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海英
顱內動脈瘤介入術后失眠的護理對策
舒海英
目的 探討顱內腦動脈瘤介入術后導致患者睡眠障礙的相關因素及對應措施。方法 收集有睡眠障礙的48例顱內腦動脈瘤介入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將這48例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4例。觀察組即術后通過改變病房環境、疏導患者心理障礙、正確使用鎮靜藥物、轉變患者消積情緒以及對患者實施放松音樂療法等去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對照組不采取任何措施。以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作為評定工具評價患者睡眠質量情況。結果 改變病房環境、疏導患者心理障礙、正確使用鎮靜藥物、轉變患者消積情緒以及對患者實施放松音樂療法等均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質量,2組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措施后,治療組的睡眠評分比觀察組有明顯的好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影響顱內腦動脈瘤介入術患者睡眠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過改變病房環境、疏導患者心理障礙、正確使用鎮靜藥物、轉變患者消積情緒、放松音樂療法等可提高介入治療的顱內動脈瘤患者睡眠質量,可以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顱內動脈瘤;介入治療;睡眠障礙
睡眠質量與患者的情緒、心理、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失眠者常感覺入睡時間增長,夜間睡眠質量差,白天精神狀態低下。由于顱內動脈瘤患者生理狀況和心理狀況的特殊性,患者常常伴有焦慮、抑郁、煩躁、治療態度消極等不良情緒,嚴重時常影響到患者的睡眠質量[1]。此外,大多數顱內動脈瘤患者術后需絕對臥床而引起全身酸痛等癥,進一步加劇了患者的失眠狀況,形成惡性循環[2]。而睡眠質量低下容易導致患者機體抗病能力下降,更使患者情緒容易激動,有可能導致動脈瘤的再次破裂,危及患者生命[3]。臨床上對于失眠的治療常用鎮痛劑和鎮靜劑,顱內動脈瘤患者也不例外,但單純地應用藥物不僅增加了患者的不良反應,導致患者對鎮痛和鎮靜劑產生依賴性,有時候如果因用藥不當,還可能產生嚴重的并發癥,從而影響疾病的治療。因此,通過護理干預來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就顯得非常重要。本研究對48例顱內動脈瘤介入術患者中的24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同時實施能改善睡眠質量的方法,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48例有睡障礙的顱內動脈瘤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DSA)確診為顱內動脈瘤的患者;(2)進行介入治療前后的患者;(3)小學以上文化程度;(4)意識清醒,均有睡眠障礙;(5)自愿參與并配合;(6)合并其他疾病者排除。入院時按隨機數表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4例。對照組:男15例,女9例,年齡33~68歲,平均年齡(55.4±7.5)歲,入院后均經全腦血管造影確診為顱內動脈瘤,其中前交通動脈瘤6例,后交通動脈瘤9例,大腦中動脈動脈瘤6例,其他部位動脈瘤3例;觀察組:男10例,女14例,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53.1±6.3)歲,入院后均經全腦血管造影確診為顱內動脈瘤,其中前交通動脈瘤8例,后交通動脈瘤10例,大腦中動脈動脈瘤6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治療前的睡眠狀況、文化程度、腫瘤性質等一般情況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只進行常規護理,而觀察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同時采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睡眠質量的護理措施。(1)改變病房環境:包括調節病房的照明、通風、環境衛生、盡量消除噪音等;(2)疏導患者心理障礙:主要是針對顱內動脈瘤介入術前后患者沮喪、焦慮、無助、孤獨等心理狀況進行撫慰和溫暖等;(3)正確使用鎮靜藥物:主要是減緩顱內動脈瘤介入術前后患者生理上的痛苦、同時有助于防止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4)轉變患者消積情緒:顱內動脈瘤介入術前后患者由于社會地位改變、經濟條件惡化、生理狀況不佳等因素而往往存在消極、沮喪等情緒,常常難以入眠[4]。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交流,轉變患者的消極情緒,增強其治療的信息和積極性,從而改善其睡眠質量。(5)放松音樂療法:可根據患者個人的喜好,在患者入睡前給患者播放舒緩、輕松的音樂,放松患者緊張情緒,以幫助其入眠。
