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的逐漸加重,SDNN、SDANN也隨之下降,RMSSD、PNN 50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經過對臨床實踐進行總結,本研究發現,如患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服用了B-受體阻滯劑等諸多因素會影響到HRV的結果。所以這類病人我們認為在評估冠脈病變程度時應綜合各方面因素進行分析[8]。若患者HRV明顯降低,特別是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險因素的患者需要進一步完善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明確冠狀動脈狹窄的病變情況,因此心率變異性檢查在一定程度上對防治繼發的心血管事件是有裨益的。
[1] 邢智敏,解思濤,紀紅,等.分析心率變異性與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J].中國衛生產業,2012,9(21):134.
[2] 于興珊.24 h動態心電圖評價冠心病患者心率變異性及其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關系[J].中國實用醫藥,2014,9(24):78-79.
[3] Binder T,Frey B,Porenta G,et al.Prognostic vale of HRV in patients awaiting cardiac transplantation[J].PACE,2012,15:2215.
[4] 譚海斌,楊希立.冠脈的狹窄程度對冠心病患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2,12(9):92-93.
[5] 馬康體.冠狀動脈病變支數和程度對冠心病患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J].重慶醫學,2005,34(5):715-716.
[6] 李瑞環,李軍商,張振鵬.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狀動脈狹窄的關系[J].當代醫學,2012,18(19):34.
[7] 韓建倫,馬紅紅,賀曉丹.冠狀動脈狹窄疾病臨床癥狀及治療方法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14):83.
[8] 黃立萍,常棟,張彧,等.變異性心絞痛患者心率變異性與冠狀動脈病變關系的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4,35(7):30-3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3.036
江西 337042 江西省萍鄉市礦業集團總醫院 (彭琛 謝鎏暉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