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責任制整體護理在康復科臨床護理中的實踐及效果
王英
目的 探討責任制整體護理應用在康復科護理管理中的臨床效果及相關評價。方法 選擇康復科收治的80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n=40),其中研究組患者采用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而對照組患者未采用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結果 2組患者經過臨床護理后,研究組的患者總滿意率為95.0%,對照組患者的總滿意率為70.0%,研究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責任制整體護理應用在康復科護理管理中,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使護理質量得到提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責任制整體護理;臨床護理;康復科
康復科臨床護理是科室護理的重點,且康復科護理涉及到病人手術后各項功能的恢復和身體素質的提升情況,故需要加強護理監督。責任制整體護理是康復科護理的重要模式,本次試驗研究著重分析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的效果與特點,本研究選擇康復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責任制整體護理應用在康復科護理管理中的臨床效果及相關評價,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山東省泰安市第四人民醫院康復科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把其均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n=40)。研究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22~71歲,平均(45.1±4.2)歲;對照組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21~69歲,平均(44.2±3.5)歲。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患者采用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而對照組患者未采用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
1.2.1 了解問題,增強認識 護理人員應該充分了解護理工作的特點及工作現狀,并耐心地向患者傳授康復醫學知識與康復護理技能等。根據不同性格、不同心態、不同病情及不同情緒的患者,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例如指令、疏導、鼓勵、解釋、勸說與安慰等,盡可能地為患者提供滿意的護理。主動積極地為患者服務,耐心地為患者答疑解惑,以患者的行為反應與心理活動著手,確保一視同仁,善待所有患者[1]。
1.2.2 轉變護理觀念與模式 護理人員應該樹立以患者為核心的服務理念,采取有效的措施對門診患者及其家屬實施健康教育[2]。例如,通過個別講解、發放健康手冊、電視播放、專題講座、健康教育處方、以及健康教育宣傳欄等方式開展常見疾病的防治教育,耐心地為患者講解相關疾病的防治及注意事項等;讓患者時刻處在舒適輕松的氛圍中,以此使患者的急躁情緒及焦慮緊張情緒得到緩解,并使患者更加充分地對健康保健知識進行了解,從而使患者對健康常識的了解程度得到提升。
1.2.3 合理地分配護理人員工作職責 根據護理需要制定護理組長、責任護士及床位護士等工作崗位,其中床位護士的主要職責是查看所負責患者病歷,對患者的大小便、飲食、病情以及睡眠等情況進行觀察,并對患者日常生活及病情變化等進行評估,有效地交流與溝通,開展健康教育,并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3]。而責任護士的主要職責是根據相關流程完成任務,必須對患者的治療情況、健康教育、基本生活護理及病情觀察等進行保證[4]。而在護理病歷書寫、專科護理、基礎護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強調互相協作、注重交流與溝通,全部人員都是指導者與被指導者,確保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加滿意、專業與優質的護理服務[5]。
1.3 滿意度調查方法 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在患者理解與積極配合的前提下實施,其調查內容主要包含護理人員的儀表儀態、滿足患者需求情況、健康宣教內容與服務態度等,所有項目都可以通過不滿意、一般滿意與非常滿意進行評價。其中,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組患者經過臨床護理后,研究組中,非常滿意的患者為21例(52.5%),一般滿意的患者為17例(42.5%),不滿意的患者為2例(5.0%),患者總滿意率為95.0%;對照組患者中,非常滿意的患者為13例(32.5%),一般滿意的患者為15例(37.5%),不滿意的患者為12例(30.0%),患者總滿意率為70.0%。對2組患者臨床護理總滿意度進行比較分析,研究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對比[n(%)]
康復科的患者往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而完全不能自理及完全喪失自理能力的患者占據的比例已超過90%,且大多數患者為終身殘疾[6]。其中,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床旁時間,可以及時有效地對患者病情進行觀察與反饋,且利用團結合作及合理的醫護搭配,有效地使醫護、醫患及護患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得到增強[7]。同時,護理人員可以充分地對患者治療進度與病情變化等進行掌握,并時刻對患者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觀察,從而使護理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的實施要求護理人員在上班時間做好與患者間的交流溝通,促使了護理人員主動工作意識的強化和護理患者時間的增加,在患者在感受到護理關愛的前提下逐步構建起和諧融洽的護患關系[8],患者更加愿意向護理人員袒露心聲,有利于護理人員立足于患者利益處理患者實際情況[9]。根據研究調查顯示,實行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后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度達到了95.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總滿意度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責任制整體護理應用在康復科護理管理中,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癥狀,使護理質量得到提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1] 何勤忠,趙紅梅,黃利平.對聘用護士實施績效評價管理的方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8,16(12):134-136.
[2] 孫燕,葉文琴,萬蓬.三級綜合性醫院臨床護士績效評價指標的初步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0,24(6):103-105.
[3] 邱林麗,楊鐵梅,李海燕.功能制排班影響整體護理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08,10(25):44-45.
[4] 馬書紅,趙向群.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打造品牌服務理念[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1,12(6):69-72.
[5] 黃惠根,陳凌,黃紅友.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試點的做法與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5):310-311.
[6] 何紅.責任制整體護理與功能制護理對臥床患者護理效果的調查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30):122-123.
[7] 魏冬俠.責任制整體護理在康復科臨床護理中的實踐及收獲[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21):3017-3018.
[8] 高麗亞,凌愛香,洪玲萍.責任制整體護理在康復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10):110-111.
[9] 王引俠,馮小菊,張亞軍,等.醫護一體化分層級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的應用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2(9):683-68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5.089
山東 271000 山東省泰安市第四人民醫院康復科 (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