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霞 袁麗芳
血透患者護理中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應用
楊慶霞 袁麗芳
目的 探討應用個體化健康教育模式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84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42)。采用常規血液透析治療護理模式對對照組實施護理;在常規血液透析護理模式基礎上加用個性化健康教育方式對觀察組實施護理。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期間出現不良反應的例數(n=20)顯著少于對照組(n=33)(P<0.05);血液透析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14.30±3.64)d顯著短于對照組(19.83±4.35)d(P<0.05);對血液透析治療期間護理服務的滿意度(95.3%)顯著高于對照組(78.6%)(P<0.05)。結論 應用個體化健康教育模式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個體化健康教育;血液透析;護理
血液透析是目前臨床上公認的對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疾病進行替代治療的一種最為有效的方法,腎功能衰竭會誘發神經衰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抑郁等諸多的嚴重癥狀,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1]。研究發現,在患者接受透析治療時,若是治療時間過長會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的發生,致使患者免疫力水平降低,進而對臟器功能造成嚴重損害,同時可出現胃腸道、心血管等系統的疾病,顯著降低了存活率和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研究為探討應用個體化健康教育模式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患者展開分組處理,并對其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江西省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的84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入院時間順序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n=42)。對照組患者腎衰病史1~8個月,平均(2.6±0.5)個月;男25例,女17例;年齡44~89歲,平均(61.4±1.7)歲。觀察組患者腎衰病史1~9個月,平均(2.5±0.4)個月;男26例,女16例;年齡42~87歲,平均(61.5±1.8)歲。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比例以及病史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規血液透析治療護理模式對對照組實施護理。在常規血液透析護理模式基礎上加用個性化健康教育方式對觀察組實施護理,主要措施為:(1)心理健康教育:醫護人員在透析治療過程中應該多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建立良好護患關系,了解其心理動態,給予耐心的心理疏導,安撫不良情緒,減輕心理壓力;與家屬進行積極溝通,尋求支持,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相關知識教育,講授血液透析治療的基本理論知識、治療操作方式、相關注意事項,鼓勵患者與患者之間進行互相溝通,解除心理障礙。透析狀態較好患者可進行力所能及的工作,使其融入或回歸社會,重塑生活信心,改善生活質量。(2)飲食健康教育:根據每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患者的具體情況、實際尿量、日常飲食習慣,為其制定不同的有針對性的飲食計劃,部分控制效果不佳的患者,要對3d的飲食進行記錄,根據飲食內容進行有效的調節。同時給患者發放飲食注意事項相關教育資料,改善患者機體營養。(3)血壓自我監測方法教育: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指導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如何服用降壓類藥物,同時每天堅持對患者的血壓水平進行一次測定,并做詳細的記錄,保證做到定時測量,切勿自行對藥物用量進行增減。(4)藥物使用教育:血液透析患者通常情況下需要采用多種藥物進行配合治療,主要類型包括磷結合劑、鐵劑、活性維生素D、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等集中;每月應該根據實際化驗結果對用藥方案進行調整,注意各種藥物的使用方法,病情發生變化的時候要及時來院就診[3]。
1.3 滿意度評價方法 在血液透析治療方案實施結束后,對腎衰竭疾病治療期間護理服務患者滿意度進行調查,采用不記名打分方式進行,100分以下及,80分以上為滿意,以下為基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4]。
1.4 觀察指標 選擇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期間出現不良反應的人數、血液透析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對血液透析治療期間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等作為觀察指標。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采用“x±s”表示,對比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液透析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 對照組血液透析治療計劃共實施(19.83±4.35)d,觀察組血液透析治療計劃共實施(14.30±3.64)d。該項觀察指標數據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期間出現不良反應的例數 對照組在血液透析治療期間有33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觀察組在血液透析治療期間有20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該項觀察指標數據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對血液透析治療期間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對照組對透析期間護理服務滿意度為78.6%,觀察組為95.3%,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對血液透析治療期間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n(%)]
血液透析治療在臨床上也被稱為人工腎、洗腎,是一種常見的血液凈化治療技術。半透膜是該項治療方式的主要工作原理,利用彌散技術,將各種有害、多余的代謝物、過多電解質等排出體外,最終實現有效凈化血液、及時有效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的效果[5]。血液透析治療為非生理性狀態下的長期治療,長期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會導致患者出現恐懼、悲觀等負性心理,甚至會增加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同時該類患者的文化、經濟、體重、血壓等指標水平的個體差異較大,因此,加強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患者的個性化健康護理顯得非常必要[6]。該項護理模式的實施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及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交流的技巧,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取得廣大患者的信任,才能夠保證透析治療順利實施[7]。作為護理人員,應該不斷加強相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專業和理論素質,用所學知識滿足患者健康需求,使患者對疾病的認識顯著提高,使護理人員自身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使護患關系更加密切,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率,使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顯著提高[8]。
[1] 葉紅艷.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3,6(2C):129-130.
[2] 梁引弟.維持性血液透析20例健康教育[J].齊魯護理雜志,2013, 19(6):120-121.
[3] 馬偉平,林小君,許月嫦.強化健康教育對血液透析患者專科護理質量指標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3,20(4B):74-75.
[4] 王霞,謝英莉,謝姍利,等.健康教育對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應[J].西南國防醫藥,2011,21(12):1382.
[5] 劉永玲.探討優質護理服務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13(1):92-93.
[6] 王新歌,樊少磊,韓晗.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3):207-209.
[7] 聶家琴.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當代醫學,2013,19(7):154.
[8] 冉夢曉,楊倩,龔琳潔.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會回歸的效果觀察[J].2015,14(1):22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6.073
江西 344000 江西省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楊慶霞) 廣東510060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袁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