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福梅
高頻振蕩機械通氣合并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新生兒氣胸的臨床療效
彭福梅
目的 探討高頻振蕩機械通氣(HFOV)與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新生兒氣胸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新生兒氣胸患兒4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3例,對照組采取常頻通氣(SIMV)+胸腔閉式引流方案處理,觀察組選擇HFOV+胸腔閉式引流方案治療,對2組的總體治療情況進行比較和評估。結果 2組治療前的PaO2、PaCO2和OI等指標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12 h后,觀察組PaCO2值(38.18±2.04)mmHg與對照組(38.09±1.87)mmHg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觀察組的PaO2、OI與FiO2分別為(80.56±4.28)mmHg、(40.21±4.08)與(201.93±29.25),分別相比對照組(73.26±4.67)mmHg、(48.33±5.23)與(172.82±23.84),均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氣胸吸收時間為(17.88±3.51)h,相比對照組(27.34±6.28)h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HFOV+胸腔閉式引流方案對新生兒氣胸展開治療,總體效果更理想,且可促進患兒早日恢復。
新生兒氣胸;高頻振蕩機械通氣;胸腔閉式引流;作用
新生兒氣胸是現代臨床對一種氣漏綜合征的統稱,也是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的危急病癥,主要有起病急、易進展和致死率高等特點[1],倘若未及早規范治療,極易誘發呼吸循環衰竭或死亡,非常不利于新生兒的健康生命[2]。HFOV是近年治療本病最常用的一種機械通氣策略,與胸腔閉式引流合用療效確切[3]。本文對23例相關病例實施HFOV+胸腔閉式引流方案治療并作比較,總體治療情況較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5年4月江西省南昌市第三醫院46例新生兒氣胸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23例,其中男有13例、女10例;早產兒5例,過期產兒3例,足月兒15例。觀察組23例中,男12例、女11例;早產兒6例,過期產兒2例,足月兒15例。全組新生兒均于初生后48 h內發病,家長均已簽署知情文件書,未見先天肝腎功能異常、造血系統病變等情況。通過隨機對照試驗的方式分2組研究,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46例患兒均給予常規遠紅外線輻射保暖、補液、糾正微循環紊亂和抗生素用藥等系列對策治療,同時給予2組安排胸腔閉式引流,管內外徑各在0.6 cm和1 cm以下,以確保引流通暢,并防止肋間組織受壓[4]。觀察組選擇HFOV模式進行機械通氣,RR、△P、MAP和FiO2等參數各設置為8~10 Hz、20~40 mBar、10~14 cmH2O和60%~100%。對照組選擇SIMV模式進行通氣,RR、PIP、PEEP、FiO2和Ti等參數各設置成30~40次/min、24~26 cmH2O、4~8 cmH2O、60%~100%和0.4~0.6 sec。2組所用呼吸機均產自西門子公司(型號SLE 5000),治療期間需注意對其實施持續心電監護,并結合患兒具體情況對上述參數作適當調整。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全組對象不同治療時間段的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氧合指數值(OI)和吸入氧濃度(FiO2)等指標改善情況,并記錄其氣胸吸收用時。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 17.0軟件處理全組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總治療情況 2組治療前的PaO2、PaCO2和OI等指標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12 h后,觀察組除PaCO2值外,其余指標值相比對照組均有更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的臨床總治療情況(x±s)
2.2 氣胸吸收情況 在氣胸吸收用時上,觀察組是(17.88±3.51)h,相比對照組的(27.34±6.28)h有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764,P<0.05)。
現有研究已證實,新生兒氣胸的發病主要與窒息復蘇、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RDS)、宮內感染性或胎糞吸入性肺炎等有關聯[5]。氣胸形成后,易壓迫肺臟,阻斷肺部靜脈回流,通氣/血流比值異常,肺部順應性降低,可影響換氣功能,造成縱膈移位,使心排血量低于正常水平,而中心靜脈壓增高、肺血管阻力加大,又容易引起心動了過緩、休克甚至死亡。
高頻振蕩機械通氣是自上世紀60年代沿用至今的一種新型機械通氣技術,能夠借助高速流動氣體對彌散與對流的增強作用,讓患兒能夠在吸入氧濃度及氣道壓力均較低的條件下實現氣體交換,相比常頻通氣模式,其對患兒肺血氧合更具改善效果,對二氧化碳的排出也更有幫助,有效地避免肺部損傷、視網膜病變等事件的發生,同時,也可將腦血流、顱內血腫的發生風險降至最低,對于治療嬰幼兒多種肺臟疾病非常適用。
近年有多中心雙盲實驗研究在胸腔閉式引流時聯合HFOV治療新生兒氣胸,均對此治療方案的療效表示充分肯定。陳志鳳等[6]報道稱,采取HFOV與胸腔閉式引流共同治療,更利于疾病轉歸,治愈率高達95.45%。李春芳等[7]對40例采取胸腔閉式引流聯合常頻通氣與聯合HFOV治療的患兒進行比較,表示后者對縮短呼吸機使用時間、減輕患兒家庭負擔也具有重要意義。
本組研究中,觀察組實施HFOV+胸腔閉式引流方案處理,結果發現,觀察組處理后除PaCO2外,其余指標相比對照組均有更明顯改善(P<0.05),且在氣胸吸收時間上,相對對照組而言,觀察組也有更明顯縮短(P<0.05),與以前文獻報道結果基本相符[8-10]。因此,在新生兒氣胸的治療中,可將HFOV+胸腔閉式引流作為首選方案。
綜上所述,選擇HFOV+胸腔閉式引流方案對新生兒氣胸展開治療,總體效果更理想,且可促進患兒早日恢復,適合加強推廣。
[1] 陳丹,黃西林,李小萍.高頻振蕩通氣在新生兒氣胸治療中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14(7):499-501.
[2] 董世霄,劉紅,錢素云.高頻振蕩通氣治療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療效評價[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2,43(9):700-703.
[3] 黃太偉,譚開卷,莫國歡.高頻震蕩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合并氣胸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3):260-261.
[4] 樊曉艷.高頻振蕩通氣并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新生兒氣胸[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10):1428-1429.
[5] 劉晶.高頻振蕩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氣胸38例療效分析[J].工企醫刊,2012,6(2):10-11.
[6] 陳志鳳,張建文,周慧恩,等.高頻振蕩通氣聯合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新生兒氣胸22例[J].中國綜合臨床,2015,31(1):16-19.
[7] 李春芳,陳燕,陳東亮,等.高頻振蕩通氣聯合胸腔閉式引流對于新生兒氣胸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6):424-425.
[8] 李大縣,吳剛,劉芳.一次性鼻胃管代替胸管行胸腔閉式引流治療自發性氣胸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32):34-35.
[9] 王如萍,鐘可芳,高偉紅.中心靜脈導管胸腔內留置治療自發性氣胸52例效果與護理[J].中國鄉村醫藥,2013,20(4):13-14.
[10] 羅惠玲,白波,李廣洪,等.高頻振蕩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氣胸臨床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35):182-18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6.057
江西 330009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醫院新生兒科 (彭福梅)