1.3 睡眠質量評估方法 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進行評估,按該量表中的9個自評和5個他評項目、18個條目自行設計問卷,對患者的睡眠質量進行調查。調查的主要內容有生理病理因素、環境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睡眠障礙的相關因素統計結果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導致患者睡眠障礙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睡眠障礙的相關因素與患者數量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睡眠障礙的相關因素統計結果
由表1可以看出,在眾多的導致睡眠障礙的因素中,經濟上的因素時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主要由于顱內動脈瘤介入術手術費用昂貴,給大多數患者自身及其家人的經濟帶來很大的負擔和壓力,另外,疼痛也是影響睡眠的主要因素,顱內動脈瘤介入術患者需要在股動脈進行穿刺和給藥,術后患者,術肢需制動,且穿刺部位需加壓包扎,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因此,疼痛也是影響睡眠的一個主要因素。
2.2 同年齡段和文化程度睡眠障礙患者數量統計結果 文化程度越高,其在睡眠障礙患者中占有的比例越小,不同年齡段和文化程度睡眠障礙患者數量統計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無論年齡大小,隨著患者學歷的提升,術后睡眠障礙的患者例數越來越少,這可能是患者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差異比較大,心理承受能力或自我調節能力差異較大引起。
2.3 2組患者PSQI評分結果比較 2組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措施后,觀察組的睡眠評分比觀察組有明顯的好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對2組患者分別施以不同的護理措施后,患者PSQI評分結果顯示,被施以改變病房環境、疏導患者心理障礙、正確使用鎮靜藥物、轉變患者消積情緒、放松音樂療法等護理措施的觀察組的睡眠障礙得到了明顯的改善(P<0.05)。

表2 同年齡段和文化程度睡眠障礙患者數量統計結果

表3 2組有睡障礙的顱內動脈瘤患者PSQI評分結果比較(x±s)
3.1 影響顱內動脈瘤介入術后患者睡眠質量的因素分析影響顱內動脈瘤患者介入術后睡眠質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生理病理因素、特殊心理狀況、手術方式以及患者社會地位、社會關系、經濟狀況的改變等等。
3.1.1 顱內動脈瘤介入術患者特殊的生理病理因素 顱內動脈瘤系指腦動脈壁的異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見原因[5]。其發病機制目前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動脈瘤占大部分,任何年齡可發病,40~66歲常見[6]。臨床上以自發腦出血、腦血管痙攣、動眼神經麻痹等局灶癥狀為特點。動脈瘤的破裂常是產生嚴重癥狀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要保持絕對臥床,避免一切外來的刺激,防止因躁動不安而使血壓升高,增加再出血的可能。進行介入術后,動脈瘤仍然有破裂的可能,因此這常常是患者焦慮、緊張不安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疾病的恐懼和介入后的不適是患者失眠的兩個主要原因。
3.1.2 顱內動脈瘤介入術患者特殊心理狀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較多的患者因為擔心被親朋好友拋棄、對疾病的恐懼、對家庭造成負擔等而產生睡眠障礙。另外,本組48例有睡眠障礙的患者中,小學文化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最多,而具備大學以上學歷的患者則最少,這可能是患者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差異較大,心理承受能力或自我調節能力差異較大引起[7]。
3.1.3 顱內動脈瘤介入術患者手術方式的特殊性 顱內動脈瘤介入術患者需要在股動脈進行穿刺和給藥,術后患者,術肢需制動,且穿刺部位需加壓包扎,因此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本研究中有35例的患者睡眠障礙與疼痛有關。
3.1.4 顱內動脈瘤介入術患者社會關系、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的改變 介入手術雖然安全性較好,但是手術費用高昂,手術前和手術后的護理與治療也花費巨大,加上有的患者住院時間長,失去工作能力及社會地位,或者是因為疾病給家庭帶來的巨大經濟負擔,又因社會角色的轉變,而擔心被家屬、朋友拋棄,對自己也失去了信心,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等而導致睡眠障礙。
3.2 護理對策
