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紅發 曾麗梅 鐘鳴亮 劉寧 盧志軍 徐燦華
老年性脊柱骨折采用單純內固定和內固定結合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的臨床價值解析
鐘紅發 曾麗梅 鐘鳴亮 劉寧 盧志軍 徐燦華
目的 分析老年性脊柱骨折采用單純內固定和內固定結合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 隨機選取77例老年性脊柱骨折患者,根據治療方式分為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37),觀察組采取內固定結合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對照組采取單純內固定治療,比較2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脊柱功能恢復優良率100.0%顯著高于對照組86.5%(P<0.05),治療后觀察組Cobb角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椎體前后緣高度壓縮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 內固定結合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性脊柱骨折具有顯著效果,可促進患者骨折愈合。
單純內固定;椎體成形術;脊柱骨折
內固定術是目前治療脊柱骨折的常用方法,但依然存在手術失敗、椎體高度恢復不到位等并發癥[1],椎弓根釘技術治療脊柱骨折后,術后斷釘、內固定松動等發生率明顯提高。為了提高脊柱骨折治療和固定有效性,臨床治療時采用經椎弓根松質骨成形術、自固化磷酸鈣骨水泥椎體成形術等方法[2]。本研究以77例脊柱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采用單純內固定和內固定結合椎體后凸成形術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77例脊柱骨折患者均為2012年5月~2014年2月到江西南昌大學醫學院附屬贛州醫院就診的患者,根據患者治療方式分為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37),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60~72歲,平均(68.2±3.4)歲;Frankel分級:A級14例,B級19例,C級7例;對照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年齡60~75歲,平均(69.0±4.1)歲;Frankel分級:A級11例,B級20例,C級6例;2組患者基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37例患者接受單純內固定術。行全麻,C型臂X光線下明確骨折處,利用手術床行體位復位,以此恢復傷椎,取俯臥位,傷椎處為中心做后正中切口,完全暴露傷椎處及相鄰椎板、棘突和關節突,明確椎弓根釘進針點,在C型臂X光線透視下置入椎弓根螺釘,撐開棒撐開椎體恢復高度,根據患者神經功能、術中復位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椎板切除減壓,通過體位結合內固定物和橫向提拉力恢復椎體高度。
觀察組患者行內固定術聯合椎體后凸成形術(PKP)治療。觀察組患者待椎體通過體位結合內固定物和橫向提拉力恢復椎體高度后,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椎板減壓,對砸陷椎管內骨塊進行復位,透視下通過椎弓根處于壓縮嚴重的患椎側鉆孔,取專用椎弓根穿刺套管針置入,于穿刺針內腔放置導引針,引導下置入工作套管,取球囊于椎體前1/3~2/3范圍內放置,加壓擴張(150~250 Psi),使骨折復位,恢復椎體殘余后凸畸形。取出球囊,調制骨水泥,分次低壓注射??p合切口置入引流管,根據恢復情況術后3 d拔出引流管。
術后絕對臥床21 d,期間根據情況作被動、主動運動鍛煉,實施腰背肌功能鍛煉,做下肢功能鍛煉,以免深靜脈血栓形成。病情允許可適當佩戴支具下床活動。術后復查定期拍攝X線、CT檢查患椎恢復情況。
1.3 療效評價標準 脊柱恢復情況,根據Frankel分級判定患者脊髓恢復情況,優:Frankel分級降低2級以上;良:Frankel分級降低1級,恢復至C級或D級;差:Frankel分級降低不明顯或加重[3]。
定期測量患者治療前后脊柱后突Cobb角,即傷椎上下正常椎體的上下終板夾角;椎體前后緣壓縮率=(正常椎體高度-傷椎椎體高度)/正常椎體值×100%[4]。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脊柱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脊柱功能恢復優良率為100.0%,對照組脊柱功能恢復優良率為86.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脊柱功能恢復情況對比(n)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椎體前后緣壓縮率、Cobb角對比2組患者治療前椎體前后緣壓縮率、Cobb角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Cobb角顯著低于對照組,椎體前后緣高度壓縮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脊柱骨折是臨床常見骨折類型,多由外力作用導致,尤其是老年患者,因身體機能降低,骨質疏松等,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使胸腰段骨折,而老年患者骨痂形成需要很長時間[5],通過保守治療則有很長臥床時間,但并發癥多,危及患者預后。單純內固定治療無法重建損傷椎體,脊柱大部分應力多集在后柱,雖然直視下明確進針位置,但在復位過程中因椎體高度增加,在椎體復位中則會發生空腔[6],影響患者治療效果。本研究中,觀察組脊柱功能恢復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Cobb角顯著低于對照組,椎體前后緣高度壓縮角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內固定結合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具有顯著療效,可明顯恢復患者脊柱功能,減少Cobb角和椎體前后緣高度,促進患者脊柱骨折功能的恢復。
椎體后凸成形術手術時間短,通過利用球囊擴張椎體,在椎體內形成相對封閉的骨性空間,在低壓情況下注入較高黏度的骨水泥,有利于促進傷椎高度恢復,減少骨水泥滲漏情況。同時擴張球囊可對塌陷椎體進行復位,有效矯正后凸畸形。但對于椎體高度丟失及后凸畸形均存在一定爭議,因此通過聯合內固定后,再行椎體后凸成形術,重建傷椎力學性能,減少內固定物的應力負荷,降低后凸畸形的發生率,以免椎體高度遠期丟失[7-8]。在行椎體后凸成形術時,術前進行詳細的CT和MRI檢查,掌握椎體壓縮或破壞程度,保證椎體邊緣完整性。椎弓根穿刺針至椎體前1/3部位,密切注意骨水泥注入情況,若注射量超過椎體2/3,應停止注射,以免滲漏。爆裂性骨折椎體后緣皮質破裂患者,必須要保證椎體高度充分恢復,注射骨水泥,由硫酸鈣粉末和固化液組成,利于椎體高度長期維持,且骨水泥具有流動性,不會局部突出壓迫脊髓和神經,使患者Cobb角和椎體前后緣高度顯著恢復??偠灾瑑裙潭ńY合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老年性脊柱骨折具有顯著效果,可促進患者骨折愈合,提高患者骨折愈合效果,臨床價值高,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椎體前后緣壓縮率、Cobb角對比(x±s)
[1] 朱曉東,蔣富貴,朱立帆,等.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比較[J].臨床骨科雜志,2013,16(3):244-247.
[2] 郭劍鴻,謝楚海,楊竣青.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的臨床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9):86-87.
[3] 陳強,王小兵,左紅光.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J].實用骨科雜志,2014,20(1):48-50.
[4] 陳朝凱.脊柱內固定系統在脊柱不穩定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山東醫藥,2008,48(23):69-70.
[5] 曲小雨.后路經椎弓根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17):96-97.
[6] 張發,賀寶榮.后路手術治療退行性腰椎側凸性椎管狹窄[J].當代醫學,2010,16(2):1-2.
[7] 孫沛智,董建文,楊振國,等.椎弓根釘固定結合植骨治療胸腰椎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0,25(5):429-430.
[8] 梁裕.經椎弓根內固定系統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嚴重胸腰椎骨質疏松性骨折[J].頸腰痛雜志,2011,28(2):90-9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5.064
江西 341000 江西南昌大學醫學院附屬贛州醫院脊椎外科 (鐘紅發 鐘鳴亮 劉寧 盧志軍 徐燦華) 江西 341000 江西贛南醫學院 (曾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