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小燕
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異位妊娠的療效對比研究
殷小燕
目的 比較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異位妊娠的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126例輸卵管異位妊娠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式將其分為腹腔鏡組(n=66)及開腹組(n=60),比較2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以及行保守性治療患者術后輸卵管再通率。結果 腹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為(31.3±14.5)min、術中出血量為(42.1±12.8)mL、術后排氣時間為(11.8±6.7)h、住院時間為(3.8±1.3)d,均顯著少于開腹組的(46.5±13.8)min、(65.6±19.4)mL、(25.8±7.2)h及(6.4±2.4)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術后輸卵管通暢率為81.63%,顯著高于開腹組的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手術治療輸卵管異位妊娠具有快捷、微創、術后恢復快且術后輸卵管粘連發生率低的優勢。
輸卵管異位妊娠;腹腔鏡;療效
異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是指受精卵在宮腔以外著床的妊娠,根據其著床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輸卵管妊娠、腹腔妊娠、卵巢妊娠、宮頸妊娠,以輸卵管妊娠最多見,可占所有異位妊娠的90%以上[1]。異位妊娠滋養葉細胞對種植部位的血管產生侵蝕或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腹腔臟器破裂、甚至大出血,進而極大的威脅患者的生命。近年來,EP的發病率也呈不斷上升趨勢,多數患者需行手術治療。隨著腹腔鏡技術在婦產科手術中的不斷成熟及應用,腹腔鏡手術在EP治療方面應用逐漸普及[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26例異位妊娠患者,比較腹腔鏡和傳統開腹手術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4年5月常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婦產科手術治療的126例宮外孕患者,均為輸卵管壺腹部或傘部妊娠,年齡21~44歲,平均(27.6±4.5)歲,停經42~75 d,平均(50.3±13.2)d,所有患者均通過血β-HCG測定和盆腔超聲等檢查來明確診斷,并全部為手術所證實。根據患者手術方式的不同,將66例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患者納入腹腔鏡組,將60例行開腹手術的患者納入開腹組,2組患者在年齡、停經時間、異位妊娠部位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腹腔鏡手術組:患者均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規建立CO2氣腹(壓力為13 mmHg),結合患者術前生育要求及輸卵管妊娠的部位、破裂程度、對側輸卵管情況以及盆腔粘連程度選擇手術方式如輸卵管切除術、輸卵管部分切除術、輸卵管切開取胚術。開腹手術組:硬膜外麻醉,在下腹恥骨聯合上方3 cm處做一6 cm橫切口,逐層進入腹腔,術式選擇指征與腹腔鏡組相同。
1.2.2 術后處理 患者術后均常規給予抗感染治療,術后3 d復查血-HCG值,此后每7天檢測1次,出院后隨診。對有生育要求且保留輸卵管者,術后首次月經干凈后3~7 d內行輸卵管通液術檢查,記錄輸卵管通暢情況。
1.3 觀察指標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術后鎮痛藥使用時間、術后住院天數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的比較 腹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開腹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的比較(x±s)
2.2 2組患者術后輸卵管通暢率的比較 本研究腹腔鏡手術組66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有生育要求而保留患側輸卵管,開腹手術組60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有生育要求而保留患側輸卵管,腹腔鏡組術后輸卵管通暢率為81.63%(40/49),開腹組為60.0%(24/40),腹腔鏡組輸卵管通暢率顯著高于開腹手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02,P=0.024<0.05)。
異位妊娠指的是受精卵著床于子宮以外的部位并生長發育的一個病理生理過程,受精卵著床部位以輸卵管、卵巢、闊韌帶、殘角子宮、宮頸以及腹腔為主,其中輸卵管妊娠最為常見[3]。EP屬于婦產科常見急腹癥,占孕產婦死亡總數的9%~10%[4],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有研究指出近15年來該病發病率從1.92%上升至2.62%,且逐漸開始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并以未育者居多。臨床上可結合血、尿HCG以及B超檢查檢查而獲得診斷[5],傳統采用開腹手術治療,具有手術視野開闊,可及時快速處理術中各種并發癥的優點。但是隨著現代微創觀念的深入人心及腹腔鏡技術在婦產科手術中的廣泛應用,尤其是對于要求保留患側輸卵管功能、保留自然受孕生殖能力的年輕婦女,腹腔鏡保守治療輸卵管妊娠已顯得日趨重要。此外,腹腔鏡還可對子宮及輸卵管形態的變化進行直接觀察,將診斷和治療融為了一體[6]。