3.2.1 疏導患者心理障礙 顱內動脈瘤介入術患者心理、情緒波動較大,對疾病產生恐懼,所以應根據其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方式,多與患者交談,進行安慰,傾聽他們的訴說,理解他們的情緒,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2.2 正確使用鎮痛鎮靜藥物,減輕介入術帶來的痛苦顱內動脈瘤介入術患者需要在股動脈進行穿刺和給藥,或者是因為介入的栓塞等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8]。術后的患者,術肢需制動24 h,且穿刺部位加壓包扎6~8 h,常規臥床休息,易使肌肉產生緊張和疲勞造成患者腰背酸痛、全身不適。護理人員應充分掌握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時間,對疼痛作出正確的評估。合理采用三階梯止痛法緩解疼痛。此外,對于依賴催眠藥物的患者,醫護人員要充分的掌握藥物的使用方法和劑量,使在不影響患者病情的情況下適當給患者服用。
3.2.3 改變患者環境,盡量給患者提供能減輕介入術后痛苦的環境 顱內動脈瘤介入術患者對新環境感覺不適,且該疾病的患者需要保持覺得的臥床休息,環境的好壞很容易影響到患者的心理和情緒。這就要求醫護人員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交流,盡量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有利于入睡的環境,病房溫濕度適宜、病室空氣流通,無異味,燈光亮度適中等。巡視病房或交接班時動作要輕,說話聲音要小。
3.2.4 對患者實施放松音樂等療法,放松患者情緒,幫助其入眠。
顱部的介入治療、栓塞等使很多介入術患者具有較為嚴重的頭痛和疼痛,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睡眠,醫護人員可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認識水平等幫助患者有選擇性地聽一些輕柔、舒緩的音樂,以達到轉移患者注意力、松弛緊張情緒等目的。或者向患者介紹同類治愈病友認識,介紹成功經驗,同時提供一些相關的書刊,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使患者心情開朗,從而利于其入眠[9]。
睡眠障礙是顱內動脈瘤患者治療中常見的問題之一,主要因疾病本身和自身心理、生理因素而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入院以后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對住院環境的不適應、患者情緒焦慮、對疾病的恐懼、疼痛等均可造成睡眠障礙。而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該病的患者需要絕對的臥床休息,增加了白天的睡眠,從而加重了患者夜間睡眠質量的下降。本研究中觀察組的患者的白天精神狀態、夜間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安眠藥物、睡眠障礙等評分均低于對照組,這表明通過精心的護理可以減輕顱內動脈瘤介入術患者的睡眠障礙,不僅提高了患者的生質量,對防范并發癥,尤其是防范因患者情緒激動而導致的動脈瘤二次破裂具有巨大的幫助。由于好的睡眠有利于緩解患者情緒,平穩患者血壓,從而能防止動脈瘤的二次破裂,因此怎樣提高顱內動脈瘤介入術患者的睡眠質量將還是將來科研研究的方向之一。
[1] 負秀俐,賀寶麗,宋園園,等.血管內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病人的護理[J].家庭護士,2007,5(8 B):60-61.
[2] 劉承基.腦血管外科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2-24.
[3] Brilstra EH,RinkeI GJ,Algra A.RebIeeding。secondary ischemja and timing of operation in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Neurology,2000,55(11):1650-1660.
[4] Roos YB,de Haan RJ,Beenen LF,et al.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a prospective hospital based cohort study in the Netherlands[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0,68(3):337-341.
[5] 凌峰,李鐵林,劉樹山.介入神經放射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68.
[6] 徐愛娟,徐應玲.經全麻下行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72例[J].術后蘇醒期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8):1959-1960.
[7] 王鋒存.顱內動脈瘤栓塞的并發癥及處理[J].疑難病雜志,2009,8(9):560-561.
[8] 王忠誠.神經外科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21.
[9] 王志成,唐佳.音樂療法在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進展[J].護理研究,2007,21(1 C):19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5.083
四川 643000 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 (舒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