既往一般認為有繼續內出血休克癥狀是腹腔鏡治療異位妊娠的禁忌癥,但現在多數臨床研究認為,在麻醉滿意、持續心電監護及具有隨時可中轉開腹手術的條件下,腹腔鏡手術治療是安全的[7]。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126例輸卵管異位妊娠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對于病灶部位在輸卵管峽部或壺腹部且早期破裂的且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行輸卵管切開取胚術,對于病灶破裂較嚴重且部位在輸卵管峽部或壺腹部,而又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行輸卵管部分切除術,對于病灶部位損壞嚴重且無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行輸卵管切除術[8]。將腹腔鏡組患者與傳統開腹手術組患者進行療效對比,發現腹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開腹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腹腔鏡具有創傷小的優勢,且腹腔鏡手術切口及瘢痕小,符合年輕女性對美容效果的要求。傳統開腹手術切口大,且難以避免器械紗布等進出腹腔時對腹腔臟器的干擾,而腹腔鏡手術均在完全密閉的環境中進行操作,對胃腸道的刺激小,且單雙極電凝可及時有效的止血,避免了大量出血的發生,因而具有創傷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另一方面,隨著異位妊娠的發病的年輕化趨勢愈加明顯,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因而采取保守性手術保留患者的輸卵管功能具有重要意義[9]。本研究腹腔鏡手術組66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有生育要求而保留患側輸卵管,開腹手術組60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有生育要求而保留患側輸卵管,腹腔鏡組術后輸卵管通暢率為81.63%,顯著高于開腹組的60.0%(P<0.05),說明腹腔鏡組患者患側輸卵管復通情況顯著優于開腹組。其原因在于腹腔鏡手術因為損傷小,電凝創面可以使輸卵管的完整性得以保留,并且能夠防止纖維素的滲出及組織纖維細胞的遷移,減少術后組織粘連的發生,因而降低了術后輸卵管阻塞的風險。但是我們也需要注意到腹腔鏡手術是在二維影像下操作下而非直視下進行,患者常需要采取頭低腳高位,術中一些并發癥不易被發現,且腹腔鏡處理有一定難度,必要時仍然需要中轉開腹完成[10]。此外,腹腔鏡手術對止血需要電凝操作,有可能對患者的輸卵管和卵巢造成損傷。再次,手術時需要建立CO2氣腹以暴露手術視野,有可能影響患者的免疫功能,但是目前對這一看法存在爭議[11]。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治療輸卵管異位妊娠具有快捷、微創、術后恢復快且術后輸卵管粘連發生率低的優勢,值得臨床推廣。
[1] 顧惠芳.187例異位妊娠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征分析[J].當代醫學, 2012,18(24):38-39.
[2] 曹海英.腹腔鏡治療宮外孕34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 2011,6(34):125-126.
[3] 鐘麗燕.異位妊娠發病高危因素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3,17(24):162-163.
[4] 任寰.異位妊娠藥物保守治療效果觀察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7):66-67.
[5] Belics Z,Gérecz B,Csákány MG.Early diagnosis of ectopic pregnancy[J].Orv Hetil,2014,155(29):1158-1166.
[6] Saranovic M,Vasiljevic M,Prorocic M,et al.Ectopic pregnancy and laparoscopy[J].Clin Exp Obstet Gynecol,2014,41(3),276-279.
[7] 藍潔珍.急診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68例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7):1034-1035.
[8] 黃小敏.腹腔鏡手術治療輸卵管異位妊娠54例臨床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6):937-938.
[9] 王彩霞,胡晴麗.腹腔鏡保守手術及藥物保守治療有生育需求的異位妊娠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1,51(10):98-99.
[10] 周詠梅,張麗紅.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并發癥原因分析與預防[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20):154-155.
[11] 馬丹丹,韓萍.婦科腹腔鏡手術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8):4473-447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6.045
江蘇 213011 常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婦產科 (殷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